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胡锦涛智囊的俞可平日前在深圳公开演讲,承认中国已出现局部治理危机,总结中共政治治理面临六大突出问题;并含蓄批判中共网络封锁制度,称“以堵为主的网络制度不长久”。俞可平去年辞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职位后,频频发表政治敏感言论,释放的信号引外界关注。
中国已出现局部治理危机
6月27日,大陆新浪网以及第一财经等媒体报导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26日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做题为《政府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报告。
报导称,早在十年前,还在中央编译局担任副局长的俞可平就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报告一开始,俞可平说,民主不但是个好东西,而且要继续地往前推进。
演讲中,俞可平承认中国已出现局部治理危机,存在政府公信力流失、官民冲突、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老百姓越来越不满,就会演变成执政危机。
中共政治面临六大突出问题
俞可平总结中共政治治理面临的六大突出问题有:政府公信力流失、政府创新动力不足、行政成本过高、形式主义泛滥、一把手权力集中、政府管理出现低俗化倾向。
俞可平解释说,政府公信力流失到了什么程度?某些部门和某些地区已经陷入“塔西佗陷阱”。古今中外没有出现过的一个现象在中国出现了——官员居然成为自杀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尤其不幸的是,其他人自杀大家同情,但是只要登了一个官员自杀的新闻,跟帖第一往往是“死得好”,第二是“查一查有没有问题。”俞可平说,做官做到这个份上真的要深思。
关于“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习近平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话中曾提及。习近平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以负面评价。这就是‘塔西佗陷阱’。”
关于政府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俞可平表示,自己主持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16年,到了第八届,感觉到广东和浙江两个创新大省政府创新的动力明显弱化,全国范围的弱化更是相当地普遍。
在行政成本过高方面,俞可平举了“维稳”成本过高的例子。他说,每次去北京开两会,正常情况下两会代表、委员去就可以了。但现在经常有四批人进北京,一批比一批成本高:两会代表、上访代表、截访代表和慰问截访的人。这种以堵为主的“维稳”不断地增加成本,而且防不胜防。
关于形式主义泛滥,俞可平表示,下面很多机关的形式主义又回潮了,“原来反对文山会海,现在开会比以前多了还是少了?”
俞可平:以堵为主的网络制度不长久
俞可平表示,推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九个目标,民主、法治、责任、服务、优质、效益、专业、透明和廉洁。在这九个目标中,民主政府是前提。
俞可平认为,政府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的技术工具,除了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基本手段以外,现在的政府治理应当善于运用市场工具、社会工具、舆论工具和网络工具。各级政府一定要简政放权做到市场的归市场,社会的归社会,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开放度,提高行政效率。
俞可平说,“现在的信息网络工具我觉得有很多改进的地方,相应的制度还是以堵为主,以堵为主肯定不是长久的。”
俞可平频频发表政治敏感言论
6月13日,俞可平在财新网发文,首次公开正面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民主导向的政治转型。文章说,俄罗斯的民主转型,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这种关注更有现实政治的意义。文章重点阐述,即使像俄罗斯这样具有深厚专制政治传统的大国,走向民主政治也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5月24日,财新网发表俞可平的专栏文章《现代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来源》。文章强调,民主而非专制,法治而非人治,善治而非善政,成为现代政治权威的主要合法性来源。
5月4日,财新网刊登俞可平4月23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全文,公开谈论民主政治与政治制度设计,号召青年政治学者承担责任,引领社会政治思想,推动社会政治进步。
2月19日,俞可平在财新网刊文称,中国官本主义的典型特征是专制主义,唯有民主法治才能破解官本主义。
今年1月5日、6日,俞可平接连在财新网发表文章,呼吁客观看待当代资本主义,公开谈论四大政治理想:善政、法治、民主、安全;并称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社会的不公。
2015年12月3日晚,俞可平在北京大学公开演讲,结合中共官场乱象,阐述中共政治体制违背了六条政治学公理;并表示“如果违背了这些公理,无论是谁都会受到惩罚”。
2015年10月28日,已担任14年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的俞可平宣称辞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一职。俞可平随后转任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并在多种场合公开发表政治敏感言论。
俞可平被外界视为胡锦涛的文胆、智囊。在胡锦涛当政期间,俞可平曾在倒薄等政治事件上替胡、温发声。习近平上台后,俞可平也多次发表挺习言论。
俞可平作为与习近平、胡锦涛关系密切的体制内高层,从最具象征意义的中共意识形态机构辞职,频频发表政治敏感言论,与习阵营通过多种渠道释放的变局信号相呼应,引外界关注。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孙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