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陈光标的慈善成绩单被指造假:3.3亿捐赠系谎言










点此看大图片
的慈善成绩单被指造假,他喜欢发现金和货物,就是因为无法统计总量和价值。(Getty Images)

编者按:陈光标,这位常被与〝作秀〞一词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中国 首善〞,随着其近日在上演的又一场〝慈善闹剧〞,再次被推到了舆论风口。其带来的两位〝自焚 伪案当事人〞--郝惠君、陈果母女俩,再次把全世界的眼光引到一手制造的2001年〝天安门 自焚伪案〞上,而最终结果,也许并不为中共所待见,因为这一世纪伪案 已被海体揭露的体无完肤。


虽然陈光标此波高调舆论造势所掀起的要购买《》闹剧,其背后的真实目的揭晓,但陈光标这个与中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所谓〝慈善家〞背后,到底还有什么故事?为什么刚刚离世的另一位慈善家邵逸夫,赢得万人尊重,而陈光标却满是争议?


2011年,《中国经营报》曾质疑〝首善〞陈光标,刊发《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剖析其高调慈善背后的玄机。如今虽过去两年多,争议仍在。其中的诸多内幕 ,近日再被该报主任编辑李宾整理成文,并在《网易 UGC精选》进行连载。其中李宾的一句话,引人深思:〝一个人做慈善这么高尚的事情却让别人反感至此,也真是一桩天下奇闻了。〞文中披露的一些片段,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更真实的陈光标。


以下内容节选自李宾文章


质疑陈光标之二:2010年3.3亿捐赠纯属谎言


什么是慈善?我一度以为这是个基本不需要解释和厘清的概念,只要按照最朴素、最本能的理解就可以。通俗来讲,就是心甘情愿对弱势人群的主动捐助和赠与。可当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出现之后,慈善的本义让我感觉似乎走样了,我想这就是他的高调慈善让人不舒服的原因所在。他每次做慈善活动都是遍请媒体、报刊、电视、网路齐上阵,人为制造一些雷人或者博人眼球的画面——独自一人站在一排钱墙后面,让受捐的人们把他围在中央一起举起钱来。狂轰滥炸似的宣传似乎是他最看重的,正因为如此,他的慈善也被人称为〝暴力慈善〞。


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慈善?在我们那篇2011年4月23日发布的《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引发舆论口水战之后,我查询了词典,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慈善应是在慈悲的心理驱动下的善举。两层意思,一是慈悲的心理,二是善举。真正意义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施舍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这个定义强调了〝慈悲的心里驱动〞,这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慈善动机。陈光标风光红火时,〝慈善不问动机〞的论调甚嚣尘上,以央视为代表,很多媒体和公共知识分子也以此立论。但慈善结果真的能够脱离动机而存在吗?我想〝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古训在慈善事业上也是非常适用的。这在陈光标身上不断得到验证。



现在回想起来,最初知道陈光标这个名字是在2010年。那年9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中国举办慈善晚宴,呼吁中国的企业家为慈善事业做贡献,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一场热闹讨论。陈光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响应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号召的名义,宣布了〝裸捐〞计划。


他号称死后要将所有的财产捐献出来,当时他对媒体估计自己的全部财产有50亿。我的感觉是,他在企业界并不出名,他旗下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也名不见经传,却号称每年的营业额超过百亿元。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资产,如果按照他自己所说,每年拿出几个亿来做慈善,按照正常逻辑,就算他把所有的利润都拿来做慈善,那每年几亿元的纯利润简直让人难以想象。难道帮人拆楼是这么赚钱的一个行业?(陈光标称黄埔再生资源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建筑物的拆除工程)。


但当时媒体和社会公众似乎都没有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的〝大善人〞,大家本能地选择 了赞许和肯定的态度。因为〝慈善〞是一个美好的词汇,一个人能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白送给别人,这种境界毕竟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


当时以央视为首官媒对陈光标做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把他树立成了慈善家的楷模和典型,对他的高调也持肯定态度,一个最主流的观点是:只要是做慈善,高调一些无所谓 。甚至有不少人说:这样的高调慈善越多越好。


也有少数声音表示:企业家最主要职责还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单纯高调追求慈善捐赠数目是舍本逐末。社会仇富心理正盛,这样的观点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甚至被理解为富豪阶层缺乏社会责任感、道德低下的托词。陈光标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情绪和舆论环境之下赢得了巨大声望,充满了道德优越感。


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后来曾和河北大午集团董事长孙大午先生探讨了这一话题,他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他认为陈光标所谓裸捐其实是错误的,他所说的50亿资产是整个企业的资产,而企业不只属于他一个人,而是属于企业法人的,也是属于全体员工的。〝他好像混淆了企业法人资产和个人资产两个概念,就算作为独资的企业,在企业法人成立后,企业的资产也已经不属于投资人,而是属于企业法人,背后是成百上千的工人,投资人只可以享受投资收益,或者在公司上市后的股票套现,但是没有权力支配全部企业资产。〞他说。他也认为企业家最主要的责任是把企业经营好,为社会解决就业,为员工谋福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向社会进行慈善捐助。



