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0日星期一

清华大学「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作者:陆思齐

最近推出新规,外国学生今后报读,毋须再参加笔试,只需递交申请,再通过HSK汉语水平四级测试即可。消息一出,中国家长吐槽之声此起彼落,怒斥「崇洋媚外」,国内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竟抵不上一纸国籍。

清华大学最近推出新规,大幅放宽外国报读门槛,惹来反对声音。

平情而论,评价一所高校的优劣,「化」程度是其中一个指标,在这方面,清华的比例相较于哈佛、剑桥等国际著名学府,仍有一段距离。问题是,盲目追求「」,甚至不惜降低门槛,造成不公平之余,亦未必能吸纳到一流人才,结果只会与提升院校水平的初衷背道而驰。

清华的招生新政就是如此。尽管校方辩称,相关做法是与「国际接轨」,而门槛只会更高,但实情是否如此。单以语文标准而论,不少院校要求英语水准达托福试一百分以上,即相当于八千个词汇量,而HSK汉语水平测试四级测试,则只相当于一千个汉语词汇量,基本上一个中国小学生即能应付裕如。例如要求考生顺序排列三句句子:一、可是今天起晚了;二、平时我骑自行车上下班;三、所以就打车来公司,就是如此简单。更别提外国名牌大学对学生在学术以外表现的要求了。

讽刺的是,清华能否提升「国际化」程度尚是未知之数,但却很可能提供国内富人子弟以方便之门,制造新的不公平--让子女以「移民」方式直接入读。据称不少东南亚及非洲小国的移民中介机构已盯上此一空子。其实这也没甚么稀奇的。香港小一入学,有条件的家长在一掷千万在名校网区购买豪宅,就是这个玩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中港皆然。

虽然中国大国崛起,但迷信外国月亮就是圆的心态却从没改善。清华大门对老外八字开,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在 大陆高校,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往往比中国学生优厚很多,学生宿舍的环境亦好得多。招生如此,聘请外教也是如此,不少所谓教授,不学无术却可以吃香喝辣,靠的只是一副洋脸孔和一口外国话。

说到底,一所高校的学术地位,是靠实打实的学术研究与教学质素,并无一蹴即就的灵丹妙药。更何况留学生来匆匆,去也匆匆,培养他们用的却是本国有限的资源和学额,除非收取高额费用,再行补贴本地学生,否则为他人作嫁衣裳,任谁都能看出是赔本买卖。港府年前成立计划耗资十亿元成立「一带一路」奖学金,吸引沿线国家的学生来港读书,引发劣评如潮,即是此故。高等教育也搞「宁赠,不予家奴」,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来源:东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标签:,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