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僵尸企业”是外界持续关注的话题。近日港媒报导,中共前总理朱镕基对“僵尸企业”的说法表示反对,认为这不符合逻辑。
大陆官媒《人民日报》1月11日发表题为“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的文章称,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当务之急,是处置“僵尸企业”。
报导说,“僵尸企业”是指那些已经丧失了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活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甚至是难以为继、濒临倒闭,主要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靠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等方式获得给养。
这些企业不但让财政资金打了水漂,还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土地厂房等宝贵资源,却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更严重的是成为转型升级的“拦路石”。
据香港《动向》杂志2016年4月号报导,中共前总理朱镕基反对“僵尸企业”的提法。朱镕基在最近多分内部“通讯”、“简报”上都提出及批示,“对因产品、半产品过剩积压,统称僵尸企业、僵尸产品的定调、提法,我认为不符合逻辑,会造成混乱。产品、半产品大部分都有周期性因素。”
大陆合智金融1月3日的报导称,目前,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更是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10月末,煤炭、黑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矿采选、造纸和纸制品业等九个产能过剩严重的工业行业就业总人数2,731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9%。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表示,去产能首当其冲的是八大行业,即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80%,亏损面达80%。这些行业中的国企“去产能”任务很重,很多“僵尸企业”将退出市场。
据大陆《经济参考报》4月7日报导,A股已有265家上市公司沦为资本市场上的“僵尸企业”,其负债率高企,存货金额不断上升,挤占了大量金融资源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风险。
据陆媒报导,假设极端情形,当前亏损企业在未来两年全部关闭,将新增失业564万人,年均新增282万人。
美国之音4月17日报导,去年起就有不少中国专家学者预言中国将在今年迎来第二次“失业潮”。有中国观察人士说,清理“僵尸企业”是必须的,由此而带来的失业问题属于改革中的阵痛,不可避免。
澳广报导,“僵尸企业”大多数是国企,是中共为了抵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追求不现实的增长水平而形成的。当时北京推出巨大的4万亿元刺激方案,加快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但也加深了工业产能过剩、通缩和债务。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晓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