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一下,这个人是北京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师,因为现在中国医保濒临破产,共产党逐步限缩医保范围,下令医院开始控费,於是很多医疗设备和耗材都不进口了,连自费都买不到。
一开始只是限昂贵的药物,不过现在已经惨到连止血材料都禁了。
难怪一群9.2要回来用健保。
医保入不敷出,限制常用药品,贴的这位是北京安贞医院的
这是真的。坐标魔都三甲。
进口吻合器全部不给用,只能用国产的。最近恰好轮转到ICU,直观感受就是,各种吻合口瘘的病人明显增多了。
另外,骨科非急诊手术已经停了两礼拜了,因为,不能用钢板。
止血材料不能用也是真的。
总之,还有10天到2018,熬过去就好。
确实是真的,坐标小县城二甲,吻合器停用了
幸好各省医保经费分离,不然就个别省份那种老头买药套现卖药的样,不得吸干了全国的
昨天在魔都肿瘤医院看了一位老太太的化疗药收费单,13000元的药里只有200元走了医保。然而西安化疗基本都能全走医保,似乎各省差距挺大的。
上海地区医科同学群前几天还在为开某个特定的好药四处打听,接下来同学们一致反映该药被医保限制了处方病种一般人开不到,公立医院不少进口药都被二次议价降不了价只能滚蛋了。
我怎么觉得是明年会更惨?上个月在采购主任屋里记得见过一个公告,政府要求把耗占比(耗材占医疗费用的比例)降到30%以下。然后采购那边的耗材经销商轮流过来哭穷。
生病小技巧:有病尽量挑上半年发作,那时候大医院还有医保余额。
年底大部分医院科室的医保额度都用完了
所以有大病做手术请上半年做
看这样子不到19年商业医保的保费就要起飞了
这就是前期政策制定失误,后期懒政一刀切,本来应该是个丰俭由人的人,结果搞成了上半年大家都丰,下半年大家都俭……你把贵重药和器械不要放在医保里面就好了嘛。
想起了猎杀红十月里面老将军对于死在苏联时期的妻子的回忆
医保兜底没错,但是用的都是前苏联生产的粗制滥造的假药和卫星药,医生们都只能履行自己的义务,人救不回来没办法,因为医疗配套跟不上,还锁国
我一直觉得克兰西对于共产党国家的一些描写过于一厢情愿了,事实证明共产党国家确实都这鸟样,迟早都要溜回来的
我觉得你记混了,红色十月的夫人可没说是毛子喝醉酒的医生和假药搞死的,另一个明确说自己夫人被毛子醉酒医生和假药搞死的是全金里的苏联人安德烈·赛格维奇·加里宁上校…………………
没有,将军的意思是苏联没能力生产应有的药品,搞不好打进去的抗生素都是水,医生没有酗酒,他们尽力了
他没有责备生产药品的工厂也没有责备医生,从个人视角来说,有点点体亏屁思的不平罢了
生产不出合格有效的药品在他眼中实际上是苏联体制造成的,况且将军自己也是关系户出身,他这个级别的人都没特权救自己的妻子,他对于整个国家大多数普通百姓的生活自然也不会抱有什么幻想
最近很多这种消息,有没有医院业内的出来系统的说说。。。。。
如果真的亏空这么大,中医药的事儿真的细思甚怖了。。。。
亏空这么厉害,审查最拿手的国度,为何不学学美国的医保用药审核制度
魏则西那件事后,真的有人敢去私立吗。。
我算是放弃幻想了。教育医疗市场化大势面前,魏则西也好、红蓝黄也好,错的是百度、错的是杂志社,真正的责任方都注定只会罚酒三杯,媒体也纷纷噤声不会大肆炒作;假设出事的是公立医院、公立幼儿园,那必定会各大新闻APP头条推送、所有大V轮番轰炸指责。
早应该抛弃幻想的。
我说的跟广为流传的莆田系还不太一样,莆田系是包装成三甲医院或者在三甲包科室,然后我讲的这种呢就是大大方方说我就是私立医院。
莆田系的套路是888割包皮吸引病人来,然后手术的时候各种花头加到5000,不加不给做,半路不打麻药什么的;然后私立医院呢,就是一万割包皮,爱来不来,来了就好好给你做,也不耍滑头加钱什么的。医生资格方面,莆田系一般都比较烂,我这里据我所知最低还是能有个首都医科大学硕士这样,大部分中国医生是北医、协和毕业,外国医生也有各个国家的M.D.,经验丰富不丰富不说,至少都是正规科班出身,甚至可以说大部分算是名校。
然后这种医院有什么缺点呢,最明显的就是很贵,三甲的几倍到十几倍不等把,当然服务好一点,不用排队单人病房什么的;第二个是医生跟顶级三甲还是有差距,骨干医生是从三甲挖的主任,年轻人是比较好的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但是顶尖医生肯定是挖不动的,一百万两百万也挖不到301、协和的主任,顶多是差一级别,像朝阳医院这样水平的三甲,有可能能挖动一些专家;第三个是虽然仪器求新、求进口,但是在体量差距下,很多操作是做不了的,有些检查也是做不了的。
最后,这种医院因为太贵,很大部分顾客是有外国医保能报销的外国人,所以也就主要在北京上海,二线城市都难以支撑…这样一来,我都到北京上海来了,我跑你私立小医院花几倍的钱来看病感觉还是挺奇葩…
我们地区的医保感冒药只有连花清瘟胶囊了。
感冒难受去看医生,医生开药惊了,只有一款医保范围内还是中药,常见的感康等只能自费去药店,你妹的还我挂号费!!!!!!!
现在感冒挺多都是病毒和细菌合并性感染,不吃药,容易引起更大的问题,一般医生都建议去医院查个血常规,没多少钱,然后用药。
关于国内医院,有个很奇怪的地方啊。。。
公立医院随时爆满,很多时候挤破头。到处都看到是这样,医疗资源非常短缺。(但就这样,进去住院的时候又感觉有时有点过度治疗,特别点滴中药什么的。)这说明现在这块的缺口很大啊。
需求大,缺口大,理论上应该就有很多资本能进来啊。如果完全不准私人资本进入这个行业,那这现状还可以理解。
但是现在私人医院给我的感觉不是没有,有的都是莆田系这种蛋疼的,不然就是各种整容妇产私立医院,而且绝大部分还是莆田系的。
为什么莆田系这么吊?而其他有资本的基本进不了这个行业呢?还是说只是我没看到,还是有些可以算“靠谱”的私立医院?
