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翻 墙 直连本站: http://tiny.cc/meyarw
【大纪元2013年05月23日讯】(德国之声中文网 )他是一名作曲家,同时也是诗人 、导演、作家、指挥家。两百年前1813年5月22日,理查德?瓦格纳出生于德国莱比锡。然而这位音乐巨匠究竟是天才还是鬼才,这对于很多人一直是个谜。
关于他的描述和传说数不胜数,很多人说,他是除耶稣、拿破仑之外出现在作家笔下最多的人物。在诞辰两百年之际,瓦格纳的歌剧在世界上空前地受欢迎。
理查德.瓦格纳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卡尔?弗里德里希?瓦格纳是一名警察局职员,在瓦格纳出生六个月时感染伤寒去世。母亲乔安娜?罗西娜?瓦格纳不久后改嫁演员、诗人、剧作家路德维希?盖尔。继父盖尔对幼年瓦格纳有很大影响,瓦格纳很小就和几个姐姐们一样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
不拘一格的音乐
少年瓦格纳最初梦想成为一名诗人。不过在他16岁时参加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的演出 后,作曲家就成为了他的终生职业。1831年在大学修音乐时,他就开始写第一部歌剧。瓦格纳喜欢自己为歌剧写词,这个习惯他也保持到了最后。
20岁起瓦格纳开始在马格德堡剧院演出,在那里他与女演员明娜?普兰娜坠入爱河,并于1836年结婚。然而婚后的瓦格纳受债务困扰,不得不辗转于马格德堡、里加和巴黎之间。瓦格纳在巴黎的生活非常窘迫,不过他在这个时期完成了早期作品《黎恩济》和《漂泊的荷兰人》。此时他思想也开始左倾,热衷于左派政治运动。
瓦格纳在1842年搬回了德累斯顿,在皇家萨克森宫廷乐队任指挥。同年十月,他迎来了其音乐生涯上的大突破:歌剧《黎恩济》的首演。此时的瓦格纳同时创作几部作品,将诗歌、音乐和舞台表演融于一体,表达的主旨是“对人性 最赤裸的展现”。
杀出重围
1849年5月瓦格纳在德累斯顿参加起义,失败后被迫流亡。他在1864年才再次重返德国,此时的瓦格纳精神沮丧、经济窘迫,处于崩溃自杀的边缘。关键时刻 ,他收到了18岁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信,国王的赏识挽救了瓦格纳的余生。
早在第一任妻子明娜去世前,瓦格纳已经在琉森与钢琴家李斯特的女儿、指挥家汉斯?冯?彪罗的妻子柯西玛同居,而彪罗曾是瓦格纳的好朋友和支持者。后来瓦格纳和柯西玛育有三子,并最终结婚。
瓦格纳在巴伐利亚小镇拜罗伊特开始了他的视觉艺术 工作。远离城市喧嚣,这里的观众能更好地专注于音乐和舞台表演的融会贯通。1876年8月,瓦格纳四大歌剧之一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在这里首演。
不过拜罗伊特的首演无论在经济上还是艺术上都遭遇了滑铁卢。1882年,瓦格纳组织了第二次演出,演出的唯一作品–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帕西法尔》。1883年2月,瓦格纳死于意大利威尼斯。
如何解读瓦格纳?
为什么瓦格纳的魅力延续至今?他是历史 上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他的浪漫主义曲风直达人心。很少有人会对他的作品无动于衷,人们或者狂热地追捧,或者极端地厌恶。瓦格纳的音乐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主张歌剧革命,却更多地被卷入政治革命中。他本人也在晚年支持德意志民族主义 思想。
然而瓦格纳到底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还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究竟该如何解读他的作品?他歌词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矛盾和对比。那么他音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其中是否也包含反犹主义内容?针对这些问题 的争论一直无休。
事实上瓦格纳真正热衷的只有“自我”。无论是否被这个世界接纳,瓦格纳都在艺术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的剧目也在听众中缱绻低回、绵延至今。
Email订阅禁闻 | Google Reader RSS全文订阅禁闻
本文标签:大纪元, 左派, 德国, 德国之声, 意大利, 政治, 热地, 王路, 社会主义, 荷兰, 警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