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擂鼓墩(位于湖北随州)突然来了一群人,说要开山。
石头山岩层硬,为何选它开炮凿石?
原来,是军人秘密建军工修理厂,这座山就被原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部雷达修理所征用了。
工程负责人叫王家贵,他也是后来引发震惊世界发现的关键人物。
这山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郊外,一到夜晚就恐怖异常,据说半夜偶尔会有“咚咚”声。
当地人说是位楚国的将军敲鼓:春秋战国时期,这位将军亲自上到山头为战士擂鼓助威,却被随国的士兵一刀断头。将军的头虽没了,可双手还在那擂鼓。
人们为了纪念他,命当地名为“擂鼓墩”。
王家贵十几岁成为军人,原武汉军区空军后勤部雷达修理所副所长。在开山时,一面是军命工期的压力,一面是离奇地质现象,王家贵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当地人提醒他,这个地方炸不得,闹鬼。
王家贵怎会听信传闻?工期在前,军令如山,必须昼夜不停赶工,才能争取来年6月完成任务。
可突然一件怪事发生……
施工时,几乎全是岩石的山体间竟然出现了一大片软土,违背了山体高低起伏的规律。不仅齐刷刷少了一大块,还产生等量软土自动填补成山体的自然形状。
王家贵猜测,此地曾被人开挖过,泥土是回填的。
可为何要填回原样,难道是古墓?
擂鼓墩是不是藏着秘密?闹鬼传说是为了保护古墓?
土只是证据之一。还有其它证据吗?
1977年10月底,王家贵听说社员挖到30多块旧铜器,已腐烂成黑色。社员拿到随县城关废品收购站卖了,买了几包黄金龙、大公鸡香烟给挖土的几个人抽。——可这也许是陪葬的铜器。
王家贵狠狠批评了他们,并要求他们去追回来。当时部队没有汽车,他急忙找司务长借了一辆自行车亲自赶到收购站,很遗憾去晚了一步,这几块旧铜器已经被拉走了。
王家贵暂停了工程,去文化馆找人。
干部勘察后称不见坟包、墓碑、墓门之类,当即就答复说不是古墓。王家贵白兴奋一场,又继续开炮施工。
一个月后,新情况再次让王家贵感觉不安——除了上次出现的软土,又出现一种黄褐、黑褐色的杂土。
王家贵觉得这种土像是古代墓穴挖掘中常发现的五花土。
古代造陵时,地下的土壤被挖出来后,日晒,有机物进入,变质,再度回填会出现混杂的色。
他去找资料对比,发现这种土和资料里的如出一辙。
1977年农历腊月廿三日,王家贵二度请文化馆专家。
这一次,专家认为这下面顶多是假墓。相传楚国的将军在附近建了32座疑冢(为迷惑人而虚设的坟墓),这可能是其中一个。
建假墓是古人防盗墓手段的一种,曹操72座疑冢千百年来传诵已久。
被发掘后仍有争议的曹操墓。
可王家贵仍然坚定地说:“我是军人,如果真是古墓,坏在我手上,我就是罪人。”
一面是必须完成的军事工程,一面担心破坏了墓。王家贵折中,要求打眼深度不得超过60公分,严格控制炸药药量。
可不久后,等待修理的车停满了山头,军区的领导狠批他延误工期,家人也开始劝他还是听命行事为好。
王家贵在思虑中度过不眠之夜,还是决心不能遗憾千古,哪怕部队让他复业转业。
1978年2月21日,土层深处竟挖出了六块原始的石灰石石板。
5天后,县文教局局长派县文化馆一位专门在省里受过考古培训的副馆长王世振,文化馆第三次现场勘察——是古墓!
一次次的坚持没有白费,王家贵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3月19日,谭维四专家来到现场,他是省考古队队长,曾发掘越王勾践剑。
谭维四
他认定这座墓规模之大,形状之特殊,在湖北省境内是首现。
专家被惊出一身冷汗:这座藏有“半壁鄂博馆”的古墓差点将不复存在——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仅差八十厘米,只要再放一炮,惊世国宝就灰飞烟灭。
专家说,这个墓其实早在两千年前就被盗过,因为墓的中部有一个直径一米的洞。
但是,考古是为了研究,仍有发掘价值。
挖墓初始,只见一片狼藉的地下积水坑,令人失望。
可就在水抽干后,出现了一排排相当大的“酒壶”……
谁能想到,这其实就是后来震惊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这是当之无愧的国宝,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最大的有203公斤,仍按当年的层次安然无恙地悬挂,声音依然清脆悦耳。
出土的编钟改写了中国的音乐史。它们证明了七声音阶并非西方创始,早在2000多年中国人就已经精通音律了。
它是科学技术史上一项最早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完备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工程技术语言。
经研究,该墓主为曾国国君乙。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墓中的随葬反映出先秦社会严格的礼乐制度在后期已经出现裂缝、人们对天地、神明和祖先的敬畏,也展现出了先秦时期中国在艺术、技术、天文等方面的极高成就。
墓中的陪葬。
作为军人,在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及发掘工作中,王家贵功不可没。他却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终生难忘,也感到莫大的欣慰,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贡献。”
1979年元月,经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批准,对王家贵发掘曾侯乙墓作出的贡献记三等功一次。
从发现怪象到三顾文化馆,面对专家否认、领导批评、家人劝阻,他选择相信自己的洞察力,并做好承担一无所有后果的准备。
顶着军命工期的压力,他三次赴县文化局请求考证。一次次被官方否定,却又一次次申请。
只要你不言弱,凭什么要错过?
如果不是王家贵坚持不懈、认真谨慎的查找资料对比,不知道震惊世界的物质遗产编钟的出现还要多久,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又要退后多久。
任何事,哪怕再坚持一点点,意义也许就会完全不同。
参考文献:
[1]谭维四.曾侯乙墓发掘记[J].大自然探索,2004,04:66-73.
[2]王家贵.难忘的岁月——曾侯乙墓发现记[J].湖北文史,2014,01:128-139.
[3]纪录片《真假古墓:惊世国宝问世传奇》.
来源:网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