主要还是人们不信任私立医院。和私立学校一样,首先,人们觉得私立医院的医生肯定不如公立医院,其次,人们觉得私立医院是盈利为主必然花钱多,最后,人们觉得万一出医疗事故了私立医院没人负责可能跑路。
就和私立学校发展过程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私立学校里也就少数能获得人们的肯定。
楼主观察得对,大医院看起来人满为患,但是逮着一个病人也是尽量多产生费用。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并没有所谓“公立”医院,公立医院跟国有企业是一样的,是领导(院长)的私企而已,自负盈亏,赚钱才是第一要务。真正的“公立”医院应该是佛系的,病人多病人少一个样,赚多赚少一个样,反正病人的钱也不给医院,医生的工资都是定额。
资本进入成本很高的,不是钱的问题,资质、人员都很麻烦的。别看莆田医院多,人家关系网架好花了多少年了。
其他地区民营医院也就搞眼科或牙科这种多点,普通民营根本没生存空间。。。
这个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水平”的高低,“公立”医院水平高,“民办”初中水平高——当然,所谓“公立”和“民办”都是TG人为划分出来的,其实根本不是这些单词本身的意思了,其实就是“水平高医院”和“水平高初中”而已。
出了事情扯皮条谁敢去试,真有钱的直接私人医生,民办学校就没这方面的顾虑,升学率是实实在在可查的。
医保亏空限制医疗耗材的事还有人怀疑吗,作为内科医生的我也说一句,当然是真的!骨科一个月只能医保报销6块钢板了,先到先得[微笑]不要以为内科就没事了,一大堆药不能用了哦,比如化疗患者不能再用托烷司琼止吐了,非禁食患者不能用PPI护胃了,狼疮性肾炎不能用骁悉治疗了,指南推荐一线治疗药物也不行
目前基本耗材没什么影响,止血缝线纱布什么的目前我们医院还是能用能报的,弹力胶布虽然自费也就十几块钱。手术排班还是满的,估计受影响严重的是一些进口耗材,自费ok。内科用药控制一下适应征我其实没什么意见,但是适应征和临床指南不一样这我就很不理解了……
幼儿园都要卡你别说医院了
听说过卫计委么
私立上海也有呀,很高级的和睦家
还有什么美国医院,没有医保.所以都是洋人去看病
当然人家都是买的商业保险
正规私立还是靠谱的,有大医院的专家去坐诊,比如我导师的导师退休后就去了一私立医院,但是私立价格就是明贵,和莆田系那种遮遮掩掩还要装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不一样。只要有钱,老实说,想请什么专家都行啊。
特别贵,标榜双语、欢迎国际客户、高端医疗之类的,官网看下医生的学历跟经历,然后医生中有20%以上是外国的吧。再就是为了给外国人报保险,这种医院还喜欢通过一些国际的认证,比如说JCI。我给你一个栗子,你可以上和睦家医院的官网感受一下。
医保就不应该纳入高价的药物和器材,医保就是交强险,偏偏要覆盖劳斯莱斯的车损
不仅这样……
医保被各种手段套取也不少见
湘雅这样的医院,厕所里都是各种收药的小广告
关于套取医保之类,挖社会主义墙角真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是的,一直用的抗排异药也不给开进口的了,全部强制换国产。
一堆没用的中成药都是医保,把这部分砍了,说不定就有剩
每年年底的时候,医院各个科室用药受限,医用手术耗材受限等等问题已经是常态了,跟医院以及科内管理有很大的关系,病区开药有回扣这个就不用解释了,所以科内都会挑回扣高的药来处方,而这些药里面包含很大一部分价格昂贵的药,自然科内药占比医保额度等就早早用完了,就只能开些盐水、葡萄糖之类的,
复旦肿瘤医院的一楼有很大一个区域是领取中药的,拉肚子想买氧氟沙星或易蒙停是跑断腿买不到的,每个药店都只推中成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的新型矛盾定位是很准确的。我们的医疗和教育,为什么像两座大山一样。根源就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就是人人公平,但是我们的人口基数极为庞大,资源是有限的,那点微薄的资源,要人人公平就是人人都只分得到一点杂碎边角,要让人享受到完整的产品,那产品远远不够人人来分。人人公平的强力制约是压不住客观现实的,是敌不过市场制约的。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增长是远远把客观的供应甩出几万条马路的。部分行业做了市场化之后减轻了国家的包袱,把锅甩给了市场,但是教育和医疗一直是半遮半掩。对于亿万普通百姓来说,就是希望以自己能负担的合理价格使用较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二十年前,生病去医院,能用得上最差的设备都难,二十年前去学校,能有个发音标准的老师都难。而现在,普通百姓对教育医疗的标准尺度早就不是那么低了。所以我们的三甲医院收费和普通小医院没什么差别,但是你根本找不到关系排不上队。我们的资深医疗专家,帮你看一次病才收一点点诊疗费,和普通实习医生也没多少差,所以必须私下找关系给红包送礼,否则根本轮不上你。我们最好的学校,拥有最强的特级教育专家师资力量,不要学费免费教育你的小孩,所以学区房炒到天上。这就是理想丰满和现实骨感。再加上本身制度的低效和内部寻租空间的消耗,这种供需矛盾就更加激化了。同时,我们依然有大片的人群连门槛都挤不进去。一方面是必须把教育和医疗的普及面扩大,让更多人受益,一方面又要让这两个超负荷的系统能够正常运作。想来想去,也只能向西方学习:公有制只保障最基础的医疗教育服务,市场提供个性化的高精尖服务。以前医保给报销进口器材,以后你得拿钱买。以前资深医疗专家一天从早到晚累死累活看几百个病人,每个人给几块钱还要被骂,以后可能你没有几万块预约都见不到人。以前不要钱可以入读最好的学校,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以后公立学校可能都差不多,要好的辅导请自己花钱去买。结果就是,以前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底层,现在能够得到阳光普照,而以前能享受高级待遇的中产和工薪阶层,则不好意思,要被降级了。也就是,把社会中层的福利削减用于补贴底层。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口老龄化,庞氏骗局和社会主义美好梦想已经维持不住了,顶层的利益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分配机制就是在中下层之间展开了。
光宣传中药问题还并不大、港珍。
但另一头、譬如本来可以入保的若干常用关键耗材、也那么掐一下的话、就严重了。
毕竟、鼓励吃中药和只能吃中药、是有致命区别的。
God。????
