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星期四

大陆女孩被一通电话“杀死” 谁是元凶?

18岁准大学生徐玉玉近万元学费被电信诈骗骗光后,伤心欲绝离世事件再次引发媒体的轩然大波,舆论指利益作祟下,监管制度如同虚设,电信成诈骗犯的温床,而徐玉玉成为电信诈骗领域里的魏则西。(网络图片)

18岁准大学生徐玉玉近万元学费被骗光后,伤心欲绝离世事件再次引发媒体的轩然大波,舆论指利益作祟下,监管制度如同虚设,电信成诈骗犯的温床,而徐玉玉成为电信诈骗领域里的。(网络图片)

“钱那,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许多人还记得这首歌,最近它再次出手杀死了一个花季少女。18岁准大学生徐玉玉近万元学费被电信诈骗骗光后,伤心欲绝离世。该事件再次引发民众及舆论的愤怒,舆论指利益作祟下,监管制度如同虚设,电信成诈骗犯的温床,而徐玉玉成为电信诈骗领域里的魏则西。

今年高考以568分考入了南京邮电大学的18岁女孩徐玉玉,19日接到一通诈骗电话,被骗走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虽然父母全力安慰她“就当买个教训”,但她明白母亲残疾无法工作,父亲一个人打零工赚三四千元养家,这样的“教训”,自己的家庭真的买不起。

在她当时的心里,这一万块钱也许就是她的全部,自责、懊悔,还有说不出的绝望,徐玉玉最终郁结于心,导致心脏骤停,不幸于21日离世。

死前她发出了令人心碎的叹息:“咱家都这样了, 为什么还有人来骗我!”

也许是对这个社会的绝望,在抢救中的徐玉玉不想再回到这个“吃人的社会”,她最终选择了放弃??

此事立刻引发舆论巨浪,声讨骗子、质问电信监管、质疑信息的泄漏,这是继魏则西、雷洋后又一场风波,还有多少无辜的生命将为各种法制、监管漏洞买单?

监管不利——利益

《新京报》8月25日发表社论《终结电信诈骗,别再以生命为代价》表示,在最灿烂的年纪,却吞下社会幽暗角落孳生的恶果,这不只是徐玉玉的悲情,更是社会的悲剧。

文章质疑为何美好的东西总被毁灭,毁灭的路数又总在重复。近几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数不胜数,其骗术不断翻新,让人们防不胜防。“可当电话诈骗跟一个花季少女的含悲而逝有着因果关联时,公众发轫于恻隐本能的惋惜之情,也由此喷涌而出。”

文章认为,网络上那些责怪徐玉玉“心态不好”“阅历不深”的言语是残忍的,文章说:“一个公共安全有保障的社会,不会让公民用学防身术的方式抵御自危感;一个善治秩序健全的公共空间,也不会逼着人们将防诈骗指南熟记于心,不该让‘人善被人骗’的恶规则通行。”

文章最后写道:徐玉玉遭诈骗离世,就是魏则西式的人间惨剧:魏则西在被虚假医疗广告骗了后曾感慨“人性最大的恶”,而徐玉玉也对这种恶体味尤深。前者最终推动了制度层面亡羊补牢,如竞价排名监管制度化,徐玉玉之死又是否会激起类似的治理机制变革涟漪,也该有个肯定的答案。

电信实名制久久不能落实——利益

《北京青年报》8月25日发表评论文章《徐玉玉之死能否成为大力整肃电信诈骗的契机》质疑为什么网络支付之类实名登记可以雷厉风行,而电话实名登记却一拖再拖?

文章认为,与其说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利益问题。特别是虚拟运营商,170/171号段一直是电信诈骗“重灾区”,同时也是实名制登记落实最差的地方。这次让徐玉玉上当受骗的电话,就是171打头的。让人困惑的是,为什么电话实名制可以长期落实不到位而始终免于被追责呢?

