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方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5.2%,和去年相比下降了将近一半,显示中国经济失去了动力。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继续放缓,引发当局关注。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减半 影响就业和GDP
据中共统计局5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5.2%,增速比前三个月下降0.5个百分点,不及去年全年10.1%的同比增速。
统计局公布的图表显示,从去年12月份开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突然下降,远远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今年1月到2月,以及1到3月两个点上,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但全国投资增速不降反增。
大陆知名财经人士刘晓博认为,这意味着在第一季度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投资增加迅速,填补了民间投资的下滑,还略有富裕。
因民间投资下降,对就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318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6万人或减幅1.9%。
有陆媒表示。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民营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超过60%,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超过60%,民营经济为全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占到80%以上。
刘晓博5月18日也撰文表示,中国民间投资虽然每个项目未必很大,但它们是市场导向的,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创造就业岗位之源。民间投资下滑,地方政府、国企投资比例上升,只能让中国经济变得更加低效,最终倒逼央行货币超发。
专家揭示民间投资下降原因
刘晓博认为造成民间投资大幅下降的原因是政府权力太大,无形之手乱伸。一些负责审批的官员对民企另眼相看,不愿意给投资机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5月14日对凤凰财经表示,民间投资不同于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民间投资行为更多依靠投资人对经济形势、项目前景的判断和利润的追逐等。
陈玉宇表示,就目前而言“民间投资低迷的症结在于投资需求明显不足。大家都不敢投资,以及找不到投资机会。”这表现在: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投资收益不理想。这些让“大家形成经济低迷的共识。现在是囚徒困境,人人皆思虑该如何过冬。”
官媒承认对民企有隐形壁垒
之前官媒也承认民间资本存在巨大准入隐形壁垒。即所谓的“四门现象”。
一是“没门”。民企在进入一些新领域时,往往发现没有人受理、接待、办理。
二是“玻璃门”。看着可以进去,真的想进去的时候,头上会撞出个大包。
三是“弹簧门”。刚刚把脚挤进去之后,但又不得不在非市场因素干扰下被迫退出来。
四是“旋转门”。一些项目把民间投资推了出来挡在门外。
在5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在谈到民营企业时坦承民营企业在地方受到不公对待:“一些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而是‘没门’!不知道‘门’在哪儿!”
民间投资下降 当局很着急
当前,当局要实施供给侧改革,改革经济结构,中国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这些都需要大量民间资金有效地进入实体经济。现在,民间投资大幅下降,甚至把资金纷纷转到海外去投资,会使得实体企业发展更加困难。这些已经引发当局关注,在过去的两周,各部委密集对民间投资问题发声。
5月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派出专项督查组深入地方,足见政府重视程度。“必须进一步放宽准入,让民间资本投资‘有门’!”
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权威人士”文章,“权威人士”强调,需更好激发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活力,特别指出要在电力、电信、交通、油气等领域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
同日,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要破除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养老、教育等领域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做到同股同权,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
5月12日,发改委发言人赵辰昕在记者会上提出,法律未禁止的行业都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中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
数据显示大陆经济不断下滑
中共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不及预期的6.5%,也低于前值6.8%;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0.1%,预期10.6%,前值10.5%;1月-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10.5%,预期11%,前值10.7%。从数据来看,4月经济数据总体低于预期,尤其是工业产出明显回落。
有业界人士表示,大陆所有的经济增长引擎都突然失去动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这或许可以解释当局近来密集对民间投资问题发声的原因。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许梦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