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议员萨尔玛·奥特拉吉安(Salma Ataullahjan)和保守党国会议员加内特·吉尼斯(Garnett Genuis)2018年10月25日——在加拿大参议院通过打击贩运人体器官的法案S-240两天后,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该法案将被送交国会,并有望成为法律。
S-240法案修订了加拿大《刑法典》和《移民和难民保护法(贩卖人体器官)》[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 (trafficking in human organs)]的法案,内容类似于吉尼斯2017年提出的法案,被参议员奥特拉吉安引入参议院法案,以期加速立法。
定义新罪行 打击贩运人体器官 获跨党派支持
奥特拉吉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该法案修订了《刑法典》,对与贩运人体器官和组织相关的新罪行进行了规定。”
“它还修订了《移民和难民保护法》(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规定加拿大不能让参与贩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永久居民或外国公民进入加拿大,如果移民部长认为他们从事任何与贩运人体器官有关的活动。”
吉尼斯议员在25日的发布会上说,这项法案得到了不同政治派别参议员的大力支持。根据事实,不同党派的议员们在过去提出了类似的法案,这项法案获得了跨党派的支持。
他说,“我提交的类似法案,C350是对自由党议员鲍里斯·瑞兹纽科斯基(Borys Wrzesnewskyj)法案的附议,因此我们很高兴看到跨党派的支持。”他提到,除了瑞兹纽科斯基过去曾引入了类似的私人成员法案外,加拿大前司法部长欧文·考特勒(Irwin Cotler)也提出过相关法案。
“这项法案不是一党的倡议。尽管如此,我们仍未听到政府在这方面的立场。我们希望他们能做正确的事情,并支持该法案。”
他说:“我向所有党派的议员发出的呼吁是,这是一项良好的人权倡议,是一项非党派性的倡议,这是需要做的。让我们挽救生命吧,让我们确保它在下次选举之前完成。”
中共强摘器官严重 法轮功学员是主要受害者
通过这项法案之前,加拿大参议员们听取了有关团体的意见,其中包括对器官贩运问题展开调查的人权活动家。
前国会议员兼亚太司司长David Kilgour先生5月出席了听证会,他强调了中国局势的严重性。Kilgour表示,现在,世界上196个国家中,只有一个国家,以政府方式运作这一贩运——在中共操控下的中国,受害者中没有幸存的。
他表示,重要的是要区分,在某些城市隐秘发生的事件和类似中国发生的国家级事件。
根据 Kilgour和温尼伯人权律师David Matas的调查,中共一直在大规模从良心犯身上获取器官——主要是法轮功学员,这些行为助长了对中共官员有利的上亿美元的业务。
Matas也在听证会上发言,他说,在1999年中共开始迫害法轮功之后,中国的器官移植人数迅速增长。
Kilgour、Matas和美国调查记者、作家Ethan Gutmann在2016年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每年至少有6万例器官移植在中国发生——远远超过中共当局援引的官方数字1万。
“算起来,这意味着在中国,每天大约150人因器官强摘被杀害。在这些行动中,没有幸存者。”Kilgour说。
Matas说,这项立法还将对参与强迫器官摘取的中国医务人员起到威慑作用。
他说,参与器官强摘的人不能进入加拿大,而且这些人会被起诉。如果被允许进入,这意味着他们会被起诉。“即使被起诉的人数很少,也会发出(警告)讯息。”
参议员一致通过立法制止活摘器官
多位参议员表示,加拿大应该有自己的立法,以打击强摘和贩卖器官。参议院人权委员会主席Wanda Elaine Thomas Bernard 说:“关于在中国发生的强摘器官一事,所提供的证据令人信服。这个立法可以使加拿大人不涉其中。”
参议员Thanh Hai Ngo接受采访时说:“这个法案会阻止很多加拿大人去中国移植器官,那里用的多是(活着的)法轮功学员的器官。”
参议院人权委员会主席Wanda Elaine Thomas Bernard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需要确保与贩卖器官有关的各个方面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每个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参议员Jane Cordy表示,多次看到法案由自由党和保守党提出,但是未能进一步推进,她说,“必须反躬自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采取立场,做一些事情。’”
她补充道:“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认为,有时我们在加拿大作壁上观,认为不会影响我们,但当我听到多伦多一个医生让50个病人去中国移植器官,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刺耳的。”
Cordy引用的是Matas报告中的例子,多伦多St. Michael’s Hospital医院的一名医生的50个病人去中国接受了器官移植。
包括台湾、以色列、西班牙、意大利和挪威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通过了限制其公民在国外接受器官移植的立法。
来源:正见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