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4日星期三

中共前党魁大秘去世 披露毛泽东后悔帮朝鲜打这场仗

中共早期领导人张闻天的秘书、中共自由派元老何方,10月3日凌晨2时在病故,享终年95岁。2013年,何方在《炎黄春秋》撰文披露,毛泽东1956年评抗美援朝:帮打这场仗错了。何方还在2011年第1期《文史参考》中写下《毛泽东成为领袖后张闻天的悲剧命运》,讲述张闻天是如何受到毛泽东的迫害。

张闻天的秘书何方去世

据香港电台报道,何方的夫人表示,身患冠心病的何方,10月2日晚在家里感到不舒服,家人唤救护车将他送院,但何方在救护车送院途中,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她说,事出突然,何方没有太多痛苦。

据《明报》早前报道,今年9月23日,何方还和多名体制内自由派老人聚餐,包括101岁的李锐、94岁的前《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胡耀邦之子胡德华等人。

何方,陕西临潼人,现年95岁,早年曾长期担任张闻天的秘书。1959年,受张闻天牵连,被打为所谓的“右倾分子”,下放农村,文革时被劳改。文革后,曾任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中共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等职,1998年底离休。

何方晚年曾任中内自由派时政杂志《炎黄春秋》顾问,多次批共产党的体制,揭露中共援朝战争是错误的。

2013年,何方在《炎黄春秋》撰文披露,朝鲜战争结束三年后,毛泽东就已一再表示,帮助朝鲜打这场仗是错误的。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

1956年9月18日,毛泽东同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朝鲜代表团会谈时就说:“对朝鲜劳动党的做法,过去就有意见,例如朝鲜战争,开始就提醒过金日成不该打,后又警告他敌人可能从后方登陆。”9月23日,他对也是来参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扬说:“朝鲜战争根本错误,斯大林应该负责。”

另外,何方还披露,1957年7月5日,米高扬到杭州通报苏共打掉以马林科夫为首的“反党集团”问题时,毛泽东又和他谈到朝鲜战争问题,还抱怨说:“斯大林、金日成对中国刻意隐瞒发动战争的时机及作战计划,最后,中国却被牵连进战争,这是错了,绝对错了。”

何方还曾在《炎黄春秋》撰文批评,的十月革命是历史的倒退。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了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

何方:张闻天从毛泽东的“配角”沦为“挨批者”

2011年第1期《文史参考》刊登了何方的《毛泽东成为领袖后张闻天的悲剧命运》。

1955年,张闻天与毛泽东在一起(图源:《现代快报》)

文章说,直到1938年,张闻天同毛泽东的都是党中央总书记同红军最高统帅之间的合作,实行集体领导,各按分工行事。张闻天尊重毛泽东对军队的指挥领导,其他重大问题也征求毛的意见。

但是,张闻天同毛泽东这种总书记和红军统帅之间的合作,经过1937年“十二月会议”特别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此,在毛张关系上张闻天做了“配角”,而且从整风起,连“配角”也不再是了。

“十二月会议”在组织上的变动就是在名次上毛泽东排在了第一位。这当然不会是王明、康生辈的意思。从事前(苏联着重宣传毛泽东)和事后(六中全会上王稼祥的传达)的情况看,显然是在贯彻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意图。

何方分析说,张闻天是从毛泽东的“配角”沦为“挨批者”。

从毛泽东方面来说,首先是因为同张闻天的合作多少带有勉强性质。他本来就看不起张闻天,但却不得不保持某种“君臣”关系,心中自然不服。随着他权力的上升和对张闻天需要的减弱,在同张闻天的关系上就显得越来越不耐烦了。而且这种厌烦情绪竟保持了一辈子。其次,他同张闻天的作风、性格、爱好等也相差甚远,造成看不惯和谈不拢。

而从张闻天这边看,他通过长期实践固然越来越佩服毛泽东的领导与军事指挥才能,但同时也觉得实在不好相处,感到毛这个人容易猜疑和记怨,而且很厉害,在一起共事得处处留神,小心谨慎。

张闻天同毛泽东的这种合作关系到1941年就结束了。从1941年到1945年的整风期间,张闻天和毛泽东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挨批者和批判者的关系。

文章说,1950年,张闻天被调去做,派驻联合国任首席代表。这一调动不排除有“贬谪”、“外放”之意,毛泽东在张闻天出使前还特别提醒他:“不说话是金,少说话是银”。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多为大使衔的副部长级,当时苏联东欧国家还没有见到有政治局委员出任此职的。

