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学生会第二年缺席支联会维园六四悼念活动,在港大校园内另办晚会及论坛,今年讨论的主题是“六四屠城血未干,港人前途在何方”。晚上七点,活动开始前,全体起立为六四死难者默哀一分钟,之后,五个世代讲者包括作家及时事评论家李怡、资深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资深传媒人王慧麟、土地正义执行联盟执行文艺朱凯迪及本土民主前线发言人梁天琦,分别讲述他们就六四对时下香港意义的看法。
今年六四前夕,大专学界有声音认为六四烛光晚会“着重悲情、行礼如仪”,港大学生会称“六四纪念应划上句号”,更引起外界争议。
李怡:六四与香港前途有关
刘锐绍在论坛上表示,他没有停留在六四的悲情中,“到今时今日,我们的目标没改变。”他表示,自己过去曾将香港前途投放在中共领导层变化,现时不再寄托在中共领导层一刻的开明,“有功利主义之下的开明。”他寄语香港人拿出“政治道德,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在未来要有角色扮演,但要有行动策略和理念上的策略。
李怡表示,六四同香港前途有关,《中英联合声明》从来只有中共与英国政府商讨,香港无角色,无话语权。《基本法》的制定亦只有由中央指定的港人参与,六四唤起港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寄望透过改变中国而改变香港的命运。他表示,97前的移民潮反映港人对中共抗拒;97后,香港实则沦为被中共“殖民”中。他呼吁港人,2047要有角色,以香港人的身份参与对香港前途的决定。
中大毕业生:同中共对抗下去
21岁中大毕业生阿豪,第四年参加六四纪念活动,第二次参加港大集会。他表示,集会能鼓励参加者反思怎样看六四事件,以及六四对香港人的意义。“六四是当年中共犯的一个很严重的过错,它杀害了一些无辜的年轻人,我觉得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希望以此作启蒙,教育下一代意识到,现在的香港有多么不公义,令他们关心现在的香港社会和政治环境意识到同中共对抗下去,不要受中共污染。”
键盘战线创办人、港大学生邝颂晴是第四次参加六四集会,亦是集会工作人员,她表示:“我们应该借着六四去认清楚,当我们争取民主的时候,其实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极权、一个可以杀死人的政权;认清楚到底应该怎么样前行。”
大陆人:来港寻真相
来自大陆的28岁工程师王先生,特别从内陆城市赶来香港,第一次参加六四集会。他说,在成长过程中,从来无人提及六四;身边80%同龄人都不知道六四,他们大都沉浸在物质生活的追求和享乐中。因此,他今次是孤身上路,希望能找寻到真相。
他说,只有外公跟他讲过文革时发生的事,关于六四,是四年前他无意中翻墙看到的:大学生运动、民主因故事看不完整,在求知欲下想知道更多。“(在大陆)跟别人聊这个东西,会有人鄙视你,排斥你,觉得你是神经病,或者认为你会反共啊。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有民主意识的人,你跟他聊这些会没有意思。”
来到香港,看到香港大学生悼念六四,他说,这是“很尴尬的事”,“很多应该是大陆大学生做到的事情,我们却没有人知道,北大清华,现在无人知道(六四),反而在香港这边在做,感觉很尴尬。”
他说中共篡改历史书,小时候都被中共骗了,长大后才逐步了解到一些历史真相。对于六四,他断言:“(中共)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应该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替那些人(当年学生)惋惜,有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希望大陆不要再动辄出现人口失踪,像雷洋一样被打死。
市民看港大论坛:不赞同部份观点
市民杨女士来到港大参与集会和论坛。她表示,很难得有五个不同年纪的人坐一起倾谈六四问题,虽然未够深入,但赞同李怡及梁天琦的部分观点,但对梁天琦的基本政治立场,以及“蝗虫”、“中国人滚回去”等论点都不赞成。
对于港大集会人数不如维园多,以及悼念元素不够多,港大学生会会长孙晓岚表示,不认为六四元素不够,又称人数不是最重要,而是要探讨在什么框架下思考六四。“对香港前途问题的讨论,现在学生追求的都不只是纯粹的悼念仪式,而是悼念之外会有一些启蒙作用的讨论,以及不同形式的活动存在。”◇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蔡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