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

烂透了 反腐5年倒下的共军将军 远超内战外战加文革

中共中央军委原政治工作部张阳(左)与中共中央军委原参谋部参谋长房峰辉在北京人大会堂参加全国人大会议。

中共又一个将军自杀了,这次是上将张阳。中共宣布其“畏罪自杀”。党媒还宣布:这位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是典型“两面人”。中共曾宣布“病死”的徐才厚上将是“两面人”。中共18大大张旗鼓反腐5年多来,倒下的两面人何其多。

周二宣布,军委委员、政治工作部主任张阳,因涉嫌卷入郭伯雄、徐才厚等案被调查,在11月23日“自缢身亡”。新华社说,张阳严重违纪违法,涉嫌行贿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

高级将领自杀频传

海外报道,上一个中共自杀将军是也在张阳任职的42集团军当过军政委的陈杰少将。南华早报2016年8月报道,54岁的陈杰是大量服用安眠药自杀的。

据之前报道,中共海军后勤部企业管理中心主任李辅文13日下午从北京海军总部大院的100号/101号楼中间平台跳楼自杀。有军方消息人士透露,李辅文可能因在管理海军企业中有贪污受贿的嫌疑,被人举报并正接受调查。

从北京海淀区的海军大院的100号楼跳楼自杀的还有海军副政委马发祥,他2014年在此楼15楼跳楼身亡。

遭到查处的前中共17届政治局委员郭伯雄、徐才厚两位上将也有贪腐、财产来源不明之罪名。据报道,张阳是郭徐的老部下,但是,习近平主政中央后、特别是拿下郭徐后,张阳多次检举揭发两位老上级,声称紧跟习中央,彻底反腐。

两个月前,总部设在北京的海外多维网曾报道:张阳在广州军区担任政委时别墅装修花费3百多万,都由商人买单。但是,另有海外中文媒体报道,张阳的问题,主要是郭伯雄、徐才厚掌握军权大搞买官卖官时有所参与

中国军网11月28日发表钧正平的文章说,张阳畏罪自杀,“用这种可耻的方式结束了的一生”。文章说:张阳是11月23日在家中自杀的。

这就是说:中共是在张阳自杀五天后才对外宣布其自杀消息的。

钧正平文章说:张阳身为党和军队的高干,丧失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法律敬畏、道德底线。他“台上台下两种表现、人前人后两副面孔,嘴上喊忠诚、背后搞贪腐,是典型的‘两面人’。”

张阳为何倒台

按照媒体对张阳的介绍,张阳也是苦出身。他1951年生在武强,1968年参军,也是从战士做起一步步爬到上将。不过,他提干后,一直是担任政工干部:指导员、教导员、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再到集团军政委,大军区政委,总政治部主任。长期以来,总参、总政、总后统称解放军三总部,重要性可见一斑。

今年9月,中共军政改革后的总政主任张阳和总参谋长房峰辉突然落马。香港媒体上月曾有文章说:此二人暗中抵制习近平“郭伯雄、徐才厚遗毒”,引起最高层不满,打算让他们十九大换届时提前退休。

文章说,习近平推行军改,房的总参谋长变成了军委秘书长,张的总政治部也成了军委政治部,两人觉得被大大削权,本来指望在十九大上升任军委副,却被要求退休,“更令二人心有不甘。”

有消息称:房张策划在十九大前发动政变,结果走漏风声,习近平下令抓捕两人,政变流产。目前没有其他消息来源佐证这篇报道,报道本身也没有提供密谋政变的计划和事件细节。

解放军网的文章说:“张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再次警示我们,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

“两面人”何其多

中共官媒说张阳是两面人,早在徐才厚倒台后,就有媒体这样形容徐才厚。2014年12月10日,解放军报发表文章标题是:徐才厚是典型的“两面人”“国妖”。

文章说:“两面人”现象,说到底是一种政治投机主义,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徐才厚就是典型的“两面人”。“他善于表演,擅长伪装,用假面具掩盖自己及其肮脏的灵魂和丑恶的行为,演出了一幕幕丑剧。”文章说,“两面人”因迷惑性、欺骗性特别强,所以危害性、危险性特别大。待到东窗事发,他们往往已成为大奸巨贪,让人大吃一惊、难以置信。

上个月,中共召开十九大。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长杨晓渡在记者会上说,18大5年来,受到审查处理的“中(央)管干部”有440人。多维报道说,杨晓渡指出,官党治党确实曾出现一段“宽松软”时期,让孙政才、苏荣、周本顺等腐败分子,这样伪装的“两面人”有了可乘之机。

中共官媒去年曾发表文章标题是:表里如一不做“两面人”。这篇文章提到的“两面人”有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和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

杨晓渡的讲话,等于间接承认,18大以来,军队高官受到惩处的有160名,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郭伯雄、徐才厚、谷俊山、张阳、高小燕等诸多将军。有海外评论称:这个数字,比中共建军85年后内战外战加文革倒下的将军总和还要多许多倍。

来源:VOA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