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

皇帝过年要“加班”: 抓紧祭祀 照常办公(图)

春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普天同庆的传统 佳节,清代也不例外。帝王的年节活动如同其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一样,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据资料记载,清宫中的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日的小年开始到正月二十日左右方告结束。古代帝王家过年虽有特定的一套礼数和排场,但是宗旨和平民百姓是一样的,过年图的也是团圆、喜庆和吉祥。



乾隆初一写福字赏赐王公大臣


祭祀是我国传统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而皇帝作为“天子”,代表着天下的臣民,其要承担的祭祀任务自然也是最重的。他们经常是凌晨2时起来,要在30处殿堂前拈香行礼,然后接受各种朝拜,直到下午4时,皇帝才能和皇后、妃嫔等人举行家宴,享受一下“私人空间”。清代《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阐福寺祭祀,登上大佛楼进香敛福,然后回到他当皇帝之前住过的重华宫,用刻有“赐福苍生”、号称“万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笔,蘸着朱砂书写“福”字。他每年书写的头一张“福”字都要郑重封存,永不开启,以示留住福气;接下来书写的“福”字,则赏赐给王公大臣。


勤政的雍正帝春节天天加班


春节期间,皇帝除了忙祭祀的事情外,公务也非常繁重。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封笔”“封玺”,在正月二十日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虽有“封笔”一说,但要想成为一位有为的君主,皇帝们春节期间断然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康熙皇帝从14岁亲政以来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康熙皇帝照常早朝,御门听政。


雍正皇帝即位后,始创春节明窗开笔大典:春节子夜,在皇帝寝殿的养心殿,开笔濡染翰墨,先用朱笔书字再用墨笔,写吉祥贺语,祈求一岁政通人和,风调雨顺。雍正元年(1723年)临近春节,距离康熙皇帝去世时间很近,又是雍正皇帝登上皇位后的第一个新年。为了哀悼康熙皇帝,雍正皇帝没有举行新年庆贺礼。不过,他还是在正月初一连发11道谕旨,训诫各省文武官员做好 本职工作;正月初二,他令督抚严查赏赐给孤寡老人的银两是否到位,并命年羹尧回京述职;正月初六,雍正帝便于养心殿召见蒙古王公等。在此后其执政的12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休过“年假”,终日批阅大量奏折。有时候,春节期间地方上送来的奏章较少,他还会命令所有官员就国家大事每人上呈一份奏章,并规定“不可互相通知访问,亦不可商之亲友,各据己见奏闻”。


嘉庆皇帝趁着过年把和珅给办了


皇帝们不仅要批阅奏章,如果遇到一些重大突发事件,他们甚至要“枕戈待旦”。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去世,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乾隆皇帝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嘉庆皇帝就发布诏令撤销和珅的一切职务。随后,不断有官员上表弹劾和珅。正月初八,嘉庆皇帝宣布逮捕和珅,对他进行审查。同时,一场规模巨大的抄家行动展开,巨额财宝在和府地窖中被搜出来。10天之后,案件便审理完毕,正月十八日,嘉庆皇帝派人送去一条白练,赐和珅自尽。


难道皇帝们就不向往轻松的春节吗?回答是否定的。不过,贤明的君王明白,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在春节期间必须参加大量的祭祀活动,才能获得臣民的认可和支持;必须频繁地参与 各类宴会,才能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必须坚持不懈地工作,才能处理好国内外复杂的冲突和矛盾。


帝王家的年夜饭


皇帝和后妃的团圆饭由大臣们“凑”出来


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难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节,才特许后妃们陪宴。除夕早上,皇帝与皇后、妃嫔们在重华宫共进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黄米饭)、饽饽、年糕等,花样多至10~20品,除夕团圆年饭要于申正(下午4时)举行。晚宴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宫,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龙大宴桌”,桌边围上黄金绣的桌围子。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设一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时再由人取到长几上。


