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财主
身边很多人都在感叹:
“钱好难赚啊!
为啥我们会感觉钱难挣?
很简单啊,比方说我去年挣10万今年挣8万,挣钱比去年少,那就是钱难挣了呗!
还会有人说,如果我今年收入的增长速度不比去年,去年收入增长了2万,今年收入仅增长了1万,那就是钱难挣了!
的确,除了对那些中彩票的人来说,不管什么人,钱都很难赚,但从宏观上来说,我更关心的是——哪个群体拿走了大头的增量财富,从而导致其他群体收入相对减少。
一般而言,某个经济体某年的GDP,就可以代表着这个国家一年内完成的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总和,兜兜转转之后,也就代表着整个社会每个人从别人那里得到的“钱”的总和。
正好统计局、央妈和财政部都公布了中国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数据和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做个对比,分析一下市场上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
(1)
先看统计局近三年来的半年数据。
2018年上半年我国GDP为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
2017年上半年我国GDP为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
2016年上半年我国GDP为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
很严谨的来讲,因为我们在对比去年的货币收入是不是增长的时候,其实并不考虑通货膨胀,所以还不能直接使用“可比价格”的增速,而是要使用名义GDP的增量。
2018年上半年的GDP实际增量为37471亿元,名义增速是9.8%;
2017年上半年的GDP实际增量为40853亿元,名义增速是12%。
也就是说,全社会平均的话,每个人2018年上半年挣到的钱,应该比2017年上半年增长9.8%,2017年上半年相比2016年上半年,应该是12%,如果低于这个增速,就是“被平均”的一方;如果收入高于这个增速,那就是在财富分配中占了便宜的一方。
(2)
再来看央妈公布的截止2018年6月、2017年6月和2016年6月的社会融资余额数据。
2018年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3.27万亿元,同比增长9.8%;
2017年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
2016年6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47.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央妈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社会融资总额”,这代表金融机构给全社会提供人民币信用总量,可以算作金融机构为整个社会所释放出来的资金量。
我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又在意料之中的结果:社会融资总额官方公布的增长速度居然恰好等于GDP的名义增速——央妈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社融规模增速分别是9.8%和12%,但如果按照其公布的数据计算,增速分别是4.9%和18%,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最奇怪的是,这两个央行公布数据,均与当年统计局公布的名义GDP增速相同,真是怪哉怪哉!
金融机构给全社会提供融资,当然不是免费提供,所有的融资都要收取利息(手续费、服务费之类的全部按照利息计入),这些利息收入中,刨除支付给企业、居民和央妈的存款利息,其余的就转化为金融机构的资产和利润。
为简化期间,我们假定所有金融机构得到资金的成本均为一年期存款利率(目前是1.5%),而贷款出去的融资利率均为一年期贷款利率(目前是4.35%),加上上面的数据,就可以测算201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的收入相比2017年上半年的情况和增速了。
计算出来,作为一个整体的金融机构2018年上半年的收入如下:
2018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收入5.22亿元,相比去年增长4.9%;
2017年上半年,金融机构收入4.98亿元,相比去年增长18%。
嗯,收入增速从18%变到4.9%,为什么金融机构觉得今年钱特别难挣,你现在该明白了吧?
(3)
重磅的财政部数据来了。
2018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中央收入49890亿元,同比增长13.7%;地方本级收入54441亿元,同比增长8%。这些收入中,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14.4%;非税收入12702亿元,同比下降10.8%。
我曾经提到,“公共预算收入”并非中国财政收入的全部,还有很大一块儿没有被包括进来,这就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包括卖地收入等都被包含在这里面。
2018年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23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922亿元,同比下降1.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9315亿元,同比增长39.6%,这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
财爸的数据这么多,为了避免你看花眼,我将2017年上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整理成了表格。
尽量简单一些,我们就把最大头的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当然不止这些),给当作中国财政收入的全部来进行统计:
2018年上半年,政府财政收入总额为13.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60%。其中,中央政府收入为5.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9%;地方政府收入为8.38万亿元,同比增长17.27%。
2017年上半年,政府财政收入总额为1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2.93%。其中,中央政府收入为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97%;地方政府收入为7.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7%。
(4)
基础数据列举和估算完了,该解释到底有没有“钱难挣”的现象了。
在讨论宏观金融杠杆的时候,大家通常将社会分为4大部门——
政府部门(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金融机构(隶属于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机构);
非金融企业(通过购入原料生产商品并创造财富);
居民部门(通过消费和提供服务完成财富生产和循环)。
按照通常的理解,政府部门并不真正创造财富,他们是分配财富蛋糕的人,而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并获取资金收益,只有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通过生产、消费和服务真正创造财富,所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讨论是可以的。由此可以判断,整个社会上的钱,到底是难挣还是不难挣。
用GDP总额减去中央政府收入、地方政府收入、金融机构收入,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测算非金融企业+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速如何,具体见下面的这个表格。
根据上表,作为一个整体而言,企业+居民的挣钱相比2017年上半年是增加的,但是,其增长率仅为7.8%,不仅低于GDP名义增速(略高于实际增速),更是远远低于政府部门收入增速。
这也不是一年的情况,2017年上半年企业+居民的收入增速为10.18%,而名义GDP增速为11.99%,一样远低于政府和金融机构。我曾经写过一篇讽刺性的文章“恳请祖国对我们增税”,就描述了中国在过去20年财政收入一直都远大于居民收入增速和GDP增速的情况,看来直到现在这一现象依然没有什么改观。
政府收入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这对于整个中国未来发展的经济活力而言,绝非什么好事情。
金融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作为一个整体,其2018年收入增速遽降(仅有4.9%),但其2017年的收入增速却高达18%,远超GDP名义增速。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社融总额连续多年高速扩张,过去的很多年里,金融机构整体收入水平增速和政府收入增速一样,都远大于GDP增速。
从社融总额增速急剧下降来看,2018年也许才是中国真正对金融机构的去杠杆之年,金融机构过去多年躺赚钱的好日子,很可能在2018年彻底结束。
还要说明的是,2018年上半年企业+居民挣钱平均7.8%的增速中,那些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巨型国企央企,其2018年的收入增速远远高于一般企业和居民收入,而诸如腾讯、阿里、百度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收入增幅,也远远大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例如,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国有大型钢铁企业2018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速大都在50%以上,部分甚至超过100%——所以,企业+居民,连这个7.8%还是有很大“被平均”的水分,很多普通企业收入增速很可能低于5%甚至接近于0。
钱难挣,看来是真的——虽然说,因为持续信贷扩张,居民+企业今年挣钱绝对额比去年少的情况还没有出现,但从实际的财富占比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持续下降的。
最后要强调的是,我的这种估算,全部都是明面上公开的统计数据,丝毫没有考虑经济下行时期,政府项目以及国有金融机构中的各种寻租成本增加,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我想居民+企业的赚钱,实际上更难……
———-
说明:GDP有三种核算办法
1)生产法:GDP=总产值-中间投入=各行业增加值总和;
2)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净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固定资产折旧;
3)支出法: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中国的GDP统计采用的是第一种核算办法,但我在本文中将其转换为第二种,将利息当作金融机构收入,工资+企业净利润+固定资产折旧当作居民+企业的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土地出让金,则视作税收+土地租金(个人和企业持有的房产租金计入企业与个人收入),然后进行本文的估算。
若有时间,我将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一下7.8%这个企业+居民挣钱增幅中,居民占多少,而不同类型的企业又占多少,从中你就会发现,为什么大多数“小微企业”这两年都在喊着挣钱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