*毛十八:坐标上海,好友说心脏支架手术推荐去私立医院做,出钱请公立医院大牌医生出诊,因为公立医院没耗材;结果哪怕去了私立请了医生,支架配额还是用完了。完全不懂了,有钱没钱医保自费都没用,只有赵姓能幸存
这个事情比大家想象的严重的多。
不是当地卫计委糊涂,而是医保没钱了。医保资金见底了。所以他们要变着花样阻止各种能产生大额医疗开支的项目,从而减少报销量。
取消掉耗材,手术难做了。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就可以不做,住院费就降低了,报销额就减少了。必须做的手术,医生和患者也不会在意耗材,自己去买来做了。
手术耗材只是医保资金缩减大旗中的一小步。但这些小步积累起来,就能守住住院统筹和门诊统筹两条无底洞。
*邓铂鋆前面的答案说的数据比较详细,也比较宏观。我没有那么详细的数据,只说在基层看到的事情。
2016年7月份的时候,本地医保招集所有公立医院开会,告诉大家,本年度的医保资金花了90%了,下半年除了急症之外不要收住院。哪家医院的医保资金超了,自己想办法负担。
开完会回来,我们就开始往外赶住院病号。1到7月份,我们科收了200多个住院病人,8到12月份,一共只收了11个。其他单位情况也差不多。但即便是这样,年底本地几家大医院也都被罚了款,平均每家扣了几百万的医保资金。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并不是那几家大医院做错了什么,而是医保真的没钱,下半年就算是所有医院都不再收住院病人,全年报销额度也已经花完,只能找个理由说是罚款了。
2017年,医保的动作更大,他们升级软件堵住各种报销漏洞,这是应该的。还有一些不应该的,比方说,大幅调整了医保目录,把一些常用药从目录里剔除,上半年医保大改过两次,微调若干次,现在,医生基本都搞不清楚哪些药能报销,哪些药不能报销了。
以前的时候医疗改革,有个方向是要实行分流,鼓励病人在社区卫生中心就诊,但今年9月份医保目录修改后,很多慢性病常用药都改成二级以上医院才可以报销,刚把病人从大医院分流到社区,又要把病人再赶回大医院。这就是开倒车。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不到生死关头,哪个领导敢犯?
以前我不太明白,我觉得医保如果负担不起耗材费用的话,那把耗材列为自费,不就可以了吗?现在看起来,这可能意味着,医保资金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所想的也不只是省下耗材的那一部分钱,而是通过禁用耗材,把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术都停掉,毕竟耗材的钱只是一小部分,手术和住院费还是大头,而且是必须要报销的。
现在是一个如你所愿的盛世,他们不能直接吧这些药品和耗材从医保目录里删去,那样会让百姓缺少幸福感。所以他们就用了这样的一种办法:列出一个看起来很丰满的医保目录,然后出台各种规定,让医院不能顺利报销。大户人家面上的风光,也就不过如此。
我们的官员,一贯不会替国家省钱,毕竟钱花的越多,才越有可能拔毛。现在他们真的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节约医保资金,那只能证明一件事,医保资金真的要见低了。社保亏空真来了。
高层说,医保没钱了,你们大家省着点用。结果到了基层就过度执行成了这个鬼样子。十年动乱怎么来的?三年灾害怎么来的?都几十年了,还是这个鬼样子,今年的煤改气也是一样,初衷是善良的,现实是冰冷的。他丫的现在大家家里都有空调,你供气供不上了断地暖,老百姓家里开暖风就是了,天然气烧的地暖比电烧的空调不知道便宜多少倍。至于是福是祸,这不废话么?医保没钱了,高层倡议大家节约费用,正确的办法是精简报销范围,救命的东西要保障,升级服务的东西花钱享受。
之前公众号写过,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正在发生的医疗经费控制的问题。今天看到了好几个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微博,比文件里面看到的还要干脆彻底。
也不想多说什么了,只能呼吁大家多关注,这国没什么参政的办法,舆论的作用是好是坏,但从北京这几件事情来看,太简单粗暴的政策,舆论多少是有遏制作用的。
你是广州医保吗,是的话也就自求多福。疝气的病人微创基本做一个医院亏一个,而且医保给的钱是单侧的,以前单侧进来一般劝做双侧,因为看了很多做了一边过几年另一边又出来了而且第一次做了微创第二次就只能开刀做。但医保只给单侧钱,所以你要么自己掏五六千买另一侧要么自求多福另一侧别出来。这是一个侧面,其他大手术也各种限制
以前还吹中国医疗便宜大碗
这些又少了一个可以吹的了…
反正我看了,啥都是跟美国学…
美国医保一般都有个maximum out of pocket,每年自付额上限几千美刀,超过部分百分百报销。
中国学反了,搞了个大病封顶线,超过一定数额就不管了,这个不好啊。
美国是小毛小病,也得自己淘个几百刀出去,但大病有保险兜底。
中国是小毛小病随便看、随便花、便宜大碗(甚至有楼上提到的被套现的情况,不用白不用),出了大病家破人亡死了算球。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有大量赤字,但中国也不好过,所以你不能武断地说哪个制度比哪个好。
尤其考虑到,美国的医疗成本高,是建立在药厂大量烧钱、医生超高待遇的基础上。
医保出钱,患者巴不得开的药越多越好,医生巴不得开的药越贵越好。。。。
为什么有些医院医保用不完而有些医院医保出现上半年吃鸡下半年喝汤的现象,这两者都是有问题的,一个良好水平的医生,应该是以诊断治疗为主,那么对于能使用医保内材料解决问题的病人,不应多开和过度医疗,尤其是那些会产生回扣和相关利益链的病号就不应该进行过度的诊断和医疗,举个例子,我名言我有医保,一个颈椎病开了我超过5000的诊断要求,其中3000能报,这就是医院上半年的现象,还有药品,开了我500块的西药一点用处都没有,最后的结果是吊颈和针灸解决的问题,而有些医生,会尽力避免开医保内的药,自费药品有高额回扣,这时候医保就出现用不完的现象,说穿了,有些现在的医生,自私到了完全将病人视为田里的韭菜草菅人命的程度,其有些行为与保护伞公司无异
人都是一样的人,制度才是祸根,多开药能赚钱,不开药不赚钱的制度下,你指望医生都是圣人,那一定会失望。
医改中所谓“回归医生的劳动价值”,说的就是对的,只可惜制度上没有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不说完美,但是至少这一点上没问题:人家是懒得给你开不需要的药和检查的,因为一分钱好处没有,人家“看”你一眼本身,收费很贵。
我记得老干部这块暂时不走医保,走财政另一条线。
好像现在最烧钱的是新农合,前几年都把多少农民拉近农合当政绩,结果医保爆了。
真的不够用新农合一年几十块报销能几万说什么领导高干那些人数量才多少新农合才是最耗钱的现在这么搞好歹还能让医保存在说什么病死低端人口的都是傻逼
自9月起,各省市已经陆续开始进行新农合的缴费。截止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出台了2018年新农合的缴费标准,安徽、海南、大连等地已经发出文件,上涨30元,个人缴费达180元;吉林省缴费提高到240元。也就是说,与2017年相比,缴费150元的地区上涨到180元,缴费180元的地区上涨到240元。
注意,这是一年的费用
用药荒的原因是为控制药占比,目前的停药就是对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一视同仁,如果只停医保患者的用药,自费却能买到,就会激化矛盾。所以只能所有药品都严控销售,不是药没了,是人为不让医院售药
不能去魔都公立三甲医院自费么…?真是要紧的病贵个5倍10倍的也能接受啊…直接不让用怎么办
为什么上海会先不够?上海这边交社保的年轻人很多很多,而且我记得两年前医保+养老的最低缴纳额就1k+了,怎么会先走这么紧张?
坐标上海,刚跟好友讨论过,说是心脏支架手术推荐去私立医院做,出钱请公立医院大牌医生出诊,因为公立医院没耗材;结果哪怕去了私立请了医生,支架配额还是用完了。什么情况,完全不懂了,有钱没钱医保自费都没用,只有赵姓能幸存吗……
那岂不是有钱都看不了病了?真的假的?
