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星期四

中国未来经济展望 学者吁长痛不如短痛

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未来走势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有经济学者呼吁,大陆经济应该以解决长期问题为主,也许短期内会出现有人利益受损,但是“长痛不如短痛”。

大陆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 6月22日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经济的长期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增长模式的问题。

这些长期问题包括债务问题、汇率问题、房价问题,等等,但是如果仍然通过增加货币的发展模式走下去,问题会更严重,其核心就是债务问题。

货币放水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产生了问题,包括各种资产泡沫、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抉择,如果继续放水,短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长期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如果紧缩货币,短期可能会有很多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但是长期看是对经济有益的。

比如,如果紧缩货币房价跌了,会有人不高兴,但是目前房价持续上涨,如果继续下去肯定有一天会出问题,大陆房价不应该这样涨下去。

姜超提到5月初谈论中国经济的“权威人士”,表示自己也持有同样的观点——紧缩货币进行供给侧改革,虽然短期会有阵痛,但长期是有好处的。

今年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对“权威人士”的采访原文,其中也用较多篇幅提到短期和长期的关系问题。

文章中首先承认今年以来大陆经济仍然利用投资驱动的“老办法”,并表示那种发展模式已经导致大陆股市、、楼市、债市等风险激增。发展经济应该重在治本,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那样只能是短期兴奋后经济越来越糟。

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短期内,去产能可能会影响一些地府的收入,去杠杆可能会显露出一些风险,但是如果不去做,其后果更严重,“僵尸企业”会越来越多,债务越积越多,财政金融风险将加剧。

中国经济专家何清涟表示,中国债务问题的主要来源有三方面,分别是房企业、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

经济学家锺伟曾经表示,大陆货币超发要追溯到1980年代末期。公开资料显示,当时正是土地财政开始兴盛的时期,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同时建立城建等为名义的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开发房地产和基础建设。

清华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最近撰文表示,大陆经济在过去20多年是“一业兴旺百业衰的畸形经济结构”, 房地产开发独大,结果导致其它产业受到抑制、居民贫富差距拉大、房产过剩严重。

今年以来大陆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仍然有一些国企和央企在制造“地王”,导致土地价格攀升,有潜在的房价继续上涨的可能。但是有多位经济界人士预计,这些“地王”恐怕难以支撑房价,而且是一笔高风险的投资。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高静

本文标签:,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