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越来越令人忧心。
清华大学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养老保险基金已出现当期的资金缺口,并动用累计结余来“保发放”,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已经进入三级风险区(最高风险评级是四级)。
清华大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23日举行的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处于差等空间,如不尽快对制度进行调整,一旦把累计结余用尽,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着崩盘的风险。
这已不是学者第一次发出这样的警示。去年末,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执笔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中提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即“空账”)达到47144亿元,而当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345亿,这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资产和负债之间缺口会越来越大,预计在不久将来,基金累计结余将会被耗尽。
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曾被认为是改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状况的一剂良药,不过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由于难以平衡不同地区的利益,在全国统筹方案制度设计上,现实主义打败了“理想主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将让位于中央调剂金制度。
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差
清华大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每年都会发布《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养老金发展指数是这项指数的六个分类指数之一,该指数意在评价养老金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效率性和持续性与目标的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
这项指数的负责人—清华大学就业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广君介绍,2015年,养老金指数除了公平性稍有提高之外,效率性和可持续性都出现了明显下降。
201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有所提高的原因是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参保率分别提高了0.7和3.32个百分点。享受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人数和城乡居民人数增加了608万,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
效率性降低是因为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略有下降,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待遇差距继续拉大;养老金收益等均没有明显改变。
最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持续性指标处于差等空间,具体表现为制度的赡养比继续下降到2.87:1,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对财政补贴的依赖性不断增强。
从养老财富的积累来看,2015年,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13%,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7.9%的平均水平,各类养老保险余额占GDP的比例为12.06%,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82.80%。
杨燕绥表示,在人口老龄化的条件下,在降低企业缴费负担和确保养老金支付的双重压力下,对养老金进行结构调整至关重要,亟待建立和夯实中央统筹基础养老金,做大职业年金,管好个人养老金,激励就业和改善福祉并重。
全国统筹从中央调剂金起步
虽然2015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过3.5万亿,但当前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存在明显的苦乐不均。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经达到了35345亿元,比2014年底增加3545亿元,增长率为11.15%,增速比上一年下降1.34个百分点。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最多的省份依然是广东,其基金累计结余已经达到了6532.75亿元,江苏、浙江也分别有3163.71亿元和3070.39亿元,北京、山东、四川也各有2000多亿元。这六个省份累计结余共有19963.17亿元,占到全国累计结余的56.48%。
现在养老保险制度的状况是,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省级统筹阶段,资金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省份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赤字,将不得不越来越依赖财政补贴去弥补缺口。
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便是全国统筹。自2013年中央启动新一轮养老保险顶层设计以来,构建什么样的基本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制度一直存在两种思路,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基础养老金中央统收统支,二是采取省级统筹的方式,建立中央调剂金,各省上交调剂金互济余缺。
第一财经记者从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处了解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一种思路占据主流,大家希望制度能够有一个彻底的改革而非修修补补,不过最近风向渐变,建立中央调剂金制度成为决策层更多考虑的方向,思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短期内难以协调地方的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央调剂金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全国统筹终于起步了。他过去反对调剂金制度,因为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现在则认为,与其追求现在无法一步到位的目标,还不如支持尽快启动向目标迈进的步伐。。
来源:华尔街见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