经费有限,进口的超声手术刀,生产商说一次性,国内、包括上海,都是多次使用(有消毒)。
和在日本曝出的一次性医疗器材反复使用,是一个路数。
国家有消毒卫生技术标准规定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实际上你去看器材的注册标准,也是必须保证多次使用仍然安全的。但生产商为了防止记错了,用次数太多引起风险,也为了多赚钱,就规定成一次性使用了。反正你自己多次使用我就没风险了。
看现在的说法是自费也没用啊,公立医院政策拉着没法自己买耗材,私立医院一些大手术也未必都能做,赶上做某些大手术的只能死一死到私立医院进化的时候了
哪可能只快几个小时。切肠子你用吻合器,咔的一声就接上了。你用手缝得缝半天,缝完了说不定还会漏。口服药进口的很少有副作用发生,国产的副作用发生率是进口几倍
现在真正缺的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以及耗材的经济学评价。有些药品耗材贵是贵,但是它降低住院时间,降低总费用。同时对国家而言这部分进口的钱给外国人赚了,不利于经济。应该鼓励做好经济学研究的药品耗材进入医保,限制没证据证明自己性价比的厂商,同时培养龙头国产药企
医生早几年就吐槽不知道开什么药了,就是因为社保卡的死,开多一点都要扣医院钱,医院就扣医生钱。社保这棒子萝卜是玩的妙,还带转移仇恨。人人就知道医保便宜医生黑心,嘻嘻。
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个蓝图走到黑
窝草刚拉了两个心脏支架并购的项目,明年是不是进口器材生意全黄了
家人是药行业的,国产的药即使跟进口的是同一个配方,同一个制作流程,就是莫名其妙药效指标没有进口高
所以说,做药不是光药学就行…我们学院有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三个专业,对应研发,优化和大规模生产
为什么18年会好
泥国医保指标每年结算,到了明年,新的预算就下来了,就有钱了,实际上医院每年年底都会限制手术、用药,都是因为医保预算用完了,剩下的走医保全要医院自己贴,是不是很神奇?
然而我们这新出台的药品目录是十一月一日开始实行的
以成都为例,除了最好的华西、省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医生会主动的避免过度医疗,能吃药的绝对不让你打针,能打针的绝不输液以外。剩下的承担了绝大多数普通人医疗任务的医院,全部在过度医疗,掏空社保。就拿我一朋友为例,他妈快60岁的人了,没绝经,但是经期出血量比较大,造成了贫血。然后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切了子宫。有无数种吃药解决的办法,但是医生给了一种对于医院盈利最有利的办法。然后因为社保出大头,外加上医生的忽悠,基本上很难有患者会拒绝类似要求。。还有类似的过度医疗数不胜数,有点痔疮去看病,很多医院一检查就是忽悠让你做手术。任何检查只要查到点很小的息肉,马上跟你说手术检查,普通病人心里也没谱,也害怕是癌症,就同意手术,社保继续出大头。同事发烧39度,检查下来就是普通感冒,正常就是输液退烧。然后他想着输液自己要出不少钱,立马跟医生说住院,那医生也牛逼,就这么同意了。跟着住院医检查完就给开了个肺炎的病例。。7天用了医保一万多。。什么检查都做了一遍,CT,各类彩超,24小时心电图之类的。我有个高中同学是医生,就是因为开单子给病人节约钱,被领导知道了约谈了好几次,跟他说社保的钱为什么不用,为病人好,为你好,为医院好的事情。后来一气之下就离职开了个小诊所混日子。不过他那医院本来是公立的,后来被莆田系入股弄得乌烟瘴气。类似的莆田系入股公立医院薅社保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时候社保亏空,还真的就是一起去薅社会主义羊毛薅没了的。现在卫计委出个政策,立马就被解读为不愿意让你治病了,医疗大头都给了老干部之类。为什么?医保的钱最终流向的是各个医院,你动了医院的奶酪,下面的人自然就会歪着来执行。你不是限制耗材吗?我停了不必要的手术,着急的手术我也不做了,到时候民愤起来我看你卫计委怎么办。当然最后社保被掏空几乎就是必然的,当一件事需要所有人负责的时候,实际上就没有人为他负责。社保这种大家一起往外掏的东西,注定持久不了。美国鬼子那一套的私营保险公司医保才是最终的归宿。
最近某三甲医院一则关于:停用部分医疗耗材的公告引起了医疗圈热议!简单来说,就是医院为了控制医疗支出,很多必须的药品、耗材都禁用了!
?
我有一句MMP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这些耗材一禁,是打算让我们的医疗水平倒退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吗?
贵州的一家三甲医院,下达的通知就更加具体了,烧伤只允许使用两种最便宜的敷料,能不用的耗材统统不用。
?
“增加收治低高值耗材使用的患者,严控收治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这句话尤其耐人寻味!
严控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细思恐极!!!
更可怕的是,这不是一个地区性的事件:
?
对于全国的三甲医生来说,在每年九月份得到这样的通知已经是司空见惯:
?
简答来说,就是医保窟窿太大,资金见底了。所以要变着花样阻止各种能产生大额医疗开支的项目,从而减少报销量。花多了全是医院自己承担亏损,医院只能用扣医生奖金的办法填补亏损。你让医生怎么办???
(生病小技巧:有病尽量挑上半年发作,那时候大医院还有医保余额。)
这个事情比大家想象的严重的多!取消掉耗材,手术难做了,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术就可以不做,住院费就降低了,报销额就减少了。必须做的手术,医生和患者也不会在意耗材,自己去买来做了。
很多匿名的神秘大咖也对这次事件做出了点评!(以下内容摘抄自:知乎)
哪家医院医保资金超支,自己负担!
2016年7月份的时候,本地医保招集所有公立医院开会,告诉大家,本年度的医保资金花了90%了,下半年除了急症之外不要收住院。哪家医院的医保资金超了,自己想办法负担。
开完会回来,我们就开始往外赶住院病号。1到7月份,我们科收了200多个住院病人,8到12月份,一共只收了11个。其他单位情况也差不多。但即便是这样,年底本地几家大医院也都被罚了款,平均每家扣了几百万的医保资金。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并不是那几家大医院做错了什么,而是医保真的没钱,下半年就算是所有医院都不再收住院病人,全年报销额度也已经花完,只能找个理由说是罚款了。
禁用耗材,最终目的是为了停止部分手术!
以前我不太明白,我觉得医保如果负担不起耗材费用的话,那把耗材列为自费,不就可以了吗?现在看起来,这可能意味着,医保资金的缺口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所想的也不只是省下耗材的那一部分钱,而是通过禁用耗材,把一些可做可不做的手术都停掉,毕竟耗材的钱只是一小部分,手术和住院费还是大头,而且是必须要报销的。
社保亏空真的来了!
