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今天凌晨在北京病逝,享嵩寿105岁。通晓英文、法文与西班牙语的她,最为人知晓的作品即是在历经文革后出版的“唐吉诃德”译本。
杨绛的一生虽有着辉煌的文学成就,却历经文革和丧夫丧女之痛,她曾在百岁时写下“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是江苏无锡人,于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与辛亥革命同龄的她出身名门,不仅在文学上开辟自己的一方天地,还因与文史大家钱锺书的婚姻而备受艳羡。
杨绛1932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虽曾获得到美国留学的机会,但热爱文学的她,选择报考北京清华研究院外国语研究生,并认识了钱锺书。两人在1935年结婚后同赴英国、法国留学,并生下女儿钱瑗。
两人在1938年携女返回大陆后,杨绛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当时正值学术生涯颠峰的她开始学习西班牙文,并着手翻译西班牙名著“唐吉诃德”,但书稿未完全翻译,便在1966年遭遇到文化大革命的摧残。
文革期间,杨绛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甚至被剃了“阴阳头”,和钱锺书一起被划分为“牛鬼蛇神”,两人陆续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
当时两人仍私密相会,相互支持才得以度过文革。夫妻俩伉俪情深,钱锺书生前更曾称杨绛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而在文革时,她所翻译的稿件都被视为“黑稿子”曾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中,所幸在文革结束后,仍保有书稿,她所翻译的“唐吉诃德”才得以在1978年出版。
杨绛所翻译的“唐吉诃德”不仅是目前的译本中发行量最多的,更曾让她获得西班牙国王致赠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
而历经文革的摧残,好不容易重获自由的杨绛却在1997、1998年相继遭遇丈夫与女儿过世的打击,从此便深居简出,直到92岁高龄,才重新提笔,写下脍炙人口的散文集“我们仨”。
这本散文集讲述她与丈夫、女儿生前最后一段时光,并回忆许多夫妇二人当年游学欧洲,以及历经中共建政后的种种往事。
杨绛100岁时曾写下一篇至今仍在网络上热传的文章“一百岁感言”。
当时,她在文中写到“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似乎也为自己的一生写下注解。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姜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