2012年1月6日星期五

廉价的“爱国主义”大餐《金陵十三钗》

【大纪元2012年01月06日讯】刚看过老谋子精心制作的《金陵十三钗》。一句话,看得很不舒服。作者称自己并不是专业影评家,最初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哪里让他如此不舒服,开始以为是那些血腥的战争画面,但很快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结论是他自己差点又被张艺谋忽悠了。

《南方都市报》报导了一位名叫东方白夜的作者撰写的一篇文章,作者称,看了《金陵十三钗》后,联想起一本经典的外国小说莫泊桑的《羊脂球》。觉得这不是莫泊桑《羊脂球》的翻版嘛!但仔细想想,却又与《羊脂球》差了许多。一言以蔽之,差在故事的真实性。

《羊脂球》梗概

《羊脂球》是一本虚构的小说,但却是在19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莫泊桑笔下经过千锤百炼的作品。看过这部《羊脂球》后,既被莫泊桑笔下的社会底层草根的朴素的爱国情操所感动,也明白了所谓"爱国主义"的两面性,它在令人炫目的光彩之下,在不同的社会阶层里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一个被称为羊脂球的事实上是靠卖身为生的下层女性和一群所谓的上流阶层的布尔乔亚们同乘一辆马车离开敌占区里昂前往尚未被占领的哈佛尔。他们有做州议员的伯爵大人,有手上拥有多个工厂的资本家,有做红酒生意的市井富豪,以及他们的女眷;有一位被称为流氓民主革命家的市侩;还有两位做上帝女仆的修女;最后就是与一群虚伪的上流人士相对照,漂亮直爽又具有天生不惧邪恶品性正直的底层女性羊脂球。

在路过一个普鲁士军检查站时,这一群人被扣留,占领军的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马车便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朴素的爱国心拒绝了普鲁士军官的无耻要求,但其他身为羊脂球的同胞,且颇具身份的乘客们却在普鲁士军官的淫威之下,为了自身的利益逼迫羊脂球就范。而此类高尚人士嘴中最大的理由,就是暗示羊脂球这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举动。在众人的胁迫之下,羊脂球只好作出让步。

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在说着冠冕堂皇的爱国言论的高尚人士们,不但对羊脂球投以一副鄙夷不屑的目光,任其挨饿,大吃二喝,脸上画尽了幸灾乐祸的卑鄙心态,忘记了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在饥饿难忍之际刚刚吃过羊脂球好意施给的食物。

羊脂球就这样成了一群虚伪无耻的布尔乔亚的牺牲品,严格的讲,变成了高尚人士嘴中"爱国主义"的牺牲品。

廉价的"爱国主义"

文章指,过了一百多年的今天,又被张艺谋拿来精心演绎成了《金陵十三钗》。只是结果有点弄巧成拙,他想把莫泊桑笔下的上流阶层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捡回来,旧瓶装新酒,重新进行一番诠释,但却是欲盖弥彰,东施效颦,反而走到了《羊脂球》的反面。

文章认为:"《金陵十三钗》仅仅只是复制了《羊脂球》的悲剧情节,而且像好大喜功的张艺谋的其它作品一样,什么都是鸿篇巨制,连悲剧也一样,一个'羊脂球'在老谋子笔下一下子突变成了十三个'羊脂球',他似乎幻想悲剧的力量也会随着数字的增加而扩大,从而震撼人心。"

"一个'羊脂球'可能是悲剧,十三个'羊脂球'不但不是悲剧,有可能变成闹剧。首先自然是因为悲剧情节本身的过分的戏剧性和不可信性。虽然他做个不少个补丁,但无助于事,数量增加为十三个的'羊脂球'的突发性的集体无意识的'壮烈牺牲',无论如何不合情理和逻辑,从而让悲剧自身的合理性彻底崩溃了。而且最为拙劣的是,剧本竟把这样一个根本经不起推敲的虚拟故事放在不能轻言的国耻《南京大屠杀》的厚重史实载体之上,在老谋子的粉刷修饰之下,《南京大屠杀》这个关系民族感情的厚重史实也被牵连着变得随意化、庸俗化、矮小化和廉价化,这应该是大部份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感觉不舒服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请关注大纪元的广告商家,向朋友推荐大纪元,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网址: http://epochtimes.com/gb/12/1/6/n3478324.htm廉价的"爱国主义"大餐《金陵十三钗》  美东时间: 2012-01-05 18:28:14 PM 【万年历】


法轮功 from 大纪元 - 大陆新闻




ifttt puts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via task 40768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