现在是一个如你所愿的盛世,他们不能直接吧这些药品和耗材从医保目录里删去,那样会让百姓缺少幸福感。所以他们就用了这样的一种办法:列出一个看起来很丰满的医保目录,然后出台各种规定,让医院不能顺利报销。大户人家面上的风光,也就不过如此。
我们的官员,一贯不会替国家省钱,毕竟钱花的越多,才越有可能拔毛。现在他们真的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节约医保资金,那只能证明一件事,医保资金真的要见底了,社保亏空真来了。
什么最悲哀?
愚蠢懒惰的外行管理专业的内行最悲哀。
什么最坏?
这边哄着老百姓说看病给报,那边限制用药,限制额度的人最坏。
大病请自裁,早死早爱国。
患者的欲望是无限的,而医保是有限的,更严重的是种种迹象表明,医保的资金池出问题了,至少在资金周转上出大事儿了。这个也不奇怪,毕竟用官僚们在资金管理上历来不靠谱。更要命的是,国家已经把“普及全民医保”这个口号喊出去了,毕竟咱们的国情是啥都可以改,就是官僚们喊出去的口号不能改。
于是就不难想象接下来会出现什么状况,大概就像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宁格勒的全民供应的食品一样:每人每天两片发黑的面包。
于是,进口药停掉,耗材停掉成为了必然。以后走医保的病人老老实实用丝线去吻合肠管,老老实实做开放手术,老老实实用两天低价药就出院自生自灭去。
用简单的话概括今后的医保:大概就是保证每个老百姓饿肚子的时候有黑面包吃,想吃白面的或者想喝牛奶?请自费。
然而这一切不该由医生来告诉患者该这么办。搞医保的官僚如果是不懂这一切怎么回事儿,是蠢;如果明明懂还要把屎盆子往医务工作者头上扣,这是坏。我想他们是真坏。
几句非常不好听但是实在的话给各位同行或者老百姓们,不喜欢请不要喷:
一,医保的崩溃已经发生,但是官僚体系不会让这一切发生在老百姓眼里。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医务工作者就会是这一切的替罪羊。
二,全民医保最终会沦为食之无味的鸡肋,想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今后只能寄希望于商业医保。
三,全民医保的崩溃必然导致目前整个公立医院体系的沦陷。若干年之后,中国的公立医院将会成为充斥全民医保的超级乡村卫生院,而一批由商业保险和大鳄们投资的拥有一流硬件和优质资源的中国“MAYO”或者中国“ANDERSON”将会成为优质医疗资源的去向。
四,更宏观的从中国目前的人口红利和年龄结构来说,其实国家从心眼里不希望各位长命百岁,各位活得越长,国家的医疗改革越难受。换言之,今天退休明天死,在国家眼里这就是最爱国。
五,将来的优质医疗只能寄希望于努力赚钱从而能买下一份优厚的医疗保险。而中低收入人群只能寄希望于不生病或者不生大病,所以明白为啥老外都努力健身没?病不起!
六,咱们真的跟国际接轨了。到了那一天,也许会有某个老头跟儿孙们讲述起当年的故事“哎,想当年啊,爷爷我上三甲医院看个教授才二十块钱,现如今,哎……”
这个锅我们医生不背!
卫计委要求xxx耗材不能用了,没办法,手术还得做吧?
那么医生告诉家属术前先去买xxx耗材,告知型号,规格,数量等等。
家属直接蒙了…上哪买啊?多少钱啊?型号啥意思啊?
那么医生干脆直接告诉家属哪儿哪儿有卖,你去买吧。
家属买到耗材直骂医生拿了经销商回扣,去卫计委告状。
卫计委责问医院不用这些耗材手术就不能做了?
那请卫计委领导的家属做手术的时候这个样:
1,结肠癌的话不用肠吻合器,医生用丝线一针一线缝合,手术时间翻倍,能微创腹腔镜做的也要开腹,肠瘘概率增大,伤口长好以后容易出现皮下硬结。
2,剖腹产手术,子宫,腹膜,肌肉,腹直肌白线,皮下,筋膜,皮肤,一路全用丝线缝合。我默默祈祷您下一胎顺利。
3,外伤去整形外科精细缝合,没有进口线?那就丝线凑合凑合吧––精细缝合完和普外科缝完看上去差不多。
4,疝气手术,不能用生物补片啦?啥?生物胶也不让用啦?!那咱就用1970年代的标准术式好不好?Bassini大法好。就腹股沟管用缝线强行拉进一下,疝囊颈收紧一下好了。虽然腹股沟管后壁太薄弱了,缝合法强度不理想可能会复发率比较高,但是我有啥办法,毕竟不让用补片……
如果卫计委的领导们自己家人能受得了这些,再去问问广大人民群众能不能接受,别一拍脑瓜就发文件。
如果卫计委实在是没办法了,好歹告诉群众是你们不肯掏钱报销耗材的,别让一线的医生不停替你们顶雷。
医保就好像月光族,刚发工资的时候风光无限,懒得做规划,天天下馆子大保健,过了一周就发现钱包快空了,紧张焦虑拆东墙补西墙,考虑各种省钱对策,最后发现每天吃土最省钱就开始吃土,又过了两周肚子胀大就要死了,这个时候还没到月底呢,哭都来不及。
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失去才会知道这一切的可贵,这就是底层眼界。
我对许多大医院停用部分医疗耗材的看法
白衣山猫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是很无奈。前几天我就提醒过大家:
奉劝各位,平时要饮食有节,劳逸结合,锻炼身体,最好不要生病。真的要生病,应该选择在年初生病,不要选在年底生病。再不济,也要在月初生病,不要在月底生病。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们的忠告。原因不多说。
上面的原因是:医保没钱了,要控费。
医院被停用部分耗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医保费用不够了。
我曾经被夹过台湾和大陆的医疗费用,医生的收入,以前医保支付的比例和费用总额。(台湾叫健保支付,)
同样一个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台湾的健保给付相当于人民币¥15,000。这个价格跟我们大陆大部分大医院的收费水平差不多。大陆主刀医生做一个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多的地方,能够拿到一两百块钱,少的可能不到30块钱。
可是你知道吗,台湾公立大医院的医生在底薪有130,000台币的情况下,同样做这样一个手术,同样的收费(病人和医保并没有多付钱),主刀医生能够提成相当于人民币¥1500到¥2000的费用作为奖金。如果在没有底薪的私立医院,医生提成还要多得多。
为什么同样的住院收费总额,同样的医保支付总额,大陆医生的提成不到台湾医生的1/10。大陆的病人和医保支付同样的钱,钱去那里了?
