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的煤炭城市济宁,在20世纪 60年代因煤炭资源开发而经济实力猛增。但目前正在遭受过度开采而导致严重的地表塌陷问题 。已有十万人因此被迫搬迁,大部分为农民家庭,因此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教育、就业等。
最近,一位当地村民肖国强(音)惊恐地发现他四个月前新盖房子的卧室墙壁已经有一个巨大的裂缝。此前他注意到周围村民的房子在下沉,这回才意识到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他说:“我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但是我并没想到会发生的这么快。”
肖国强的家乡济宁是中国 的一大“煤城”,这里盛产的煤矿帮助点亮了中国这个世界上高耗能的国家的夜空。现在这片土地已经被众多煤矿弄得千疮百孔,造成无数巨大的天坑,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家庭因此而失去住所。
十年前,这个中国北部的平原还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农业区。据济宁国土资源局,在过去的十年中,天坑以每年两千万平方米的速度吞噬着这片土地,并且已经导致了约十万人的搬迁,其中大多数是农民家庭。同时济宁国土资源局还预计,到2090年城市的三分之一将沉陷地下,并导致约五百万人被迫搬迁。
政府附属机构的天坑研究专家顾梅(音)说移民、搬迁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带来社会问题,例如教育资源问题。她说:“有些地区的学校被搬过来的学生挤得满满的,另外一些地方的教室一般都空了。”
在这个低洼的区域,天坑很快就会被水所填满。前任市长李广生(音)表示:“我很担心这个城市正在变成东方的威尼斯。”
在20世纪60年代当煤矿在这个区域被大量发现、开采时,经济曾经一度繁荣。国有企业兖矿集团因此从一个当地的小企业膨胀为一个多国上市的能源巨头。
一个当地煤矿公司员工孟令军(音)还记得,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发达的闭塞小城。“我还年轻的时候,城里还连一个工厂、购物中心、火车站都没有。现在我们已经成了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地区之一了。”
但是繁荣背后是沉重的代价。每天孟令军(音)在上班途中会路过成百个大小天坑。与其他城市居民一样,他认为让济宁从利润丰厚的煤炭生意退出已经太晚了。“我们除了煤炭公司就一无所有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开采,同时治理塌陷。”
在最近几年,当地官员尝试了多种创新的手段来解决塌陷危机,例如把陷洞改建为水上公园、鱼塘或者是湖。其中一个已经被改造成了湿地公园,城市北部一个主要的观鸟乐园,还有一个改造成了使用太阳能的鱼类繁殖基地。
但是仍有一半的天坑废弃着,而且都已被污染,并散发出刺鼻的味道。一个政府官员韩信忠(音)说:“政府给治理塌陷的拨款远远不够花费。”
研究员顾梅(音)称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做得非常差劲,而且填补陷洞的成本也非常高。许多农民尝试自己填洞,但是也苦于成本太高而罢手。把天坑里的水抽干并填进新的土壤每平方米需要花费15美元(约92元人民币),但当地村民肖国强说他们从煤矿公司那儿只能拿到折合5美元的补贴。
50岁的肖国强(音)谈到自己的故乡的时候很动情:“我也渐渐老了,我对老村子的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我试着不想它,已经变成了一片湖的家乡只停留在我的记忆里。”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林善编译报道
(责任编辑:澄浩)
(消息来源:CNN)
(网络图片 :肖国强与下陷一半的房屋)
本文标签:天坑, 希望之声,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 政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