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巴拿马文件》一书中文版由商周出版。该书作者为《南德日报》两位关键记者,他们在书中叙述了第一手解密调查《巴拿马文件》的秘辛,包括跨国团队合作、海量资料的搜寻与查证等。当天出刊的《苹果日报》刊出书摘,披露巴拿马文件惊险解码秘辛;称泄密者曾担心遭暗杀,参与调查的记者为保命“蒙脸”参加秘密会议。
据报导,“国际调查记者联盟”为解密《巴拿马文件》前后召开两次会议。2015年夏末在慕尼黑《南德日报》大楼召开大型会议,暑假之前则为有意组成调查团队的媒体在华盛顿“国际调查记者联盟”总部举行一场小型会议。
在小型会议上,解密资料的规模立即吸引众人的注意:一、它是史上最大的解密资料,目前的资料量达1.5TB,规模还在持续增加。二、解密的资料非常即时,里面最新的邮件是几天前才发出的。三、整份资料囊括将近25万家离岸公司的详细资讯。此前,境外解密事件资料有260GB,而大部分维基解密里的解密案是几GB。
小型会议期间,“国际调查记者联盟”还举行了一次“数据会议”,与会人员大都是资料新闻学的专家,讨论如何运用专门的软件过滤、分类以及搜寻资料。
小型会议之后,参与《巴拿马文件》解密的世界各地记者接连不断地发布调查结果;多国元首或行政首长纷纷中枪,其中包括多名中共高官。搜寻结果显示,中共官员要隐藏累积的财富时,往往利用亲戚当作受益人。
泄密者忧心遭暗杀
报导中披露《巴拿马文件》泄密者与《南德日报》记者之间的交流信息;泄密者“无名氏”表示担心遭暗杀:
无名氏:我在思考紧急计划,如果突然必须离开,有哪些地方该避免前往?
《南德日报》记者:可能别去中国的好。有些人在资料里。
无名氏:真的?我不知道这事,不过我也没有计划去中国。
《南德日报》记者:反正能避免就避免。
无名氏:至少我不要像史诺登一样困在莫斯科机场。以目前情况来看,去莫斯科绝对是个坏主意。
无名氏:还有一件事,我需要你们在公布的几星期前先通知我。
《南德日报》记者:没问题。
无名氏:我考虑事件公布前先告诉家人。不过还未打定主意就是了,因为那也可能会增加风险。另外我准备告诉几个可信任的朋友,以防我或他们之间有人遭殃。
《南德日报》记者:这可能会让他们陷入险境。
无名氏:我知道。某种程度上他们多少已经身陷险境了。我不会告诉他们所有事,只有他们应该知道的部分,特别是在最糟状况时如何联络《南德日报》。假使我发生意外或无故失踪时,至少有一个人知道真正的原因。
《南德日报》记者:了解。
无名氏:计划何时公布?
《南德日报》记者:明年年初。资料越来越多,我们赶不及11月完成。
无名氏:明年初?谁知道到时我们是否还活着?
《南德日报》记者:活着,一定还活着。
无名氏:你们不怕吗?你们身为记者将子弹朝向这些极度有权势的人。在作者列中出现的是你们的大名,而不是我的(希望如此),并且刊登在所有报纸上。
记者“蒙脸”为保命
报导还表示,这次选择国际合作是个好主意,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安全。目前已经有三位数以上的记者可以查看巴拿马文件资料。所以把某个人铲除的意义不大,报导不会因此中断,反而会引起更多人对这件事的注意。
不过其中也有不少记者在中国、俄罗斯、乌克兰、中东和非洲国家工作,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遭受迫害的威胁中。后来联盟记者在挪威的一场秘密聚会上,有些同仁是蒙着脸上台,有些用化名,或至少也不是用他们刊登报导的署名。
报导称,莫萨克.冯赛卡法律事务所服务器里超过2.6TB的资料揭示了离岸公司的世界。恐怖主义、毒品走私、非法军火买卖等,都是有可能波及你我的犯罪行为,它们也因整个离岸公司产业的掩护而几乎无法遏制。金融界玩家透过离岸公司,规避自己国家监管单位。他们利用权势和财富逃避法律的约束;他们的举动掏空民主的理念。
巴拿马文件涉3.3万中国人
4月3日与6日,巴拿马秘密文件曝光各国权贵涉隐秘资产,已引发冰岛、阿根廷等多个国家的震荡效应。5月9日,多达20万笔境外实体的相关姓名及资讯于offshoreleaks.icij.org网站曝光。与中国有关的境外公司有4,188个;涉及3.3万名中国人物,不少榜上有名者,与中共高级官员的拼音相同。据报,巴拿马文件还有15万份名单未公开。
国际调查记者联盟的报导显示,中共政治局常委张高丽、刘云山,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前政协主席贾庆林等的家人,都有经巴拿马莫萨克?冯赛卡(Mossack Fonseca)律师行开设离岸公司,多家公司均在香港运营。
4月15日,多名学者在美国之音访谈节目中表示,这次史无前例的全球新闻机构合作事件,开启了媒体大揭秘时代。而封闭的政治体制与媒体环境,使得中国这样的国家更容易成为揭秘对像;中共专制政权正面临致命一击。
5月6日,“巴拿马文件”泄密者打破沉默发表声明指,他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不公义,期望遏止避税手段和引申的财富不均问题。同时他表示,历史常见因为税收和权力失衡衍生革命,以往要靠军事力量推动的改革,现在则可以藉互联网超越国界的限制,下一场革命必然是“一场电子化的革命”;或许这场革命已经开始了。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肖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