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2日星期三

印军边境屯兵20万坐等“中方第一枪” 中印扎营对峙仅隔百米

图为印军在对峙区域的活动,中方指印军〝越境〞。(中共外交部网站)

中印边境紧张对峙,不只没有缓解迹象,印度和中共还再度增兵驻守边界。海外党媒披露,印度军方在与中方对峙的地区部署的总兵力已超过了20万人,并在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正等着中方开第一枪。印度在本次中印边境对峙如此强硬,除之前媒体披露的洞朗地区是印度的“鸡之脖”对印度安全至关重要之外,莫迪此举是为了自己所在的人民党在7月17日的选举赢得更多的支持。

中印双方都在指责对方“越界”进入自己的,而且这种争执在愈演愈烈。中共外交部发言人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提供证据证明中印边界早已划定,并不存在纠纷。但新德里做出的回应,则是会同美日两国在10日开始在孟加拉湾的联合军演。

编辑部在北京的海外党媒网分析,莫迪政府在此次冲突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外交准备。印度在冲突中的强硬态度可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民族情绪高涨,使得莫迪所在的人民党在7月17日的总统选举赢得更多的支持。

《德国之声》报导,莫迪政府此次态度强硬,是因为在国内受到来自在野党的压力。目前担任最大在野党国大党副主席的拉胡尔.甘地,在推特上质问莫迪〝为何对中共保持沉默?〞拉胡尔.甘地是印度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庭〝尼赫鲁−甘地家族〞的一员。

新德里电台网站7月10日报导称,印度在野党国大党领导人甘地8日会晤了中共驻印大使罗照辉。中共驻印使馆官方通报也提到了这次会晤,但该通报随后被删除。

中印调兵遣将,边境紧张对峙

7月11日,央视披露,中共军队驻新疆军区特战旅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机降作战演练。这些特种军人头戴战术头盔、手持狙击步枪,可执行敌后渗透等任务。

《香港经济日报》报导说,中印两军近期因在锡金段的洞朗地区发生对峙,有指新疆军区防区包括中印接壤的西藏阿里地区,中共官方此时公布针对性很强的特战演习画面,警告印度的意味浓。

同天,《印度时报》披露,印方再度调兵2500名至中印各自驻兵的锡金段,虽然没有爆发冲突,但是双方立场都很坚定、积极。

在对峙现场,中印双方都在场地扎营,还建有链。两方阵营只有百米之遥。

称,印度除了在锡金东部和北部已布署有2支3000部队的兵旅;中方也增派军队到春丕河谷支援,春丕河谷介于锡金和不丹。

海外党媒:印军占〝绝对兵力〞,就等着中方〝开第一枪〞

针对目前中印对峙的紧张局面,日前多维网发表一篇评论文章表示,自从对峙事件发生以来,印度不断向该地区增兵,〝已经对中国构成绝对的军事优势〞。

据称,目前印度已沿中印边境部署了8个师以上的陆军部队和数百架作战,再加上准军事部队,〝总兵力超过了20万人〞,而且印度军方已在武器装备、战场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印军已具备了在中印边境西段与中方打一场〝进攻性局部战争〞的能力。

文章并称,印军在达旺方向上,部署了1个军部、2个师部、11个旅,约4.5万兵力;在锡金方向上,部署了1个军部、3个师部、14个旅,约5.5万兵力。相比较而言,已对中方目前在该地区部署的边防部队占据了〝绝对兵力优势〞,就等着中方〝开第一枪〞。

中方沿着多卡拉山分水岭山脊东侧(中方一侧)修筑的通往洞朗地区西南部的简易公路,已接近多卡拉山口。(网络截图)

网络上曝光的卫星图显示,印军越过传统的中印分界线修筑了不少军事碉堡,挖好了大量工事坑道。(网络截图)

印军密集修建碉堡,部分战壕和火力点已经侵入中国境内

1890年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规定,西藏与锡金以流入锡金梯斯塔河及其支流的水流和流入西藏莫竹河,及向北流入其它西藏境内河流的水流间的分水岭为边界。该段边界线起自与不丹交界的吉姆马珍山,并沿上述分水岭行至与尼泊尔边界。

也就是说,该处边界早已,并不存在争议。

据公开的资讯,洞朗地区的中部和东部遍布森林河谷,地势崎岖,汽车无法通行。而在多卡拉山口,中印双方均修筑了直达的公路。

印军在该处分水岭山脊分界线上设立了一个前哨据点,距离中方的公路新起点仅80米,距离新施工的中方工地仅不到50米。

而印军前哨据点后方400米处的印度军营里,驻扎了大约一个连兵力。印军更在山脊上修建了巡逻公路和战壕体系,沿线密布碉堡,部分战壕和火力点已经侵入中国境内。

海外党媒多维网称,中国修建道路的洞朗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洞朗高原虽然位于中不两国的争议边界地区,但却是印度的锡金邦与不丹以及中国的接合点。

若这条道路修建成功,印媒认为中国将离印度脆弱的“鸡之颈”更近一步。“鸡之颈”是印度大陆连接其东北七邦的一条长约20公里的走廊,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印度军事专家甚至认为,锡金邦作为印度唯一能向中国发起进攻的据点,其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报道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