不过,平心而论,当时陈光标除了因过于高调而有些惹人厌烦,还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被发现。直到我们看到他自己宣扬的2010年慈善捐赠〝成绩单〞。


2011年4月初,我的同事方辉从《公益时报》的同行那里得到了这份成绩单,它本来被陈光标用来冲击2011年的〝中国慈善排行榜〞的,这个排行榜由民政部指导,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主办,《公益时报》承办。不过《公益时报》的工作人员在制作榜单、核实陈光标的成绩单时,发现这份总额达3.3亿的榜单中,大部分捐赠都无法核实,他们派员实地调查发现,许多捐赠根本没有到位,这让他们感觉事情很严重。


得到线索的方辉,向编辑部汇报了这个情况,我们商量的结果是,如果陈光标的慈善成绩单造假,那么这将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事件,因为他已经有了中国〝首善〞的称号,还有〝全国道德模范〞的荣誉,如果他有意在慈善中造假,那么对于社会和慈善事业的影响就不只是高调那么简单了。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他高调慈善背后的真正动机和行为逻辑,但还只是猜测,要想了解,只能通过深入的调查。于是做出了任务分派,首先主要由方辉对其成绩单中的典型捐赠项目进行调查核实。而同步进行的,则是派出叶文添对其企业经营和发迹过程进行调查。


调查进行的并不顺利,成绩单所列项目十分庞杂,且捐赠目的地分散在全国各地,核实起来非常耗时费力,而且有些所谓的捐赠根本无法核实,比如〝西南抗旱,捐款捐物约6700万元〞〝玉树,捐款捐物4300万元〞,都只有笼统的一句话,具体捐给了哪里,做了什么,一概不知。所以我们只能挑选指向相对具体的捐赠项目进行核实,由此发现了很多造假和不到位的情况。


而叶文添那里调查的结果则更加让人吃惊,其当年对家乡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农贸市场的所谓2600多万元捐赠,更像是自家拥有的财产;2009年所谓1.3亿捐建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是他公司所在地,更像是自己公司的地产投资项目。更要命的,陈光标之前宣称自己的江苏黄埔公司营业额已经过百亿,可小叶查询了其工商登记资料发现,该公司2008、2009年的营业额只有几千万,且负债率接近100%,陈光标宣称的数亿利润从何而来?


一些接近陈光标的人士对他的看法也印证了我们的初步判断,一位江苏慈善界人士说:最初陈光标在慈善上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只不过后来倾向于炒作,并沉醉于此,开始注入水分。〝陈光标现在为什么喜欢发现金和货物,就是因为这样不透明,无法统计总量和价值。到底捐了多少,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就这样,在经过几周的辗转调查后,4月23日,那篇〝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出炉,叶文添和方辉连续写作了10余个小时,后期编辑和领导审稿签发的过程中,我们将没有确切证据的信息统统删去,只呈现了我们能够确认的调查结果和质疑。


其实,这篇报道将会引起陈光标的强烈反应是在我和同事们的预想之中的,我们只是猜不到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应,是明的还是暗的,是敢作敢当、些许反省还是死不认账,显然他选择了最后者。


2011年4月24日是周日,两天来一直在关注舆论反响、回应网路暴民的攻击,周末过的比工作日还要累,晚上T老师打来电话说:〝明天早点到报社,我们讨论陈光标的报道。〞我已经预感到,下一周必定是战斗的一周。


4月25日,我按照往常的时间赶往报社,在路上却遭到T老师的几次催促:〝到哪了?〞〝快点,领导等着呢!〞但我在早晨上班速度最快的地铁里,已经不可能再快了。我想象着,报社里现在的气氛应该相当紧张。


赶到报社,我们收集了这两天各个媒体关于我们质疑陈光标的相关报道和陈光标的回应。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做新闻的我们这次成了新闻的主角,多家报社、电视新闻栏目均以我们的质疑报道和陈光标微博回应做了报道,似乎乐得看别人打架。


我们将自己的报道和陈光标的回应进行比较,更加坚定了同事们的信心,我们报道中的事实都经得起检验,陈光标的回应更加说明他所谓的2010年超过3亿元捐赠纯属谎言。


而对于我们报道中所质疑的,其公司经营状况难以支撑其所宣称的巨额捐款情况,陈光标则选择了逃避,最多以自己在全国各地均开设有分公司的话搪塞而过。


Email订阅禁闻 来源:



本文标签:, , , , , , , , , , ,




——了解法轮功真相,三退保平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