除了大陆公立医院吃闲饭人员冗多外,最关键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费用的组成部分不一样。
在台湾,LC住院费用占大头的是手术费用,占小头的是药费和耗材以及检查化验费用。而在中国大陆,占大头的费用是各种医疗耗材和检查化验的费用,手术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为什么大陆的耗材会那么贵呢?我曾经和台湾的外科同行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与台湾长庚系统医院一个外科医生的对话我与台湾长庚系统医院一个外科医生的对话
对话当中,JJ是美国强生公司的英文简称。美国强生公司生产很多种医用耗材,涵盖到手术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国内腹腔镜手术的很多耗材是由强生公司提供的。可是你知道吗?强生公司卖给台湾医院的耗材,价格竟然是大陆的1/5呢。要知道,五元新台币相当于一元人民币呢。
从这里我问大家几个问题:
1、互联网时代,资讯那么发达,我国大陆管招投标的相关人员难道不知道强生公司卖给台湾医院的耗材的价格是多少吗?
2、有我囯大陆这么庞大的医疗市场,难道没有对强生公司医疗耗材的定价权吗?
3、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强生公司卖给大陆的医疗耗材能够比卖给台湾医院的贵五倍呢?
强生公司耗材的价格问题,只是我国医疗耗材混乱市场中的一个缩影。
大家想明白这些问题,所有医疗耗材的费用问题便迎刃而解。医保控费,根本不需要再去停所谓的医疗耗材。同样的钱可以买五倍的医疗耗材啊。
最后我说一句,最近的停用医疗耗材的闹剧,就像在一个大财主的家庭里,大财主,整天吃喝嫖赌,花天酒地,大手大脚花钱,把大笔的钱都用光了,到了年底没钱了,就对到家里的丫环和长江说:现在没钱啦!你们少穿一点,少吃一点吧。要节约,不能乱用了。
是的,护士就是大财主家里的丫环,医生就是大财主家里的长工。大财主手眼通天,谁能奈何得了他?没办法,自古以来,做替罪羊的总是丫环和长工。????
不让开药、不做相关手术是现代医保制度的必然选择,没什么意外。现代医保最大的问题是,看病的人不花(或者花很少的)自己的钱。?
这次限药最早是老家的人在两个月之前说的。传说是该地第三季度就已经把全年额度给开爆了。有司急眼了,下了死命令。虽说事出有因,但是这个管理水平也太操蛋了,毕竟谁更接近死谁更需要不是一个冷冰冰的额度。阎王爷也不敢随便在册子上乱勾决不是。。
简单粗暴可能会是今后的新常态
社保医保亏空这事,官方当然不会承认,甚至不会放出什么话。大概还要点面子,不然干嘛要搞出“五亿人拥有家庭医生”这种数据?
但降低中医药准入门槛、停用医疗耗材、养老金仅仅记账,还有更远一点的放开二胎限制,稍有常识的人都能从这几件事里推理出发生了什么吧?
所以,有条件的人想办法给自己上商业保险吧…别去管那些装糊涂的人了。
医保亏空究竟是什么原因暂且不作定论,但这一波紧急停用医疗耗材,真是政治任务大于一切了…
连同煤改气、清理人口,都是作风急躁操切,效率高但错误多,为达短期目标可以不顾人命…问题在哪儿呢?
“体制问题”这四个字前两年被当成笑话了,但现在再看看,真的是,体制问题。?
*顾申宇
既然说到了怡宝,我就也贡献一下同样一线医院上个月底的情况,只能祝各位多锻炼少生病了????
下半年医保基金钱不够了,结果就是各种办法卡病人,不少手术不能再做,上半年可以做几百台,下半年就几十台。当然要是自费,没问题。
耗材也在砍
卫计委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自今年(2017年)7月至11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对医用耗材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工作。所以医院因为最新的专项整治和医改措施,为了不扩大亏损,自己缩减了耗材用量。
一般医疗耗材会有5~10%的加成,在药品加成取消的情况下,这是为数不多的收入了,国务院要求全砍掉。带来的后果就是用的耗材越多就越亏损,所以医院要减少耗材。现在药品加成,耗材加成全砍掉,化验检验项目分割,公立医院的唯一收入来源现在就是挂号费还有就是中药。各家公立都是叫苦不迭。国务院不知道想让医院通过什么来养活自己。
当然也不是不知道,他们是认为医院通过药品和耗材从医保基金拿钱太多。现在医保基金紧张,他们又不敢公然止付或者缩小保障范围,相反还要吹牛说医保如何如何。但背后就卡这些,又不能明说,医保基金不够了,你们别用了。
类似措施还有很多,比如
1.很多公立医院停止专门针对慢行病患者的方便门诊(其实就是开药门诊)
2.减少每次给慢病患者开的药量,甚至压缩到每次去开药,每种只开1盒,无论能吃几天。
3.重新审核慢病专门医保人员、特殊病专门医保人员,剔除一批。
4.有些城市原先鼓励家人互相借用医保卡,现在开始严禁严打。现在的新政是,哪怕是你医保卡余额部分,也不准借给别人用。理论上说余额部分是屁民自己的钱,和公家无关,那也不行。
这些说出来,当然会有人跳出来说本该如此。问题是再结合同步的改革开中医馆不需要执业医师资格了,中药不需要通过人体临床实验了。这就搞不懂了。想干什么?难道真是消灭低端人口。
医保基金,很大部分都是神药的花费。不负担中药中成药,医保立刻就有钱了。目前来说中药不敢说全部,绝大部分都是给医院创收,给医生赚回扣,加重医保负担的。因为现在医院来钱的其他途径砍了,黄桑又好这口,所以变本加厉弄中药。感冒这种不会死的小病,滥开一堆没用的中成药,都是医保名录内的。中药现在不便宜,开一周的中药大几百,甚至上千都不稀奇。有些药,中西药混杂,比如消渴丸,就是中药加格列本脲成分,起作用的是格列本脲,格列本脲极其便宜,但加了中药成分的消渴丸就贵了。
现在行政强制规定培训中医人数,中医中药比例,这个真是胡搞。加上中医不要资格,还要大量重用,中药不需要通过人体临床实验了,这真是一盘大棋。有人说怪话,大举提倡中医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健保负担是真的,死得多死得快。对说这种怪话的,我要说:你错了,因为中药很少单独使用,大部分都搭配西药。
医院各种控比很变态,什么药占比,基药占比,医保占比,超过了就科室自己贴。现在强行有中药占比的要求,但是治病又不能不开西药,于是就捆绑了。现在什么医院都开中药,只要开西药,都要配同样钱数的中药。中药话的钱一般都比西药多,住院输液也是,经常是西药后面跟着一堆不知道干嘛的中成药注射液。等账单下来一看,那堆中成药的价格以一敌十。
当然也有的地方医保是在没钱了,必须降低药占比,砍费用,医院就限制中成药的使用.很多医院中成药不允许进院,中药注射液更是严格限制,这些都是当地卫计委还算负责任的。各地都明白哪里是费用大头,就是海子里的爷不明白。
还有的地方医疗系统搞的二次议价,利润没有给医院,都补贴县财政了。以前,医院进药比如是100,可以卖115,加15%,作为医院的利润,被说成以药养医。现在,医院进药是100,还是卖100,但是给医药公司货款可能是85,也可能是70,看怎么谈判的.这叫二次议价。原本是说补贴给医院的,毕竟医院药房,仓储,都是人,因为这个政策牵头的是地方政府,不是医院本身,钱在谁手里谁是大爷。
教育部为了拍马屁,扩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招生比例。实际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中医,而是名为中医的劣质西医。所谓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实际大部分专业课程是西医的,因为传统中医内容太玄,不实用。但是跟正儿八经的临床医学专业比呢,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到的是低配西医,要求低,人家学7分,他们学5分。然后加上一堆他们自己都搞不清的中医理论,可以了,毕业了,行医去吧。真正能学成的年轻中医,分两种。
1.实际是个西医,只是伪装成中医
2.真的很有心思,很有运气,跟着老中医学了十多年,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中医对于中国相当于禁枪对于美国,见仁见智,咱不多扯。传统中医有他的优势,但是需要另一套训练方法,就是师傅带徒弟,人不能多。一个好中医,十多年就带那么两三个徒弟,徒弟跟着师傅刷经验,最后靠经验来诊断,用验方治病。中医学院,训练出来的都是啥?
