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雷洋案已经发酵将近一月。案件终于出现实质性进展,曾在央视振振有词的涉案民警,已被立案调查,雷洋冤屈或将很快洗白。
回顾这一事件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到每一个人在公权力滥用面前所产生的自危感,同样不难看到某些人无所不用其极的洗地姿态,以及舆论在公共安全事件面前所产生的撕裂。
真相虽然还未全部大白,但正向着人们所预料的最坏方向发展。之所以说是最坏,不仅是因为雷洋之死果真是公权力滥用的结果,而且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洗地和谎言。
事件发展到现在,有多少谎言已经被戳破?又有多少真相值得铭记?
真相之一:官方的自说自话最值得警惕
面对执法质疑,执法者有回避义务。如果所有的信息发布都来自于同一部门,那么公众就有足够理由怀疑其真实性。对于行政体系的自说自话,不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是很难窥探事情的真相。
然而,许多人仍旧视官方说法为第一而且是唯一出口,将民间的种种质疑定性为谣言,以坐等翻转的看客心态,期待戏剧性新闻的诞生。
这种心态,与其说是出于理中客的谨慎,不如说是陷入认知谬误:将官方信息等同于权威信息,进而将权威信息等同于唯一真相。显然,官方不一定权威,权威不一定真实。
真相之二:不要低估洗地者的无耻程度
每一起公共事件,都能看到洗地者的身影。有的出于无知,有的出于无耻。无知的毋庸讳言,无耻的,人们仍在低估其形式和程度。
明年上的洗地很容易看出,那种全然不顾疑点,只为一方辩护,或者将所有质疑都认定为“消费死者”的,都属于洗地之列。
但有一种洗地不容易辨别,那就是舆论搅屎棍。这种洗地,最善于炒作事件中无关紧要的部分,以此转移舆论对核心问题的关注度。譬如LY案,只关注嫖娼而不关注公权滥用,质疑家属动机而不质疑官方动机。
真相之三:真相从来都不是坐等出来的
事发之初,有媒体呼吁“请给真相一点时间”。如果人们真的以坐观真相的态度等待,没有律师介入,没有舆论倒逼,那么此前新闻上涉事民警的发言,有可能就是最终定论。
千万不要假定官方是不偏不倚的裁判者,不要以为他们能够基于法律秉直断。且不说这不符合现实,而且就体制特性而言,我们的执法体制是一个信用捆绑模式,因为政府大包大揽,所以不得不为所有的行为兜底。看似几个民警的执法问题,实则政府公信力都在为其牵连。所以,不排除官方出于维护形象考虑,从而产生有倾向性的裁判。
真相之四:雷洋的遭遇不是偶发的个案
雷洋案之所以引发铺天盖地的关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人自危感。人大硕士,体制内工作,置业北京,都难免遭遇无端厄运,何况普通人?
那些以为与世无争就能小富即安思维,正在遭遇现实无情的打击。你有与世无争的希望,不代表厄运不会找上你。你以为作为中产无需关心社会大势,关键就会明白这一身份的虚妄。
看看常州土地漩涡中的家长,看看天津爆炸事件里的业主,哪一个不是中产?
真相之五:记住孙志刚,记住雷洋
孙志刚、雷洋,都是以自身的生命,来换取人们对惨痛现实的关注。记住他们,就是记住现实。但愿雷洋之后再无雷洋。
然而,这并不可能。
(转自互联网)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宪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