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河北响堂山石窟寺墙体惊现3尊精美佛首

【大纪元2012年08月22日讯】8月20日,由于大雨冲刷,河北省邯郸响堂山石窟寺建筑墙体原有泥皮脱落,墙体上露出3尊完整精美佛首。因佛头像有彩绘残存不宜暴晒,目前3尊佛首已入库保护。

据大陆媒体报导,邯郸响堂山石窟管理处主任赵立春表示:"这些造像端详安静,超凡脱俗,其中一尊佛首螺髻上还残留有颜色痕迹。"新发现的佛首造型精美,具有北齐遗韵,应为南响堂山石窟内旧有之物。

发现佛首的建筑为民国晚期砖石建筑,当时响堂山大批遭到破坏的佛像建筑构件散落在石窟附近,被拿来作为建材使用。赵立春说:"这座建筑的墙体是空心的,选用了一些石块来填充,其中包括散落的佛像构件,所以其内部很可能还有其他佛像或佛首的存在。"

响堂山以响堂山石窟而著名,其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约50公里处的武安县南部,响堂山石窟由大体上由南北两部份组成,细分还可加上小响堂。南响堂在鼓山南麓西纸坊村北,北响堂在鼓山之腰和村东,两地相距大约15公里。南北响堂共有石窟16座,大小造像3400余尊,历时27年。石洞构思巧妙,窟内石像造型优美,庄严而神圣。据传,在响堂山石洞内拂袖、谈笑即能发出锣鼓铿将之声,故而得名。
  
响堂山石窟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为出家人提供了一个修炼场所,在山上或平原建庙为寺,在山里建庙为窟。寺即是窟,窟也即是寺,因为他们所起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只是名称叫法不同而已。建窟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有利条件,能避免风吹日晒和雨淋,也能节省原材料。
  
据金正隆四年(1159)《常乐寺重修三世佛殿记碑》载,石窟始凿于崇信佛教的北齐,历史上有几代帝王大力推崇佛教,北齐文宣帝高洋(550~559在位)便是其中之一。当时这里是自邺都(北齐的都成)至晋阳的必经之地,曾建有行宫。高洋"于此山腹见数百圣僧行道,遂开三石室,刻诸尊像"。现存北齐纪年题记,有北响堂的武平三年(572)唐邕写经记和小响堂的武平四年造像及刻《法华经》等残记。
  
从现存的石窟内佛之雕像与装饰构造便可看到昔日的辉煌。北响堂筑有九窟,南响堂筑有七窟,其中南响堂第 3、7窟,北响堂第2、3窟,在窟前四柱三开间窟廊上方又凿有大型覆钵、山花蕉叶、刹杆及火焰宝珠等,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塔形窟。

北响堂寺之"大佛洞",规模宏大雄伟,雕刻精巧,洞内一尊坐佛高3.5米,大佛端庄浑厚,肌肉丰满,线条柔和,神气秀逸,衣纹密集而富有装饰性,虽经千年风日侵蚀,现仍可窥之原貌。唐代高僧释道宣在 《续高僧传》用"中诸雕刻骇动神鬼"来形容当时雕刻之精美。

响堂山石窟近代遭到严重破坏。南响堂的塔形窟如第1、2、5、7等窟的塔顶部份均已无存,前廊和檐柱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塔形窟中以北响堂第7窟(习称北洞)规模最大,窟方形,每边各长约12米,窟高11.6米,雕刻也最为精美。可惜前廊已残毁,覆钵顶也仅留遗痕,前龛造像高达3.5米,是响堂山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但也已遭到损坏。
  
虽然响堂山石窟昔日难再,但人们对佛的信仰却依然如故,佛经的传播,也没有因为响堂山的败落而停止。

(责任编辑:李文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要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请关注大纪元的广告商家,向朋友推荐大纪元,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网址: http://epochtimes.com/gb/12/8/22/n3665424.htm名山古寺-响堂山寺墙体惊现3尊精美佛首  美东时间: 2012-08-22 09:14:05 AM 【万年历】


法轮功 from 大纪元 - 大陆新闻




ifttt
Put the internet to work for you. via Personal Recipe 40768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