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会议后,就上海的城市规划及上海楼市调控等问题,上海当局密集遭到外界的炮轰和质疑。有学者表示,上海有的地方过于现代化,走过了头,没了自己的文脉;有的地方又欠发达,理念还不够先进。
8月22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发布,并向社会启动1个月的公示期。该草案有两点引入注目:一是将上海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设定为2,500万;二是要求上海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上述规划草案一出,引来外界一阵批评声。
8月25日,大陆财新网发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的文章认为,上海的两个规划目标,都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严重脱离实际,如果真的实现,不仅会制约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恶化上海市民的生活品质。
文章质疑,与人口控制目标同样离奇的是,规划草案竟然要求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这无疑将进一步人为加大上海建设用地的短缺。2015年上海仅耕地面积就还有18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现有建设用地的60%。上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没有必要保有耕地来满足某种人为设定的农业自给率。
文章称,规划草案要求建设用地“负增长”,完全属于作茧自缚,自限发展空间的小农思想,与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应有的格局相去甚远。
上海规划草案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在把人口当成负担来抑制。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中,外地户籍人口已占到一半左右;这些人是自我选择来上海,是创新和创业最活跃的力量,但严格的人口控制和土地限制政策,将使得上海变得更加拥堵和封闭。高不可攀的房价以及对学前和学制教育的投入不足,让他们难以在上海安居乐业,被迫少生甚至不生孩子,其中很多人最终可能不得不离开上海。
与财新网批上海城市规划相呼应,8月22日,大陆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刊文《疯狂“地王”欲掏空实体经济》批上海的楼市,认为上海政府对房地产预期管理失效。
报导引用很多署名的网民观点来炮轰上海楼市,认为超级地王的产生是上海出台新的楼市调控之后,批新楼市调控政策不起作用,上海市府不是真心地抑制资产泡沫云云。
港媒:公权力利用土地垄断谋取暴利 非常卑鄙
港媒东网8月27日王思想的评论文章则说,上海方面为何提出减少土地供应?很有可能是为了哄抬当前房价。大家都知道,高房价的最大受益者是各级政府。房价越高,土地拍卖价格就越高,政府腰包就越鼓。各地政府严令房地产商不准降价销售,就是这个原因。
文章说,为什么说是为了哄抬“当前”房价呢?因为,对于以后的房价,现任政府官员是不关心的,他们只关心自己当政这几年,房价是否能维持在高位,让自己有钱花。下台后哪管洪水滔天。
文章还说,上海此次的规划,核心内容就两个控制:人口总数控制在2500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内。这两条内容,从百姓生活幸福的角度讲,控制人口是对的,控制土地是错的。这个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每一寸土地都被政府控制;公权力利用土地垄断谋取暴利,是非常卑鄙的。
熊玠:上海有的地方走过了头
8月26日,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登《习近平时代》一书的作者美国政治学教授熊玠的专访。就对上海的印象和对上海发展提一些建议,熊玠说,上海有的地方过于现代化,走过了头,没了自己的文脉;有的地方又欠发达,理念还不够先进。
另外一个是不够现代化。比如,在上海汽车可以红灯右转。这个在纽约市中心,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红灯右转时,多数也是行人绿灯过马路之时,这样就容易引发汽车撞倒行人的事故。
熊玠还说,西方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现在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保护“人”。体现在交通上,在汽车与行人发生冲突时,社会或者法律首先要保护行人。比如上海,还是应该学习并仿效先进的理念和做法。
还有一个问题,上海停车很不方便,当然大城市停车难是通病,上海地面上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城市建设很漂亮,可是地下停车系统似乎跟不上地面上的现代化。
熊玠表示,虽然他提的是三个生活中的细节,但这对发展中的上海,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完善,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熊玠认为,从大的角度来说,上海在金融方面,还要继续发展壮大。这是他从国际大城市发展趋势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提出的一点建议。此外,上海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功,人才是重要的支撑力量。如果要留住人才,就应该保持开放的传统。
分析:上海官场有可能发生变化
时政评论员李林一表示,在北戴河会议后,上海当局的政策和做法密集遭到外界的公开批评和质疑,这很不寻常。这或许是一种信号,上海官场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之前,有关韩正要调离上海的消息不断。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