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岁少女在近期《中华诗词大会》节目中成为最新擂主,凭借丰富的诗歌储备和典雅从容的现场表现,武亦姝被网民称为“古代才女”。然而当下古诗文教育的缺失却令人担忧,不过中国民间正在掀起一股教育复古潮流。
腹中有诗词夺魁必是她
2月1日《中华诗词大会》电视节目中,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高中女生武亦姝脱颖而出,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中,她表现的尤为出色。
当期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参赛者需背诵含有“月”字的诗词,武亦姝答题过程中显得轻松自如,其中她脱口而出的《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尤为让观众惊叹。
引起很多人关注的是她富的诗歌储备量、典雅从容的现场表现和淡定的心态,最终强势攻擂成功,成为最新擂主。有网民称“这个00后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考试性古文教育
武亦姝的老师黄荣华在看到她获得观众称赞的同时却表达了对当下古诗文教育的担忧。
他介绍说,一个学生两年里找了他五六次,问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诗文,可不可以不背。也有家长质疑:为什么高考只占6分的古诗文默写,在复旦附中平常的测试中要占到二三十分,要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
坚持古诗文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考试分数稍有走低,反对声浪便会一浪高过一浪。
黄荣华表示,现在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都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语文教学落入了“工具理性”的陷阱。
其结果就是,学生为了得分死记结论,却忽视了古诗词的精华。他认为,真正的古诗文教育是可以让学生在高三时轻松应付考试,还能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版图,需要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
教育复古新潮流
中国古代教育时说,中国古代教育是非常有特色的。它的教材千年不变,就是儒家经典,圣人之言,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不管朝代怎么更迭,所学的都是这些内容。社会可以变化,朝代可以更迭,道德不可改变。
网络作家吴侃在其文章《知识与文化》中表示,有些人认为,中国古代教育就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其实并不尽然,中国的教育非常有意思,读《三字经》你会发现,在学字的时候,就同时在学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有道德的内涵在里面,叫做“文以载道”。
中国传统教育教的是文化,文化是有道德内涵的,而知识是没有道德内涵的。所以古时的读书人叫做文人,而现在的读书人叫做知识分子。
他表示,如今很多高级知识份子缺乏道德,在网上有一句“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的说法,就是形象说明。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学生李静智表示,虽然背诵的许多诗词都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吸取的养分,将让她受益终身,“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做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
近几年以学习《三字经》、《论语》、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书籍为主的现代私塾在民间悄然盛行。据中共官方网报导,中国大约有1.8万名小学生没有走进学校,他们不是选择在家“上学”,就是进入私塾求学。成都一家私塾老师表示,中国大陆“现代私塾”目前有两三千家,沿海地区比较成熟。
这种教育“复古”的潮流,有两个原因,其一,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其二,许多家长对现行教育体制失望。目前日渐僵化的应试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个性。而“现代私塾”给了这些家长逃离这一刻板教育体系的空间。
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延续了二千多年。其教学十分注重儿童的教养教育,强调儿童首先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