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4日星期四

中国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 来自日欧的最新反馈

月薪已经高于东欧国家,加上适龄劳动比重开始下滑,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正在丧失,日本企业甚至已开始将岗位和业务带回本国。这种情况下,中国还可以做什么?

中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散,岗位甚至开始回流发达国家。

薪资已经显著,再加上2010年起,中国适龄劳动人口的占比就在不断减少。中国亟需寻找新的维系增长的方式。

不过,前期压低报酬来保证高投资回报还是获得了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在电商等新兴行业,中国适龄劳动力,还有他们的薪资增长,依然有充分的空间。

为什么说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在丧失?

除去我们熟知的更低成本的东国家以外,中国的低成本优势,还有几个其他威胁。

一是东欧的成本优势。我们常常忽略东欧作为西方世界的一部分,但事实上,上海(1135美元)、北京(983美元)和深圳(938美元)的月薪中位数都比克罗地亚(887美元)要高。而上海的月薪也要比立陶宛(956美元)和拉脱维亚(1005美元)高。

而且,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0年起,中国适龄劳动人口(15-64岁)的比重就开启了下滑趋势。

还有一方面,福布斯专栏作家Kenneth Rapoza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事实上对全球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起到了定价作用。他甚至称,中国对美国劳工市场的搅局程度,不亚于亚马逊对传统零售业的破坏。

这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如果欧美工人想要加薪,他们得先指望中国工人加薪。明显地,这对其他国家来说不像是一件好事情。

离开中国的制造业都去哪里了?

制造业纷纷转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而部分发达国家的企业,还出现了回流本国的现象。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一项针对约三千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16年,有8.5%将岗位、工厂或是业务从中国回流日本,而十年前首次进行这一调查时,该比重只有6.8%。

岗位与机会都回到日本,日本由此开启了金融海啸以来最长的经济扩张期,GDP连续六个季度增长。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除去开拓东南亚市场以外,回到本国并不难理解:日本原本就是比中国更为老牌的制造业国家,中国渐渐没有了成本优势,日本的制造业质量更有保障,还能帮助提振本国经济,何乐而不为。

而美国,我们都看到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在呐喊着要让岗位回国;而外资企业,从满世界买买买的软银(Softbank)到苹果的老朋友富士康,都向特朗普口头应允大笔投资、大量就业。

欧洲方面,欧盟一直试图把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东欧国家纳入联盟,以便分享劳动力的便利。上文中提到的月薪低于北上深的克罗地亚,在2014年才加入欧盟。

来源:华尔街见闻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