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海外留学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许多家长选择 让孩子在海外读高中。面对中国教育的考试制度和教学方式,很多家长、学生放弃应试教育,选择更灵活多元的教育方式。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2014中国留学(课程)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在美国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超过3万,10年内增加了60倍。美国国际教育学会联合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联合发布报告表示,仅2010到2011学年度,美国大学中国留学生的人数比上一学年增加了23%,在所有国际学生人数中最多。中国留学生在美读本科的人数增加了43%。
有调查显示,中国赴海外留学的高中生85%前往美国、加拿大、澳洲和英国这四个国家。中国家长提早送孩子出国读书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原因:
海外教育质量好
这是高中生留学美国、加拿大、澳洲和英国的最主要原因。相比中国高考制度的压力,海外教学环境自由,高中升大学不是仅凭高考分数,而是综合整个高中阶段的考试成绩、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高中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未来 发展方向选课,课程内容更注重培养实际能力和社会参与 度。
海外学校课程设计灵活,注重实际能力和综合水平。(Fotolia)
进入名牌大学的桥梁 具有就业和移民优势
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中生更容易进入知名大学。美国有些高中每年有大量学生进入顶尖学府,比如,美国东北部的十所高中被中国人誉为“小常青藤”,他们分别是:乔特私立中学(Choate Rosemary Hall)、迪尔菲尔德中学(Deerfield Academy)、希尔中学(The Hill School)、霍奇基斯中学(The Hotchkiss School)、劳伦斯威尔高中(The Lawrenceville School)、鲁米斯查菲高中(Loomis Chaffee School)、圣保罗中学(St.Paul's School)、菲利普埃克塞特学校(Philips Exeter Academy)、安多佛菲利普斯中学(Philips Academy Andover)、塔夫特中学(The Taft School)。另外中国就业压力也是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之一。
海外留学增加了就业和移民机会。(网络图片)
快速提高语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在全英文环境中不仅能够提高语言技巧,更能尽快融入当地环境,另外海外强调个性发展和自立,这也是许多中国家长选择尽早送孩子出国的原因。
外媒:中国富裕家庭厌倦了“政府教育”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发表文章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让孩子离开“政府教育系统 ”,选择私立学校或在家学习。文章表示,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强调死记硬背,考试制度限制严格。据2014年5月的政府报告显示,2013年有79例中国学生自杀事件,其中超过90%是因为难忍学业压力所致。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中国几十年的应试教育沉闷、刻板、单调。(Getty Images)
然而,中国学生除了升学竞争外,还要面临毕业后的就业压力。高校扩招后,中国大学生人数10年来增加了4倍,加上中国特有的“拉关系”现象,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错失工作机会。
同时,中国家长也看到一个现实:留学归来的学生在外语能力、批判性思考技能方面更胜一筹,而同龄的中国学生明显逊色。
大陆媒体近日报导,中国“在家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上海的啸啸父亲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母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啸啸今年13岁,父母在他小学入学两个月后决定带他在家学习,接受自由和快乐的教育。
啸啸爸爸表示,现在的应试教育下,孩子不能获得全面的知识,还会失去童真,他希望孩子能够身心健康、自由地成长。几年下来,啸啸在知识上比同龄孩子快很多,同时游泳、跆拳道等课外课程,以及夏令营和经常外出旅游,使啸啸在阅读能力、自立能力、社交能力、身体素质等多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浙江刘如松从三年级开始在家学习,15岁拿到法律学士学位,掌握三门外语。《外交政策》报导,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系博士的Nicholas Chang辞去IBM销售经理的工作,在家教儿子读书。他发现中国公立学校的教育模式单调刻板,决定让孩子在家学习。
另外,一些富裕家庭选择送孩子入读私立学校,离开应试教育的沉闷。曾是画家的Li Yue'er(音译:李悦儿)在家乡宁夏银川自创了一个蒙特梭利班,如今已经有500名学生和200名老师,两个校园教授从幼儿园到二年级的课程。
北京一对年轻夫妇2007年创办了一家私立学校,包括从幼稚园到8年级的课程,采用蒙台梭利教学法和华德福教学法。几年下来已经有70名老师和300多名学生。学生家长反馈表示,孩子在这里的学习更人性化。
但是据这对夫妇介绍,这所学校面临着困难。当地政府计划将学校用地用作商业用地,虽然经过注册,但教育部不认可学校的毕业证,致使很多家长不敢送孩子来。但是,把孩子送来的家长表示,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生活,而不是精疲力竭地去攀登。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林妍;覆核编辑:姜斌
本文标签:加拿大, 政府, 澳洲, 美国, 自由, 英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