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

大陆官媒承认:楼市有绑架宏观政策危险

9月12日,有大陆官媒表示,大陆热点城市的房价杠杆过高,已经经不起太大的波动,有绑架宏观政策的危险。

据凤凰财经报导,大陆官媒《经济参考报》12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大陆热点城市上演的抢房潮反映出家庭加杠杆的空前热情,显示房价短期内大幅上涨背后的非理性加杠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该评论表示,当前社会资金向热点城市房地产业的过度集中,部分家庭在房价高位集中加杠杆,热点城市房价的任何明显波动,要么以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显著恶化为代价,要么需要更大规模资金投放来维持高杠杆率水平,导致宏观政策可能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明显增加了经济金融运行的实质性。而且,在个人购房贷款的借款人收入状况核实的实务操作中,受银行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大多通过电话完成形式上的核查,不排除存在部分贷款家庭在房价高位超越自身经济实力加杠杆,若房价出现明显波动,有可能触发一定面积“负资产”的风险。

该评论认为,从中长期看,需要有效引导社会对房价上涨的理性认识,进一步降低房地产市场杠杆,消除房价过快上涨对居民消费和社会投资的挤出作用,防止房地产业绑架宏观经济政策。

据数据服务商WIND的统计,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的16个月里,大陆债市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的资金已超过1.2万亿元(,下同)。家庭加杠杆的热情空前,2016年前7个月新增房贷2.8万亿元,约为2009年全年新增额的两倍。

今年以来,大陆重点城市房价高涨,在房价高涨的同时,这些重点城市还出现了一百五十多个地王,这种面包贵过面粉的地王同时给民众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和恐慌,恐慌房价还会上涨,所以又推升了上海等城市抢房潮,为了抢房,上海甚至出现了排队、祖孙三代一起离婚的奇观。

地方操纵地王 上海挨

对于今年大陆地王频出的现象,有观点认为是大陆货币政策过于宽松,而又没有好的投资渠道,资金都跑到房地产中,推升了房价及土地价格;有的认为今年央企要兼并重组,很多央企担心被别人吃掉,为了在兼并中处于有利地位,就疯狂拿地,把自己做大;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各地的地王是地方政府有意制造出来的,地王现象的本质,根源在于土地供应的收紧和不透明。

经济学者马光远认为,今年前7个月,上海只完成供地计划的30%,这种人为制造短缺的情况下,不出地王倒是奇怪了。

马光远6月3日曾经撰文说,地王不是拍出来的,而是地方政府“放出来”的,地方政府是地王背后最大的推手。在中国,地方政府决定着供多少地,供哪块地,何时供地。相比开发商,地方政府才是房地产市场真正的操盘手,也拿到最大的利润。

上海楼市的疯狂,引来了大陆业内人士的批评。除了马光远外,还有不少官媒和评论员对上海政策不满。

8月22日,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发表《疯狂“地王”欲掏空实体经济》一文,引述网民看法认为,上海创出史上最贵“地王”不是小事,背后折射的现象与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地王”频出,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预期管理的失效。

同日,上海出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草案设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将上海2040年人口调控目标设定为2,500万,二是要求上海规划建设用地下降。

8 月27日,经济学者王思想在其评论文章中表示,上海对建设用地总规模提出了“负增长”要求。控制了土地供应,这势必进一步推高房价。而上海方面提出减少土地供应很有可能是为了哄抬当前房价。房价越高,土地拍卖价格就越高,政府腰包就越鼓。对于以后的房价,现任政府官员是不关心的,他们只关心自己当政这几 年,房价是否能维持在高位,让自己有钱花。下台后哪管洪水滔天。

当前,当局试图控制房价,但是上海楼市带头上涨。上海政府逆中央调控政策而行这个现象在2004年就出现过。

在 2004年至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之际,银行信贷收紧,上海社保资金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某些房地产公司重要融资来源之一。多家地产企业都曾经从上海市社保局获得数额不等的贷款支持。上海社保基金(包括镇保基金)的使用均经过上海市政府,并非由个人专擅。上海房地产市场不断出现“泡沫”之声时,当时的上海市委陈良宇借会见香港访问团之机,公开否认上海楼市出现严重泡沫。

2004年,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是现任上海市委书记,而韩正和江泽民家族有“说不清楚”关系。外界认为韩正是江泽民家族在上海的大管家。

评论员李林一表示,此次上海房价带头上涨,地王频出不能不说和上海市政府调控失当无关,而韩正作为上海市的一把手难辞其咎,有可能这次上海也是和2004年陈良宇逆中央调控相似。

近来,海外媒体多次传出韩正将被调离上海的消息,如若成真,习近平将再此拿下江派一员地方大将。

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刘晓真

本文标签:,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