当然教育部也不用那么费心,现在中医行医不需要资质了,阿猫阿狗都能上,还培养个屁啊。我一个礼拜没去商场,周末去看至爱梵高,得商场里原来的牙科,现在成牙科+中医了。
最近医改又把检验、影像、病理、康复等等支持科室变成第三方服务。这块成本眼见的又要涨上去。当然改革用意是好的,目前也只能这么说。
现在是小强满脑袋的美国模式,黄桑满脑袋的中医,这俩一叠加,在加上现在就是运动式治国,动不动来个专项,然后就是督察组下来,左手连着纪委右边连着组织部。你说我一身正气,不怕纪委,那好,组织部总能伺候你吧。所以号令天下无往不利。医疗人命关天,这么折腾,总不像是屁民之福。
平心而论,三级医改本来可以成为18大后的一大亮点。
然而,四年多下来呢,说好听点,叫”进展不大”。说难听点,就是“名存实亡”。再看看,这两天出的所谓五亿人有家庭医生的说法,简直像是黑色荒诞剧。
一个不舍得花钱,花香蕉的钱,只能请来猴子。另一个呢想方设法的往私有化上领。
按11的套路,下面估计还是走运动式医改的套路,安徽省已经有多个地市成立医改办,由市长亲自抓。纪委督察巡视套餐跟上是迟早的事。又是一地鸡毛。
还是同样的疑问,钱都到哪儿去了?都花去打印巡视材料了?不应该啊。
还有教改的隐患也是蓄势待发,只是离民生远一点点,估计火头会小一点。
爷们不算账
医改归根到底是要从政府腰包里掏钱出来补贴。结果政府不想掏,又要面子,弄德政。最后成这样了。
煤改气没小强啥事,到现在强丽海关于煤改气屁声不滋。这个医改是两位爷合作的。严格兑现承诺,那政府是真没钱了。
公立医院受限太多,病房、手术室规模都受限。医生靠财政收入确实太低,然后想法子把各类医院创收口子堵上,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个黄桑对付公务员还能理解,对付专业人士,那只能逼着医生去私立医院,或者大家不学医。关心的可以看看现在医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
这不,开放性骨折,不给镇痛药,回家忍着去。问题好多药,还成处方药了。
这个倒还主要不是现核心的锅
类似经费不足现象不是今年才有。而且不止医保,社保一样。都是现吃现收,大环境是中国老龄化加速,几年前缴费的变成要钱的了,一出一进,加上全覆盖,钱就不够了。
而且今后会更紧张。一方面可以拉来交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可以通过增大覆盖面拉来的人也没有了,而老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已经不会有过去几十年的速度。
但还是可以在效率提升上下功夫,不要动不动搞个运动。长期看,私立医疗会加速发展,在钱面前生命越发不平等。核心的民望几年后会消耗在也应消耗在这上面,而不应该现在就耗在赶人和煤改气上,十分不值。
所以,个人而言还是趁年轻多锻炼,减少个人压力也减少对医保压力。另外,医保成本是普遍问题,发达国家的也大都建立于二战后的景气阶段,现在很多也是破产状态。
在另一个帖子里表达过类似观点,个人感觉08奥运是中国始于抗美援朝的为期60年周期的一个阶段性的顶点和拐点,现核心接手后本想更近一步,没成想之后国内国际各方面结构性矛盾接踵而至,很多追起来都是几十年的老根,利益集团还可以敲打,这些问题不少就是积重难返。新周期看来要始于伟大斗争了。目前结构不调整而想进一步逐梦可能性不大。就是老话:月满则亏。
搞运动是现在开始的
医保基金亏空,然后被财政兜底,这个一直是这样。
现在的新规是去年底,财政部、人力资源部、卫计委联合出台一个《关于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发挥医疗保险基金控费作用的意见》。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全面实施以总额预算为基础……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激励约束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用,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
“重点对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情况及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等医疗行为进行跟踪监测评估”。
今年第一年执行该文件规定,雷厉风行。制定了考核指标。在总分100分的考核指标中,30分是“辖区内所有公立医院费用增幅”。具体标准是:增幅较上年下降(或增幅上升,但未超过当年GDP增幅2个百分点)即得全部分值,下降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1分,上不封顶。增幅超过当年GDP增幅2个百分点,且较上年持平或增加,不得分。也就是说超过GDP增幅2个点,这30分就没了。
这么强调控费,今年又把大批中药放医保名录里了,提高报销比例,中药费用占比上涨,到年底,卫计委,财政部强调下执行去年文件不打折。然后就出现了年底医院不敢使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和不敢开药的情况,考核指标在这里,谁愿意突破红线被摘乌纱帽呢?
最近大家在热议医保报销年底紧张的问题,有人也提出了医保基金是否已经亏空甚至崩盘的问题。
先说后一个问题。医保资金属于社会保险资金的一部分,《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所以,医保基金是否亏空甚至崩盘这个问题不是普通老百姓考虑的,是财政部门应当考虑的。而且从历史上看,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和范围不断提高,从这个动态的进程看,几乎医保基金无时无刻不在亏空,然后被财政补贴所弥补。政府的预算信息都是公开的,我随便举两个例子,一是北京市,2016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3452.8亿元,支出2502.1亿元,财政不需要对社保基金进行不补贴;二是云南省保山市,2017年的预算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96569万元,支出安排570315万元,社保基金收入中,财政补贴收入169592万元,转移收入1618万元,两项补贴占到预算收入安排的28.7%。从现实运行情况看,除个别特别富裕地区外(这些地区也就是传说中的“几个省养全国”),其他地区几乎都存在财政资金补贴社保基金的情况。社保基金或者说医保基金的“亏空”或者“崩盘”因为有财政垫底,所以不存在冲击社会运行的危险。还是以保山市情况为例,市级财政对社保基金的补贴占市级财政一般收入的30%上下,的确给地方财政带来了一定压力。
这种给财政带来的压力就成为财政等部分倒逼医保基金控制费用的动力。2016年底,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发挥医疗保险基金控费作用的意见》。从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三个部委关心的是“控费”。文件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在地方执行层面第一年执行该文件规定,一些操作程序和内容不熟悉的情况下,势必将对医保报销产生“从紧”的影响。文件还规定,“全面实施以总额预算为基础……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激励约束和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用,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特别提出,“重点对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使用情况及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等医疗行为进行跟踪监测评估”,这几条规定对当前大家热议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了很好的说明。
此外,这个文件还制定了考核指标。在总分100分的考核指标中,30分是“辖区内所有公立医院费用增幅”。具体标准是:增幅较上年下降(或增幅上升,但未超过当年GDP增幅2个百分点)即得全部分值,下降每增加1个百分点加1分,上不封顶。增幅超过当年GDP增幅2个百分点,且较上年持平或增加,不得分。在其他任务目标不一定能够完全得分的情况下,控制费用增幅这30分显得尤为可贵。做别的工作需要耐心细致,压费用还不是雷厉风行吗?