筵宴中除皇帝所用“御桌”由内务府准备外,其他宴桌多由大臣们进贡。按规定,亲王每人进8桌,羊3只,酒3瓶(每瓶10斤);郡王每位进5桌,每桌等级均与亲王同,羊、酒数也同亲王;贝勒每位进3桌,羊2只,酒2瓶;贝子每人进2桌,羊、酒数同贝勒。其余的宴桌由光禄寺补齐,这种捐纳酒席的做法大大减轻了国库的负担。


过年时,帝王的家宴环境虽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表现得随意且喜庆。康熙皇帝曾于乾清宫行宴作诗,描述了皇帝与后妃们在佳节之时欢聚一堂的情景。


“剩菜剩饭”以新年祝福的形式赏赐给臣子


在盛大辉煌的场面背后,清代有些皇帝还是比较注意节省节庆开支的。如太和殿国宴原设宴桌210席,用羊百只、酒百瓶。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规定,减去19席,并减去羊18只、酒18瓶。嘉庆、道光以后又有所减少。


对于庆典中剩下的食物,皇帝会采取新年祝福的形式赏赐给臣子,很少有被浪费掉的。


康熙皇帝一生尚俭。传说他深深慨叹八旗子弟的挥霍无度,曾在某一年的除夕亲笔写了一副对联:“一粥一饭当思得来不易;半丝半缕必念制作维艰。”他把这副对联分送给许多八旗子弟。在他的影响下,后来的皇帝也都尽量厉行节俭。据称,由于道光皇帝生活节俭,宫中嫔妃宫女在饮食方面大不如前。按规矩,御膳一般会多备4份,其中2份赏赐大臣,2份赏赐嫔妃宫女。可道光皇帝为了节省开支,撤销了赏赐给嫔妃宫女的御膳,普通宫女不到庆典的日子甚至吃不到肉。


康熙皇帝推行“禁酒令”,以茶代酒


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也非常节俭,他经常告诫臣属们要以国事为重,不要在饮食上挥霍。贝勒们向他进献珍贵食品 时,他是持拒绝态度的。他针对女真人嗜酒的特点,在新年赐宴时一般不备烈酒,只供度数较低的黄米酒。对于那些喝大酒的人,他一是鄙夷,二是罚戒,三是告诫。他下谕,凡饮酒过量者必受罚戒,“殷实之人罚马,中等人罚牛,下等人罚羊”。这种自我节律为子孙们做出了榜样。


其实,与亲属和下属联络感情并非只能借助推杯换盏,康熙皇帝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以茶代酒,创制文茶宴和武茶宴,通过官员喜闻乐见的形式与他们交流


百官这样给皇上拜年


据《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百官要齐集太和殿广场给皇帝拜年。那天,广场上排列着銮驾仪仗,大殿屋檐下排列着皇家乐队和金钟、玉磬等乐器。到了辰时(7点),钦天监官员宣布时刻已到,午门上鸣钟击鼓,乐队奏响音乐,皇帝登上太和殿宝座,銮仪卫官员甩响静鞭,赞礼官高喊“排班”。百官依照广场上摆放的铜制“品级山”所标注的品级位置列队下跪。这时由两名大学士跪捧贺表,由宣表官宣读。读毕,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礼毕,皇帝赐座赐茶,百官又要叩头谢恩。茶毕,静鞭再鸣,乐队再奏,皇帝下殿,百官退朝,贺岁拜年的大典就算完成了。这时,皇帝便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而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


“筵九”:宫廷春节的压轴戏


正月十九日的“筵九”是清代宫廷春节庆祝活动的“压轴戏”。这天晚上,皇帝筵请王公大臣及新年来朝的藩王和外国使臣。皇帝赐大家茶点。其时演出 的节目有西洋秋千,还有满、蒙、等民族的民族歌曲及摔跤、爬竿等杂技节目,最后放烟花爆竹。“筵九”之后,蒙古王公、外藩、使节等相继辞驾出京。


本版文章 摘编自 《百科知识》,原作者为天雪


来源: 现代快报



本文标签:,




——了解法轮功真相,三退保平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