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全球关注的马英九和习近平会谈结束。会后,双方分别举行了记者会。“习马会”是大陆和台湾领导人66年来的第一次会面,港媒报导了马英九会后记者会14个问答全文。
11月7日下午,习近平和马英九进行闭门会谈。会谈结束后,台湾方面由马英九主持召开记者会。之后,港媒刊登了马英九会后记者会14个问答全文。
Q:媒体都称呼这次会面是历史一握,从总统一开始提出的5点建议,看起来习主席有具体回应,但是这些回应后面他要怎么实现落实,我知道总统您的任期即将届满,总统对于下一任继任总统有什么期许?热线为什么只设在国台办跟陆委会?
A:你的问题问得很好,今天是海峡两岸领导人来聚会,我们不太可能处理太技术性的问题,我们谈的都是原则性、重大的问题,双方达成的意见也是宣示性的,例如92共识,这是1992年达成共识以来,第一次两岸领导人谈这个问题,我们谈为什么是一中各表,我们对于中华民国表述的方式不会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这是92共识双方讲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在两岸领导人前面还原真相。当时是你发的稿,蛮有趣的。热线问题现在在海基会、陆委会副主委间都有热线,现在从主委、主任建立,看运作情况再看要不要调整。
Q:92共识一中共表,台湾都是讲92共识“一中各表”,但是习近平没有谈到“一中各表”,你是否感到失望?台湾有一些国人失望,您怎样面对这样的问题?您觉得今天的会议是否达到对等尊严?
A:92共识在1992年11月16日正式确定时,就有谈到两边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双方赋予含意各自不同,所以用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述,当年报纸都可以查得很清楚。刚刚讲到落实,习先生都有指示双方单位去讨论、研究,我们会根据这个由陆委会追踪,看怎么样落实,如果不是领导人拍板,基层有时候会犹豫延宕,我讲得非常坦白。
Q:总统在一开始跟习先生表达两岸降低敌意,提到台湾民众关心飞弹布署问题,不晓得总统是否有具体向习先生提出撤除飞弹立场?
A:我在里面有提到,他的回应就是说这个布署是整体性的,不是针对台湾人民。我想这是两岸领导人间第一次谈这个问题,我至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告诉他台湾人民有疑虑,希望他重视。
Q:会议中有没有跟中方提到台湾希望在国际社会上多一点被认同?台湾的国际参与?
A:我刚提到两个层次,一个是民间NGO,我们有些团体参与国际组织遇到困难,我特别提到,我们的民众要参观联合国,想用护照换参观证都得不到,这样子使得我们的民众有很多抱怨。用这个小事情让他知道民众不满。另外我们参加国际区域经济整合,那个属于政府层次的,不要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因为两边都参加对大家都有好处,我们一起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对大家就有好处,我们希望将来能够这样,我提到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让他知道我们很关心这个问题,不要以谁先谁后看问题,应该一起参加。
Q:去年媒体专访您讲到两个地区领导人碰面应该把92共识一中共表概念稳固下来成为超稳定架构?今天有达到这目标了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A:我觉得有帮助,今天气氛很好,双方对于能够举行会面都非常肯定,认为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态度非常健康正面,双方坚持92共识,也许有一些解释上的问题,但是大方向上是一致的,我觉得如果未来中华民国总统用今天的方式推动92共识,我相信我们所推动的现状可以维持并往前迈进。
Q:习先生会谈中针对一些具体的事有当场交代相关部门跟进,关于经贸合作和国际组织,张志军主任谈话提到亚投行,希望台湾以适当的身分加入?习近平先生有交代具体措施?马总统有交代相关部门跟进?有具体时间表吗?
A:有,他说会以适当的方式让台湾参加,像我说的非政府组织NGO,他说只要不会形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他们都愿意考虑。我们说不是哪个申请案,是那一类的活动都会整理出来,他今天说了,我们希望他能够会落实。这是我们陆委会和相关部会之后要做的功课。
Q:这次您跟习先生在新加坡会面是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篇章,您的印象中未来新平台是一幅什么图景?
A:我两天前记者会上说过,这不是为了个人或政党,而是为了台湾未来还能继续跟大陆互动,未来台湾的领导人应该还有机会仿造现在的情况进行。我的目的是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变成常态平台踏出第一步,像两岸关系发展至今,两岸领导人还没会面很奇怪,这个时候能见面,把相关问题盘点一下,很坦率交换意见,这种机会应该是属于经常性的活动,我的目的是这样。
Q:总统这次会面两个重要性指标,包括撤除飞弹、一中各表,您跟习先生会面时提出来,但是他没有接受,你觉得习先生的回应有符合您设定的要求目标吗?