联合国去不成,张闻天即被改派为驻苏大使,以代替生病的王稼祥。张闻天在驻苏大使任内曾通过陈云要求改行做经济工作。后来陈云写信告诉他,毛主席对他有看法,认为他骄傲,表示不拿下他的政治局委员是不好另行安排工作的。

毛泽东本来就看不起张闻天,延安整风后就更不在话下了,对张闻天喜欢发议论、提意见,很不以为然。

文章还说,实际上,中共建政后毛对张已越来越厌烦,有时讲到历史问题也是有意褒王稼祥而贬张闻天(如说“遵义会议王稼祥投了关键的一票”)。在毛看来,延安整风后张闻天内心并未服,思想并未通。因为延安整风树起的一个正确与错误的标准就是以对毛的态度划线。此后,随着的不断升级,这一标准也越来越严。个人崇拜的天然要求是歌功颂德和少提以至不提缺点与批评。张闻天并不是不了解这点,但他从思想上就反对个人崇拜,既不会歌功颂德和顺着来,又喜欢揭露缺点和提意见,所以使毛越来越反感。

多次写信给毛泽东请求回京未果,后病逝于无锡

何方《毛泽东成为领袖后张闻天的悲剧命运》一文还说,张闻天1958年4月到上海、杭州参观访问,26日写信向毛泽东汇报,本想在肯定和赞扬大跃进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后经一再考虑,定稿时还是删去了要提的缺点和意见,只剩下赞扬。

毛泽东看后认为是张闻天的进步,遂于5月8日回信说:“你这个人通了,我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我一直不大满意你。在延安时曾对你有五个字的批评,你记得吗?进城后,我对陈云、恩来几次说过,你有严重的书生气,不大懂实际。记得也对你当面说过。今天看这个报告,引起我对你热情欢迎。”

接着又说,上述看法,“可能对你估计过高,即书生气,大少爷气,还没有完全去掉,还没有完全实际化。若果如此,也不要紧,你继续进步就是了。但你过去能写出现在的报告吗?能有这样的无产阶级感情吗?能有这样感人的气氛吗?在我看来,没有。现在有了,通了,群众化了,因此向你致贺。”

何方评论说,毛泽东喜欢报喜不报忧,很容易受那些搞个人崇拜的人的蒙骗(所以康生“值得信赖”)。不久后的事实证明,张闻天并没有“通”,政治路线和思想作风上的分歧,使他们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并终于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爆发了。

文章说,张闻天在庐山会议后受着屈辱的待遇,不断的批判,不断的检查,还从1962年9月起被“专案”审查,取消参加中央会议和阅读中央文件的资格。但他为了照顾大局和使自己能留在党内,还是不断地检讨,特别是寄希望于毛泽东并经常写信。

据《张闻天年谱》主编张培森统计,从庐山会议后到去世前张闻天共给毛泽东写了32封信(先多后少)。内容主要是顺着毛的恭维的话和提点要求,如:附送报告文稿和《读书笔记》、汇报思想和工作以至被斗情况,对重大政治的表态,要求作结论和分配工作以及要求接见等。可惜,毛泽东没有再见过他,他的信也大多没有下文。但是毛对张闻天并没有置之脑后和不再关注,包括紧张混乱的“文革”时期。

毛泽东对以前的中央领导人,包括早已打倒的张闻天,一直都极为关注。

文章还说,“文革”中批斗彭德怀和张闻天,在北京大概无人不晓,何况毛泽东。而且对张闻天的待遇、处理,毛也一直在关注着,无人可擅自做主。

1968年3月15日“王明、苏修特务专案组”报告:鉴于张闻天的“罪行”和态度,建议将他和刘英送卫戍区“监护”。康生4月12日在报告上批示:“张闻天问题要请示主席林副主席。”1968年5月17日谢富治手谕:“中央决定叛党叛国分子张闻天、刘英二人在家实行监护。”1969年10月20日,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宣布:毛主席批准解除监护,张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为战备疏散,遣送广东中小城市。此后,张一再给毛写信,要求调回北京,恢复组织生活和分配点工作。1974年1月19日,周恩来批示要汪东兴落实毛泽东指示,让张、刘参加地方党的生活和工作。1月20日广东省委组织部即通知恢复张、刘组织生活,享受县(团)级政治待遇。后来张给毛写信,“希望回到北京生活和养病”。10月18日毛答复:到北京住恐不合适,可另换一地方居住。

文章还说,据此,张要求以上海为养老地点,但被驳回。最后获准去无锡安家,住不到一年即病逝于此,他和毛泽东的联系也就此自然中断。

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