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媒体披露,即将可能实施的第二波中美关税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这批中国商品涉及2000亿美元,比第一批课税名单高出四倍。另外,中国显现避开欧美紧张应对中国收购大型关键企业的压力,开始对西方小型企业感兴趣加大收购行动。然而,韩媒披露,在贸易战愈演愈烈之际,中国的消费停滞,实体经济增长放缓,资金紧缩等现象不断加剧。其中一大明显的迹象表明中国或将迎来经济危机。
第二波中美关税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
法广9日转载法国世界报报道,称前欧洲央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顾问认为,就目前而言尚未构成冲击,七月份与八月份美国公布的首批课税名单主要针对的是高科技产品,这类产品美国很少从中国进口。但是,即将可能实施的第二波关税将会产生冲击。这批中国商品涉及2000亿美元,比第一批课税名单高出四倍。况且,特朗普还威胁将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增课关税。
第二批清单主要涉及含金量不高的产品,以及一些美国依赖中国的领域。华盛顿希望借此开发其它的美国相对而言可以控制的供货渠道,比如墨西哥和越南等国。也就是从这一视角出发,美国不久前宣布,与墨西哥达成新的自贸协议。在美国这一绕开中国的战略框架下,墨西哥扮演的角色要比加拿大重要的多。
至于越南,这个国家的对外出口七月份突然大跃进,似乎很偶然。现在需要查清楚的是不是中国商品经由越南进入了美国。对美国而言,检控产品来源地,墨西哥要比越南容易得多。与一些公开的表述相反,美国政府在产品来源地的问题上,正在实施一套真正的战略。
瑞士新闻:中共低调收购西方中小科技企业
法广引述瑞士新闻报道称,现在中共将目光投向西方小企业。而且中国投资商在国外收购企业的趋势似乎没有停止的势头,这是瑞士大银行瑞银预测的结果。
据瑞银亚洲业务负责人及投资银行专家Eugene Qian对记者说,“我觉得这种趋势不会终止。”
中国宁波继峰意欲收购德国巴州汽车配件商格拉默(Grammer)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及产品质量,目前许多西方公司都在寻找合作伙伴或收购商,虽然经过2015年、2016年的高峰期之后,2017年中共的收购幅度有所收缩,但今年仍呈现出平稳状态。
据报道,中资收购了瑞士的先正达;德国的库卡(Kuka)机器人制造公司及汽车座椅制造商Grammer;但中共的这些大手笔并购在西方社会的反响并不完全积极,而且还引起了政治上的争议。现在中共将目光投向西方小型企业,旨在为其提高销售量和创收。瑞银亚洲业务负责人Eugene Qian表示:“总体来讲,‘经济理智型’收购增多,因为就算是中国,财政也不无止境。”
中国或将迎来经济危机
9月8日,韩国《中央日报》报导,今年1月至7月,中国的不履行债务规模为321亿元人民币(下同),2016年不履行债务规模最大,为385亿元人民币。
报导说,中国2018年前7个月的不履行债务规模接近2016年,规模已经创最新记录。现在中国受资金紧缩影响的主要是民营企业。
8月20日,中国最大的民营能源企业,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CEFC)子公司,上海华信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1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未按期足额偿付本息。
7月份,永泰能源拖欠了114亿元的证券债务;5月份,中国电池制造业中排名第三位的动力电池明星企业深圳沃特玛资金链断裂,公司停产;2月,手机供应链巨头欧菲科技被金立欠款超6.2亿元。
中国大大小小的银行,大多数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国企借钱,最背后有政府撑腰阻挡损失,可以保证银行的收益。但民营企业则〝自生自灭〞,〝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找高利率的影子银行〞。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火车头作用的民营企业面临生产效率停滞、工资上涨等问题,企业投资和民间消费也出现萎缩。
除此之外,近期人民币汇率也不断下跌至今年的最低水平,股市一路下走,中共央行年内三次降准,向市场释放约上万亿人民币。中共智库一个名为《警惕出现金融恐慌》的内部报告日前在网上流传,但很快就被删除。
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