然后就出现了年底医院不敢使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和不敢开药的情况,考核指标在这里,谁愿意突破红线被处分呢?
因为自己是做医药行业的,对各类政策性的限制还是比较敏感的。在第一家公司熬了好久,终于可以自己负责一个产品了,刚开始也是踌躇满志,预算不多,只有一个大的系列活动,其他的就是一些专家拜访balabala,一年四百多万的费用,还是挺爽的,毕竟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当年6月,国家出辅助用药目录,我负责的产品名列其中,刚开始不知道有多大影响,国家的目录写的比较含糊,只是出了目录,出了大概的管理细则。之后各省开始不断推出自己的辅助用药目录,目录里的药只会更多,不会减少,每个省都有我的产品,再看后面的限制,简直丧心病狂。给的唯一用法不能实行,当时做了很多工作,出了很多证明,找公司,找医生,最后没办法,只能看销售的能耐了。之后就是各种电话打给我,有的因为辅助用药把产品踢出来,有的因为超量把产品踢出来,超量这个事特别逗,医院会把每个月销量最高的几个产品踢出来,也不知道谁出的龟腚。每天掉一两家医院,几个月销量低迷,一方面是自己指标达不到,拿不到钱,另一方面,自己折腾这么久,实在舍不得。其实会不太理解,既然出了医疗保险,药企挤破头都要进,进去了就各种限制。之后再找工作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个负压引流冲洗敷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技术好,实用性也很强,当时由于有了其他offer,就没去这家,只能说,还好我选择对了,如果去了这家,估计可以直接辞职了。各种对药品,耗材相关的限制这个非常可以理解,毕竟医保费用有限,但是发各种龟腚的时候可不可以征求一下临床医生的意见,什么是真的是救命的,对患者好的。耗材不用,那引流用纱布?缝线用鱼线?少盖点政府大楼,多关心关心平民老百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没有的人,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好吧。嗯,说的就是我
是福是祸要看对谁来讲。之前讲四个人打麻将,四个方面,患者,医生,政府,药物器械商,马上又要进场一个,商业保险公司。首先看一下这个政策会产生的后果,联系前一段国家放开多点职业,鼓励民间资本办医院,国家的目的再明白不过,就是要向西方的医疗模式学习。通过限制药物和器械,保证公立医院不能再进行高端医疗,只负责基础医疗服务,负责买不起商业保险看不起高端私立医院的穷人的医疗服务,一句话,公立医院就是负责兜底的,保证穷人病了有地方看病,可以走社保报销最基本的费用,但不能享受先进(昂贵)的医疗服务。至于大部分中产和有钱人,他们肯定想享受高端点的医疗服务,这部分服务未来要交给私立医院,价钱会很昂贵,商业保险报销或者全自费。公立医院负责保底(维稳),私立医院负责治病的模式就建立起来了。这是福是祸呢,要分对象:1.政府医疗支出减少了,医保亏空得以扭转,大大的好事。2.医生分两种,一种是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会从公立医院跳槽到私立医院,收入会暴涨,回归到市场定价,社会地位大幅提高,好事。另一种是东郭先生型的,在目前大锅饭的公立医院还可以滥竽充数,改革之后就会原形毕露,留在公立医院为底层民众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对这部分医生来说,坏事。3.药物器械商营收会减少,毕竟公立医院无法报销,私立医院价格高昂,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因为有国家医保报销就过量开过量用,对药物器械商来说,坏事。4.患者也分两种,一种是穷人,买不起商业保险,看不起昂贵的私人医院,对这部分患者来说,以前有国家医保的时候他们是医保的补贴对象,能够花很少的钱享受到公立医院高端的医疗服务。医改之后,当然还可以到公立医院花比较少的钱看病,但公立医院没有好医生了,也没有高端耗材和药品了,花钱少享受差服务,对这部分患者来说是坏事。另一种患者是中产和有钱人,他们可以购买商业保险,去私立医院,花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比改革前要花更多的钱,好处是没有那么多人排队,医生的态度也会很好。并且他们不需要通过缴纳国家社保去补贴穷人了(这一点对于经常健身生病较少的人来说也是利好)。患者是最大的一个利益群体,表面上来看是巨大的坏事,因为以前廉价而又高端的医疗服务一去不回了,以前二十块钱挂的专家号可能改革后,去私立医院找同一个专家要两百块钱了,并且需要购买昂贵的商业保险了,手术费用诊疗费用会涨价,可能是成倍地上涨,看病花费增多了。但从长远来看,以前是一种畸形的不合理的定价机制,通过剥削医生的劳动价值来补贴患者群体,作为医疗中提供服务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得不到合理的阳光收入,必定会通过回扣等其他方面来补偿,这种模式不合理也不可能长久。5.商业保险公司这个可能是最大的赢家,或许是下一个风口,可以考虑持股。总而言之,这段时间政府一直在吹风的鼓励民间资本办医,放开多点职业,鼓励私人诊所,还有减少公立医院医保报销目录,限制医保额度,都是这次医疗改革的一部分,根本原因在于医保亏空,国家不愿意再担负人民的医疗支出了。这种改革本来也是应该的,毕竟医疗费用是个无底洞,发达如美国,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医疗模式,医疗也是引起民众巨大不满的。但是国家玩了个阴招,一方面CCTV大肆宣扬全民医保,医保已经覆盖超十亿人口,绝口不提这种大饼摊得有多薄,让民众产生巨大的期望和幸福感,嗯,对,幸福感,另一方面对医院医保目录不断减少——很多药不能进入报销目录了,医保额度进行限制——下半年要超过医保额度了,不能报销了,超额度你们医院自负,但是你也不能拒收医保病人,,这,这,这不是耍赖皮吗?然后,结果就是,临床一线医生又要受到一波病人的质疑、辱骂,病人会觉得国家政策那么好,都被你们这些蛀虫给念歪了,再一次成为卫计委的替罪羊。这也是知乎医生不高兴的地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