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星期日

高考前多校学生集体撕书 碎片洒落如暴雪

山东学生高考前撕书,碎片洒落如下雪场面震撼。近年每年高考前,学生撕书现象愈演愈烈,引发巨大争议。(大纪元图片库)

山东省菏泽郓城一中学生高考前撕书,碎片洒落如下雪场面震撼。近年每年高考前,学生撕书现象愈演愈烈,引发巨大争议。(图片库)

高考前,大陆多个学校又现集体撕书现象,高考生们在教学楼上将试卷和书页撒碎,尽情从楼上抛洒,纷纷扬扬的纸片如暴雪一般落下,楼前碎纸铺成厚厚一叠。近年,此“疯狂行为”的照片、视频被各大网站转载,并引发巨大争议。

大陆媒体报导,6月2日,山东省菏泽郓城一中高考生在教学楼上将试卷和书页撒下,缓解高考压力,教学楼下的空地被撕下的试卷和书页覆盖,场面相当震撼,犹如下雪。

6月3日,河南信阳、濮阳等地高中生在高考前一刻疯狂撕书,部分学校学生还点燃鞭炮、燃放礼花来宣泄压力。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开始了。每年这个时候,不少学校的高三学生都会通过撕书、大喊等方式减轻压力。此举引发热议。有人认为,撕书吼楼带着浪费与暴戾的不良风气,不宜提倡,应该禁止。也有人认为,撕书就是一种解压方式,不用上纲上线扣帽子。

撕书是一种暴力?

高考前撕书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自2010年撕书之事在被媒体曝光之后,至今高考撕书已从个别行为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狂欢表演。每年临近高考,撕书的行为愈演愈烈,形式也从单一的撕书演变到撕书、踩书、扔书等花样。

一直以来,对撕书的行为网上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学生撕书只是为了缓解紧张情绪,释放考试压力,不应该过多地干预。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环境,还表现出了对知识的不尊重,不一定要用撕书,可以用其它方式来缓解压力。

网络上有评论表示,尽管撕书、吼楼等行为,看似的确有释放学业压力、让不良情绪“卸载”的一面,但将书籍视为“敌人”,非要“撕之而后快”,就多少与读书育人的宗旨相悖。而且,把撕书作为高考前的“最后一课”,以“调整心态”为名,进行“考前狂欢”,更容易累积浮躁心态,难言理性。

另有学者认为,撕书是一种“文化暴力”,它不仅不尊重知识、书本,而且此行为使孩子们变得浮躁、暴戾。

2014年5月30日上午,长武县中学6名高三学生围殴一名50岁老师,原因是不满老师制止他们的撕书行为,“等到其它老师闻讯赶来制止时,曹老师的头上和脸上全是血,衣服也被整个染成了红色,光擦血的卫生纸就扔了半纸篓。而学生用来打人的三根拖把棍,也已被打断成好几截。”

近年来,不光是“撕书”,包括“扔水壶”“烧被子”等泄压方式也存在于校园中,这种以损毁其它物品来达到宣泄目的的方式,其实是一种病态心理。

撕书是对知识的亵渎?

更多人认为撕书是在“亵渎知识”。有网民说:“我只能用‘悲哀’这两个字来形容。他们是什么意思?解脱了吗?不用学习了吗?错,大错特错!因为人的一生都在学习,都需要学习。”

有老师说,这些学生都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分数,为了考大学,这正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我们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并没有让他们认识到书籍的重要性,意识到学习的真正作用。”

大陆的孩子,从幼稚园开始,人生刚刚起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就要在填鸭式的教育和外界的压力下被迫早熟。这些被应试教育逼得厌学,被条条框框剥夺了想像力,被竞争和焦虑变得功利的孩子,没有解压的出口。

在一考论输赢的环境下,莘莘学子别无选择,只有一头扎进书堆里,扎在应试教育的苦海里。如此的教育,让孩子们认为,读书是为了考试、为了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而书本、知识就只是未来挣钱的垫脚石,哪来的尊敬?

网络作家李国好在其博文上表示,高考撕书现象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他说,“如今高考一落幕,各地高三学生的撕书照片和视频便会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引发关注。‘让书本飞’,‘让试卷飞’,是泄愤,还是减压?还是一场被过度解读的狂欢?作者宁愿做出这样的解读——‘暴力撕书’是应试教育的彻底失败。”

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帮,学校变成了“炼狱”,“考试集中营”,这是教育之殇。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高静

本文标签:,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