A:我们这次这个议题,主要成果是把92共识来龙去脉,我们的看法做了详细贴近事实的铺陈让他了解,习先生他讲他注意到我在这个议题上有几十年经验,我算算差不多有27、28年经验,当初达成时我是陆委会主委,这么多年来我都在讲。92共识在8年以前偏离轨道时,我到处呼吁双方同时回到92共识,当时大陆抓住一个中国,台湾抓住各自表述,两边差距越来越大,本来是一个可以好好发挥,一直没有发挥,一直到7年多前我上任后把它拉回来。92共识当然不是签订协定条约,但是容许各自解释发展空间,这不是坏事。两岸关系60几年隔绝,现在坐在一起谈,这非常不容易,我们一步步求同存异,以前认为不可能,现在可能了,以前认为做不到,现在做到了,我上任时没人想到我们有机会跟大陆领导人会面,原来我们希望在APEC,他们认为有问题,现在第三地,双方展现相当诚信跟务实态度这个最重要,有了这样的态度以后,以后讨论问题就非常好讨论。
Q:会谈中有没有要求习先生访问台湾?
A:还没有,一步步来嘛。
Q:92年的92共识是两岸授权团体谈的,23年后是两岸领导人首次来谈,彼此还有蛮大共识,为何不改为15共识?
A:我觉得92共识是还不错的安排,又不像红酒,每年一个共识,就像我们宪法不能天天都修,可以透过解释,现在我们的92共识和23年前完全一样吗?不一样嘛,透过协商把它弥补起来。
Q:这次替两岸关系搭桥铺路,卸任前是否能马习二会?
A:你走的蛮快的,我先把这次会开完,把开会状况检讨一下,追踪落实一些成果出来,国家领导人不能谈很细的问题,看这些问题有没有进展,两岸关系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Q:见到习先生和他握手时心情?还把西装解开?
A:我为什么要解开扣子,因为举手的时候会拉得很紧,没有别的意思,感觉蛮好啊,我们两个都很用力。
Q:您在任内推动许多利于两岸发展政策,最后一块拼图就是推动两岸领导人会面,您的任期还有很长时间,不会是您最后一步,您觉得还可以做哪些政策?
A:就是因为我的任期剩6个月,习先生任期还有7年多,需要我们打好基础,这需要细心呵护,这7年来我们很清楚,各位想想看全世界有这样两岸关系吗?没有耶,我们努力打好基础,各位要珍惜,我感觉习先生也有这样的用心,在这个大方向大格局对台湾大陆都有利。
Q:请教总统是否会关切马习会成果,如果下一任总统不承认92共识是否会影响?
A:今天双方有明显共识,7年来双方关系能如此这般突飞猛进,让两岸关系成为66年来最稳定和平状态,主要基础就是92共识,习先生跟我都有这样的看法。7年来的发展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如果没有92共识怎么做到今天,当然大家对92共识的看法不见得每一个人都满意,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它能够促成7年来的成果,就是了不起的功效。有些外国朋友听到92共识觉得很含糊,笑是含混杰作,但是不管含不含混,它能解决问题最重要,就像我们来之前,台湾记者会就有人问是否会提到中华民国,我今天就讲啦,我讲到为什么不能表述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者台湾独立,就是因为中华民国宪法不容许,我一个字一个字都讲了,我一点都没有忽略到在这些立场上,我站稳一个中华民国总统应该有的立场。
“习马会” 为外界持续关注
11月7日,大陆和台湾领导人举行66年的第一次会面。在双方正式会面前,“习马会”就已经为外界持续关注。
11月5日,马英九在总统府举行国际记者会,就他与习近平会面接受媒体提问。马英九强调,这次“马习会”不会有任何秘密协议或承诺,会谈前开放媒体采访,会谈后举行记者会,尽量做到透明、公开,展现尊严与对等。马英九提到,这次双方会面不用两岸正式名称与头衔,第一次以“台湾领导人、大陆领导人”的身分互动,不用原头衔,而互称“先生”,达成实质对等与尊严。
中共央视在马英九5日举行记者会当日午间“新闻30分”节目里,播报了该新闻。在1分半钟的相关新闻时段,央视罕见播放了马英九两段讲话原音。
外界关注,央视以往报导马英九的新闻,经常只有画面,很少听到马英九的原音。
但央视在播报马英九上述新闻时,马英九西装外套领子上别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徽章,被打马赛克遮住。据台湾媒体报导,对央视此做法,民进党立委陈其迈说:“连那一丁点国旗色块都不放过,彻底完封ROC。”
据大陆新浪网日前报导称,习近平、马英九这次会面中的诸多细节,如着装、领带颜色、如何握手等,不仅代表了礼仪,有时也传递着政治信号。
11月6日,大陆新京报时政公号“政事儿”发表文章称,两岸66年来历史性的“习马会”,历经近两年的酝酿,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文章盘点了习近平与马英九近年来互相致电祝贺、互相转达问候、多次提及“习马会”等多种方式的“隔空交流”。
文章称,习近平与马英九在隔空互动中,都表达了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共同为两岸同胞幸福、中华民族复兴,携手努力的愿望。
据港媒报导,11月7日下午,习近平与马英九在会面时,握手长达近两分钟,之后双方领导人进行了简短的讲话。但令外界惊愕的是,在习近平发表完讲话之后,中共央视的同步直播竟然突然将信号掐断,未直播马英九的发言。
报导认为,央视此行为十分不妥,这样一个历史性时刻,央视人为地截取马英九的讲话,反而凸显了其自身的局限和不自信。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林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