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星期四

深圳垃圾山崩塌前后对比图首次公开图

山体滑坡事件持续发酵。陆媒揭示,坍塌主体红坳余泥受纳场设计标高超规划60米,项目运营中屡被点名整改。图为国家测绘局首次公开深圳山体滑坡前后影像对比图。(网络图片)

深圳山体滑坡事件持续发酵。近日,中共国家测绘局首次公开深圳山体滑坡前后影像对比图。陆媒并揭示,坍塌主体红坳余泥受纳场设计标高超规划60米,项目运营中屡次被点名整改。

据大陆中国经济网12月23日报导,深圳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12月21日上午10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作出灾前0.5米山体滑坡影像图、标注滑坡位置的地形图,提供给国务院应急办、国土资源部等部门。

下午3点,航空摄影拍摄完成,获取到事发地现场0.15米影像,于当晚8点赶制完成滑坡前后影像对比图,并将图提供给国务院应急办。

称:对比图显示,原来地形是四面环山的大凹坑,坑中积水,大凹坑有一条通道(过去泥土从这里进去,现在泥土从这里出来),整体地形形状如同剖开的鱿鱼。堆土成山,下湿上干,不堪负重……

一些网民称: 滑坡的土石方量太大了,从对比图能看出埋没了80%。

有网民说:这种“堆山”的办法, 事先应该根据准备堆土地点的可用面积及土质的性质,计算出允许高度、坡度的安全数据,这样可避免产生滑坡。

坍塌主体设计标高超规划60米 屡被点名整改

据大陆财新网12月23日报导,深圳垮塌事故发生后,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初步认定,坍塌主体是红坳余泥受纳场。关于事故原因,中共国土部援引专家组意见称,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堆土失稳垮塌。

财新记者搜索发现,红坳余泥受纳场余泥堆放高度前后有多个指标。

2009年8月,深圳市规划局审查通过《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0-2030)》。 其中关于红坳受纳场,规划提出的指标是:库容400万立方米,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平均填埋高度51米,封场标高95米。

2015年1月,深圳市光明区城建局受理红坳受纳场项目申报环评文件。该文件中,红坳受纳场的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近乎2009年规划面积的4倍;库容从400万立方米翻倍至800万立方米;最高填埋标高则比原先规划的封场标高上浮60米,提高至155米。

2015年2月27日,深圳宝安区环保和水务局批复了该项目的环评资料。批复中,该项目占地面积仍为30万平方米,库容只有“250万立方米”,对于标高,批覆文件中未提及。

报导称,在垮塌之前,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渣土究竟有多高,尚不得而知。但迹象显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红坳项目并未循规蹈矩,运营中问题不断。

在光明新区城市管理局网站定期发布的“城管动态”中,红坳项目数次被点名。如2015年9月11日,在对红坳受纳场的月度检查中,市政服务中心通报称,“现场指出发现的问题,要求落实整改……

如2015年7月9日,市政服务中心通报称,经查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相关文件,发现施工图纸和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单位不一致……

滑坡时间发生一月前,监管部门发现红坳受纳场存在标高问题。11月20日,市政服务中心通报称,根据红坳受纳场提供的标高监测报告,督促运营单位将监测发现的问题逐一整改到位。

上述情况显示,从2009年规划中的95米,到2015年环评材料中最高填埋标高155米,再到2015年11月监管部门发现标高方面问题,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内堆土高度持续上涨 。

事发后,谷歌地图显示事发地十年变迁真相:2010年之前,此处还是个矿场,因深挖采掘,出现山谷和深坑;2013年至2014年,深坑因积水变成了湖;之后至今,湖逐渐变小以至消失,成为渣土填埋场。

12月20日11时40分,深圳光明新区红坳村柳溪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整个工业园被吞掉。据中共官方消息,截至12月21日6时,共有91人失联,33栋(间)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损毁,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有目击者称,估计有几百人被困。

事件发生后,官方报导称,深圳所谓的山体滑坡,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据事件第七场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灾害后第77个小时,已救出1名幸存者,发现4具遇难者遗体。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孙芸

本文标签:,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