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开始的时候给每个人像“灌了蜜糖似的”,但通胀本质是一剂涂有糖衣的甜蜜毒药,它扭曲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
周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透露,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突破110亿,但他同时表示,所谓“货币超发”的说法是以西方(主要是美国)标准来做衡量,但国情和统计口径不一,他认为货币供应量是个抽象概念,主要在物价、GDP和就业三者之间寻找平衡,如果经济发展 相对稳健,物价相对稳定,就不能断言“货币超发。
围绕中国 货币供应量是否超发问题 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无论是屁股指挥脑袋还是其它原因,盛司长代表的官方表态都合情合理。物价与货币供应量呈正相关,现在公众的质疑不仅仅是对货币是否超发和人民币购买力有没有“变毛”的问题,天量的广义货币对应着2.6%的低CPI亦令人不可思议,这组“中国式悖论”的一个明显错谬在于,一方面是居住类消费早已成为居民最大的支出,“啃老”意味着几代人的积蓄用在一套房子上,而在CPI统计中,居住类权重又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显然不含资产价格的CPI早已失真。
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北京街头的煎饼,还是商场里的服装,货币购买力弱化的速度远远大于收入增加和家庭财富增值的速度。太多自相矛盾的数据与普通百姓感同身受的购买力亦相去甚远。当房价如火如荼大面积出现两位数上涨,当大豆、大蒜、姜葱和中药都成为泛滥的流动性狙击对象,当一张百元大钞上菜场买不了几样家常菜的时候,通胀的洪水已齐腰深,低收入者有种“下油锅”的感觉,如果等水漫到脖子时再喊“救命”怕就来不及了。
记得去年三月的全国“两会”上,当时央行官员公布的2012年末的M2是97.42万亿元。央行负责人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将采取措施加强流动性管理,要对通胀保持高度警惕,这是货币供应量逼近百亿历史 峰值时,货币当局明确地表示对通胀的担忧。而现在,110万亿的货币如洪峰般涌来,其本质是各种因素交织的结果。2008年以来全球货币失控的反危机措施中,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货币”政策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体内6年累积的信贷投放近50万亿,“是药三分毒”,副作用不可避免。
“无论何时何地,通胀本质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以货币信贷为主的宏观政策如果出错,覆水难收,必须会扭曲经济行为,诱发通胀,并且由于结构性原因,这中间的累积、叠加和传导具有滞后性、不平衡性和突变性。这几年的物价是到处“鼓包”,东一块西一块,我们经常称之为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就像一颗牙坏了整个牙床都痛,但医生从没说是结构性牙病;身体某个器官病变甚至癌变,医生不会说结构性癌变一样。如果以结构性问题掩盖货币超发下的全局性问题,以抽象的低CPI来混淆社会物价的总水平,极易铸成大错。所以面对高货币存量,对通胀不可掉以轻心。除非你能把多出的钱烧掉,或送到造纸厂去化成纸浆。
当然,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过高也与长期固化的汇率体制相关。加入世贸组织这十年,中国经济大规模融入全球化进程,分享全球化红利。近9万亿美元的庞大经济体,人民币资产长期进入升值通道,等于向世界发出“向中国搬钱”的集结号。而顺差累积座拥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储,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和进来分享升值机会的境外投机资本更是“百川归海”,肆无忌惮地吹大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泡沫。而在现行结售汇体制下,每一美元进来,央行都要腾笼换鸟用相应的人民币置换,这种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收购美元的做法,结果必然造成人民币投放“倍增”于实体经济的商品数量,东西出去了,但投放的货币还在国内流通,这种不匹配自然拉高国内物价,而近年来中国特色式的“货币创造”、“货币侧漏”、“影子银行”和灰色金融等共同作用,使得M2偏高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长期现象。
2013年初,中国M2余额突破97万亿,雄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M2与GDP的比例高达188%,创下历史新高,而同期美国M2与GDP的比例为63%。当时,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已然货币严重超发,一些外媒也把“全球最大印钞机”的高帽送给了中国的货币当局。虽然中共当局一再否认存在货币超发,其理由是物价还比较稳定,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还是相适应的。有论者以为,中国还处于货币化早期的进程当中,与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统计口径有差异,以往很多非市场交易的金融服务类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自然需要更多的货币。过去中国所统计的实体经济只涵盖物质部门,不包括服务业,所以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及经济快速发展,货币供应量很快就超过当时统计口径的“实体经济”的需要,表现为“超经济发行”,货币供应不仅要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还需满足服务业及金融市场的需要,以为这是中国货币化进程的一个必经阶段。
诚然,中国货币化过程存在着与其他国家迥异的结构性和制度性基础,在政府主导要素资源分配的背景下,资本市场长期低迷,融资大部分来自银行这一直接融资手段。中国经济处于一个多重变量同时作用的复杂时期,无论是货币现象还是通胀机理,背后都有复杂的形成机制。现在,从表象上看CPI仍在低位匍匐,但百姓感同身受的真实通货膨胀率要远比公布的数据高。如果对此不加以警惕,基于高能货币堆积的物价水平迟早会露出狰狞的面目。刻舟求剑式地把中国特色的CPI只与农产品捆绑,无视沸反盈天的资产泡沫,极易导致误判。
通胀是经济稳定增长最为危险的杀手,维护币值的稳定是一切稳定的基础。货币超发开始的时候给每个人像“灌了蜜糖似的”,但通胀本质是一剂涂有糖衣的甜蜜毒药,它扭曲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货币超发本能地拉大贫富差距,恶化收入分配。而更大的危害在于当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如人民币的外升内贬),还可能为货币投机提供了巨大空间,随着人民币互换协议范围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将布满“陷阱”。
就此而言,通胀问题的累积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价问题,而是深层次的经济金融的系统 性安全问题,必须高度警惕。面对110万亿的货币洪流,还是让我们多想想凯恩斯那句经典的警告吧:“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货币来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陈志龙)
http://ift.tt/QdKygq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南早中文网
本文标签:两会, 中共, 中国特色, 党, 国新办, 外媒, 政府, 美国, 香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