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上的独立卖家向亚马逊员工购买包括消费者信息在内的机密数据
亚马逊公司正在调查其内部员工受贿后泄漏机密数据的问题。
亚马逊称公司对这种行为“零容忍”,并且正在进行“彻底调查”。
删差评、提供邮件地址及内部信息
目前,亚马逊上销售的商品中大约一半来自第三方卖家,目的是使这个电商巨头能够提供更多商品种类。
亚马逊对同一类产品的排序基于消费者点击率、销量、评论数量及质量等因素。一些独立卖家希望自己的产品在亚马逊上获得更高的排名,他们除了采取发布虚假评论及刷点击量等违规手段外,其中一些人希望贿赂亚马逊员工直接改动决定其产品排名的信息。
连接独立卖家和亚马逊员工的掮客应运而生。一位在中国从事掮客生意的人士称,他一般通过微信联系二者,亚马逊深圳的员工主要提供如下服务,并收取80到2000美元不等的回报:
删除产品的负面评论,每条大约300美元,一般中层员工有此权限;
提供特定顾客的电邮地址,卖家借此可以联系消费者要求其撤销差评,亚马逊一直禁止这种做法;
亚马逊内部的统计信息,包括搜索关键词等核心销售相关的数据。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5月亚马逊总部得知其中国分公司发生上述事件后着手调查,并快速行动,对参与违规操作的卖家采取终止销售账户、扣留资金、采取法律行动等措施;对相关员工进行处分、解聘,以及潜在的法律和刑事处罚。
前车之鉴
发生在亚马逊的违规事件并非电商领域的首起该类事件。
亚马逊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阿里巴巴在2008年至2011年就发生过更为严重的类似事件。
2011年阿里巴巴爆出B2B平台"中国供应商"欺诈事件。当时阿里巴巴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会员缴纳的年费。“中国供应商”是会员分类之一,它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拓展海外的市场的各项服务。
然而阿里巴巴发现,有2326家“中国供应商”的会员涉嫌欺诈外国采购商。而且问题是从2008年逐渐开始累计的,当时有商家在论坛上爆料由于信赖阿里巴巴网站上的拥有“中国供应商”认证的卖家,就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1万元的押金,支付押金后,却久未收到货物,最后发现卖家消失。随着时间的累计,国外至少有两个网站汇集了600个受害者的投诉,并引发阿里巴巴启动内部调查。
马云也面临员工廉洁性的问题
最终调查的结果令人惊讶,马云在一封邮件中称,近百名阿里的销售员工,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在明知对方是骗子的情况下与之签约,甚至有些销售员还会协助骗子公司加入这个平台。
处理结果是,阿里巴巴B2B的CEO卫哲,COO李旭辉辞职,其余从副总裁到员工,超过百人被解职。
亚马逊与阿里巴巴都面临类似困境。分析人士称,作为一个海量交易平台,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基层员工虽然级别并不高,但掌握的资源,量化成货币相当可观,所以对基层员工而言诱惑很大,但任何作弊、不公的行为对卖家和用户的影响都可能很大,也就对平台造成伤害,因此电商平台化、规模化必然带来如何保持员工廉洁的难题。
来源: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