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铁饭碗”不再铁,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2016年度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
高校、公立医院或取消事业编制,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大约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共1000多万人将受到冲击。
据中共官媒报导,所谓“不纳入编制管理”,就是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而之所以要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考虑到高校、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化,还要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
在全部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之后,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会实行全员合同聘任制。
公立医院、高校等的事业单位编制要取消,其提供公益服务的属性和功能却不能取消——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当有所强化优化。这就内在地要求,公共财政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投入保障作用丝毫不能削弱,政府不能借取消公立医院、高校事业编制的机会“甩包袱”。
公共财政的投入保障作用表现在,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不能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那部分公益服务,公共财政仍须全额拨付经费,而不能把这些统统推向市场;
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可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那部分公益服务,有的需要向公众收取费用维持非营利性运作,有的可以改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公众提供。
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公共财政予以补贴和保障,如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公立医院、高校就会提高收费标准,由此加剧“看病贵”、“上学贵”,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公众提供的医疗、教育服务,也会因政府购买价格过低而影响质量。
这些代价最终会转嫁到公众身上,公众将成为政府“甩包袱”的受害者。
网民对此议论纷纷,多数人担心改革后,看病贵、上学贵的现象将加剧:“医院还是公益性为好,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如果只是甩包袱,只会让医院只有以逐利为目的,因为公立医院的其他支出也很大,最终看病会更贵,受伤害的还是老百姓!”
“肯定不会影响高干病房。”“体制不变,新瓶装旧酒,这种改革,不要也吧!”“拉倒吧 根都烂透了 做什么最后都是个笑话。”“改来改去,永远人民遭秧,也没看见改出个什么名堂,医疗,教育,经济,正治,原地转圈!”
还有网民调侃道:“某国某委员会申入官员:谁敢说我们不是市场化国家,不信你们看我们连养老、生育、医疗、教育、慈善等等公益事业都市场化了,谁有我们彻底?”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尤思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