文章表示,明知电话实名制漏洞是电信诈骗的温床,却任由这一漏洞长期存在,监管的不力无疑是个重要原因。

而《华商报》8月25日发表的评论文章《徐玉玉,是电信诈骗领域里的魏则西》认为,徐玉玉是电信诈骗领域里的魏则西,他们用生命在倒逼监管发力的提速和方向。

文章介绍,徐玉玉所接到的那个属于171号段的诈骗电话号码,实际上在陕西、江苏、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地,均发生过该号段的电信诈骗。

随着2013年12月首批虚拟运营商试点企业获批,170/171号段逐步沦为电信诈骗的“专线”,成为电信诈骗领域名副其实的重灾区。

媒体将170/171号段声名狼藉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实名制落实不力、运营商态度暧昧、相关监管措施不力。

文章称,相关部门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推行手机实名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黑卡”的专项治理行动,奈何实名制年年喊,但170/171号段似乎并没有怎么改变失控的滑落轨迹。

很显然,在徐玉玉被诈骗之前,170/171号段就已经是明确的治理对象。假如治理有效的话,徐玉玉还能接到这个号段诈骗电话吗?反过来说,假如不能及早彻底治理的话,电信诈骗何时休?

文章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徐玉玉是电信诈骗领域里的魏则西,他们用生命在倒逼监管发力的提速和方向。“我们已经无法挽回徐玉玉的生命,可是,挽救下一个电信诈骗的受害者,让170/171号段‘改邪归正’,这是能够做到、也必须及早做到的事情。希望这位花季少女,成为手机实名制正式实施之前的最后一个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个人资料被泄漏——利益

徐玉玉为什么会和很多被害人一样,轻易地相信了骗子呢?如果对方只知道她的电话号码,她肯定不会相信对方;如果对方还知道她的名字,她也不会轻易地给对方转钱;但如果对方不光知道她的基本信息,连她何时上大学,得到过多少钱的助学金都一清二楚,换做是你,你会不会还坚信对方是骗子呢?

中新网8月24日发表文章《一通诈骗电话“杀死”18岁准大学生,可“元凶”到底是谁?》表示,虽说“行凶”的无疑是那个骗子,但他手中鲜血淋漓的凶器,正是徐玉玉被泄露的个人信息。而提供凶器的,又是谁?个人信息如何泄露给骗子的?

文章介绍说,如今随手在QQ上搜索“网购数据”,就能找到100多个出售所谓“高级详细”网购用户信息的群,甚至连年龄段、行业都可以分类选择。

还有的人专门成立信息盗取公司,在网上挂三四个常用应用的“山寨版”,再将注册用户的信息全部整合起来,卖给需要的人。

就是这样的一条黑色产业链,用个人信息将盗取者和行骗人连在一起,拴住装满劳动者血汗的钱包,勒死一个个无辜的生命。

2015年11月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中规定,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嫌疑人,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但为何如此猖獗的犯罪屡禁不止,一个个聊天群里还在肆意贩卖信息?

女孩“被杀”谁之过?

徐玉玉被骗离世事件中,谁最该反思呢?网民“雨睿倾尘”在其博客发文表示,教育部门信息泄漏、申请助学金的程序不规范透明、电信部门的不负责任、以及道德下滑、拜金主义的盛行都是害死这个女孩的凶手。

文章称,徐玉玉之所以被骗,是因为前一天徐玉玉刚在教育部门办理了助学金手续,说钱过几天就能发下来。“我们不难联想:如果不是教育部门有‘内鬼’,或是信息安全措施有疏漏,诈骗分子又怎么会知道徐玉玉家的电话号?”

另外,如果教育部门办理助学金程序多些规范、透明与服务意识,比如让学生直接填写好银行卡及手机简讯到账通知,提醒他们别轻信别人电话,徐玉玉又怎么会被骗上当?

再者,如果电信实名制和不良信息封号制度落实到位,骗子也不会无孔不入,如果银行部门在客户转账时,多个柜台提醒与资金留存环节,一些人也将避免上当。

最后,文章写道:“是各种拜金主义日益严重污染社会核心价值观。当今社会,金钱至上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最大的毒瘤,贪污、违法犯罪、消费奢侈、黄赌毒、假冒伪劣及扶不起的老人,不肖的儿孙,无一不是源于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这是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痛,更应该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之忧。相关基层政府、宣传部门当有所作为,只有从制度层面让好人有好报,才能防范这股拜金歪风浸淫、腐蚀社会良好风气。”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毅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