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年伊始,《蒋经国传》在大陆出版。大陆媒体节录报导蒋经国晚年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的内幕细节。习马会之后,震动效应不断,陆媒不断报导有关国军抗日等历史真相。与此同时,习近平阵营密集释放各种变局信号。
1月13日,大陆澎湃新闻网以标题《山雨欲来:蒋经国晚年最后一搏》转载《蒋经国传》部份内容。哈佛大学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英文本的“蒋经国传”,作者陶涵是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透露,由林添贵翻译的《蒋经国传》已于2016年1月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本中文版《蒋经国传》封面上突出“台湾民主与现代化的推手”、“理解20世纪的中国,理解蒋经国的抉择”字样。
公开信息显示,华文出版社是一家位于北京市的中国出版社,成立于1987年,为中共中央统战部的直属事业单位之一。
文章节录章节主要为蒋经国晚年解除台湾多年戒严,解除实施30多年的党禁和报禁,促进政治民主的敏感内容。
文章称,1985年,台湾驻日本的非正式“大使”马树礼以76岁之龄,回台接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蒋经国告诉马树礼,他决心在今后一两年内推动全面民主改革。他要求马树礼召集几个专案小组,非正式地讨论政治改革事宜。
蒋经国在1985年8月间接受《时代周刊》专访时表示,他“从来没有考量过”由蒋家成员接班。当蒋经国获悉孝武、孝勇兄弟有意竞选国民党“中央委员”时,就交代秘书长马树礼制止。12月15日向“国民大会”发表讲话时,针对在他身后是否有蒋家人或军人出现主政的问题,他更是明白地答说:“既不能,也不会。”
1985年,国民党开始更公开推动蒋经国的观点,认为可以在中国大陆产生深刻的变化,“我们相信,大陆开始改革,会产生一种期待的革命,它将严重动摇今天所建构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
国民党保守派也越来越难以反对岛内出现同样的吁求之声。在财富日增、民智大开及都市化的大环境下,岛内公民社会迅速扩张到有争议性的领域。追求民权已经蔚为风潮,谁也阻挡不了。
经历了将近一年在党内营造共识的准备工作之后,蒋经国现在要进入下一阶段,实际执行基本大改革。国民党“中常会”在他指示下,成立一个二十四人的政治革新委员会,底下分成两组,每组各十二名委员,各负责处理三个议题。三个最重要的改革范围,它们的题目一点也没有直接透露出探讨的关键议题:“重振国会功能”,指的是结束资深“中央民意代表”的长期不改选现象;“研究民间团体问题”,指的是允许反对党合法化。
解除戒严是最关键的重大改革。一旦政府放弃动员戡乱时期紧急权力,不准组织反对党以及其他种种对民主政治的限制,就再也交代不过去。尽管蒋经国和马树礼花了一年的工夫沟通,绝大多数“中常委”(并不仅限于极右派)认为前途受到真正民主制度的威胁。“立法院”、“国民大会”里年迈的“中央民意代表”,当然极力反对。严家淦召集的共识凝聚研讨小组还是依旧进行会议,直到有一天严家淦在会议中中风倒下,才停止运作。蒋经国继续在七海官邸召集非正式的会议,安抚疏通反对派,偶尔亦亲自登门去拜访这些身体比他还差、风烛残年的大佬。
蒋经国和这些大佬讲话时,执礼甚恭,洗耳恭听他们的意见。他固然可以颁布紧急命令解散“立法院”和“国民大会”,可是他觉得必须根据他和父亲所奠立的宪政法制从事。他认为,过渡到法治、民主社会一定要依照宪法办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1987年,蒋经国下达解严令,解除在台湾实施了长达38年的戒严,随后开放党禁,开放报禁,从此开启了台湾民主宪政的大门。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享年78岁。
澎湃网读者跟帖说,“蒋经国废除了台湾的一党独裁地位,这就是他的功在千秋伟业。”“敬佩,不贪恋权力才是真正的伟人。”“以专制终结专制。前无古人!”
还有读者跟帖表示,“信号?”“澎湃居然刊载这样的文章?”“这是什么风向?”“用两千万人为十亿人做了‘探路先锋’,或者按照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叫做‘前车之鉴’”。
习马会之后的震动效应不断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以两岸领导人的身份见面,互称“先生”,超过一分钟的握手特写被定格聚焦。这是70年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习马会”的破冰之举,打破此前中共以斗争为主的对台外交政策,为未来海峡两岸局势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想像空间。外界关注,习近平当局改变对台政策,两岸关系面临变局,并将影响大陆时局发展。
“习马会”后,澎湃网罕见先后报导国军抗日真相,公开中共军队对台湾最大的败仗——金门战役,高调报导国军将领孙立人。这次又报导蒋经国晚年民主政治改革内幕细节。
近期,习近平阵营通过多种渠道释放大变局信号。如,亲习近平阵营的财新网不断发表有关政治改革的文章,触及“制度之制度层面的变革”、“宪政制度”等敏感话题。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蔡致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