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星期二

股市大涨的背后—M2保八和汇率保七

作者:凭栏欲言

01

10月19日稳定发展委员会对外宣布的稳定市场、完善市场基本制度、鼓励长期入市、促进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扩大开放等五方面政策,要快速扎实地落实到位。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要加快工作节奏,政策成熟后立即推出,推出后狠抓落实。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近期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督查,确保落实到位。

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重点分析经济金融形势,研究做好进一步改善企业金融环境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多部门联合发声的背后是自10月8日开始,两市连续大跌,鉴于中国股市几乎无股不压的现实,股权质押风险已浮出水面,金融风险山雨欲来风满楼。

10月19日周五,沪市大涨2.58%;

10月22日周一,两市延续涨势,上证综指涨4.09%,深证成指涨4.89%,股权质押风险暂时得到缓解。

一个完美的政策市。

有一点需要吐槽的是,中国的股市向来都不是为了股民服务的,而是为了企业融资服务的。

在中国的股市环境中,股民地位低下,股权融资常被视为零资金成本融资,有一个词叫上市套现,值得细细品味一下。

扭曲的制度不可能没有任何后果,在股市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用脚投票将是常态;

而即算股市制度得到改变,鉴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也不可能在雨天看到烈阳。

未来的股市必将仍是阴雨连绵。

02

中国经济目前有两个着重力保的重要数据;

其一是汇率保七,另一个则是M2增长率保八,2018年全年间都在为维持M2增长率在8%以上而努力,为了维持M2增速,央行在年内已经进行了四次降准。

央行竭力维持M2增速是为了完成全年GDP增长6.5%的指标,只有适当的经济增速才可维持债务链不断链,完成去软着陆。

自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宏观负债率迅速上升,自2008年的140%到2017年已至260%。而过去十年间经济增速保持在6%-8%之间,典型的以货币来推动经济增长。

而想继续以货币增发推动经济增长来完成去杠杆任务,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悖论。

从近代金融历史来看,1980年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日本资产泡沫的破灭、1997亚洲金融危机,直至2008年次贷危机,都以付出惨重的代价,从而实现杠杆率的降低和生产要素价格下降。

可以说,没有去杠杆的剧痛,也没有经济活力的重新焕发。

道理其实很简单,不简单的是去杠杆的剧痛落在谁身上,政策制定部门肯定不想落在自己身上,那最终只能看是谁最没发言权。

03

那有没有和风细雨的去杠杆?

答案是有。

1997中国就曾经实现了和风细雨的去杠杆,债务在高经济增速中逐步得到稀释,实现了杠杆率的降低。

为何1997年的中国可以实现和风细雨的去杠杆,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却不行?

来自于劳动生产率提升空间。

科技是劳动生产率的天花板,其界定了资本的投资边际;

劳动生产率存在三个要素(土地、人工、资本);

在到达投资边际之前,资本量是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参数。

例如农夫使用铁铲翻土,科技发展后,拖拉机出现,拖拉机翻土效率明显高于铁铲,这就是劳动生产率天花板升高。

而是否能给农民配置拖拉机则是资本决定+-的,没有资本投入就买不起拖拉机,有科技也无法提升劳动生产率。

另一个影响因素则是一个工人不可能同时使用超过一台拖拉机,给每个工人配置超过一台以上的拖拉机只会形成资本的浪费,无法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这是投资的边际。

科技提升——劳动生产率上限提高——企业可以用更便宜的成本生产产品,盈利增加——资本跟进进行投资——增加了对人工的需求——带动人工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带旺了消费需求。

资本投资带动的需求与消费带动的需求共同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空间决定了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温和去杠杆的关键因素。

当科技停滞不前、资本也不再稀缺、投资接近边际,企业的盈利状况就会停滞不前,投资意愿随之下降,很多为资本投资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人工需求随之下降,人工工资趋于停滞,进而消费需求下滑,经济高速增长期即会结束,进入一种经济新常态。

1997年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尚属于一个类真空地带,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资本也较为薄弱。

由于1997年之前的中国与外部世界交流较少,科技提升缓慢,资本存量较低,当参与国际分工之后,科技大幅提升,大量外部资本涌入,带动中国增长速度长期超过GDP增速,约为GDP增速的2倍左右,迅速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战后德国与日本、7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97年之后的中国,都有过这么一段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经济的高速发展稀释了债务,从而实现了和风细雨式的去杠杆。

然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已经处于前沿,突然提升的可能性较低,其资本存量较高,投资效应已趋于边际,从而无法突然提升劳动生产率使得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长部分覆盖不了债务增量,去杠杆模式只能是以疾风骤雨式。

而目前,中国已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科技水平突然大幅提高的可能性较低,资本存量已处于较高水平,投资趋于边际,已不存在劳动生产率突发性大幅提升的可能,自然也就没有了和风细雨去杠杆的可能性。

未来去杠杆必然是疾风骤雨式的。

04

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十次专题会议,随之而来的,是央行重启已暂停十余个工作日的公开市场操作,10月19日,净投放300亿元,22日,央行开展了1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全部实现净投放、为连续第二日净投放,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维持原状,确认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并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

央行的背离操作带给汇率外储越来越大的压力,汇率距离破7的距离越来越近。

由于中美国债收益已经近乎持平,而汇率预期则已完全反向,美元趋升而人民币趋贬,资本市场资金流入流出渐趋不平衡,国内利率对资本流入已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据中债登与上清所数据,9月份境外机构买债增量大幅下降93%,而央行公布9月末外汇占款余额则减少近1200亿元,降幅扩大,资本流出加速。

而汇率一旦破七,羊群效应还将使得资本流出继续加速。

由于资本流出加速的影响,央行降准幅度越来越大,对资本市场的提振效果持续时间却越来越短。

货币宽松带给资本市场的支撑力度受到资金外流影响渐趋失效。

05

无论投资或消费,其消耗的是都是真正的财富而非货币,印钞票不创造任何价值,其只通过稀释财富,改变了财富的配置。

消费的本质是财富的互换(以货币作为媒介),从这点上即可以理解到,货币政策是无法增加有效需求的。

经济增长依赖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背后是企业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货币刺激政策。

10月17日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中,2.21万亿元的社融总量数据靓丽,然而剔除口径更改(新口径将地方发行的7389亿专项债计入了社融),9月社融总量为1.47万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值。

由余额宝利率连创新低即可看出,银行间资金流动性充裕,而旧口径下社融总量却远不及预期,显示制约商业银行信贷的不是资金,而是缺乏低风险稳收益的可贷项目。

地方政府大规模的专项债发行也与实体经济形成竞争,使得可贷资金更多的流向刚兑的地方政府债务,而不是实体经济,社会实体融资更加困难。

而地方政府的高债务只能是用未来更高的税收来弥补,这是为何减税呼声极高却推进极慢的原因所在。

未来的高税负则会继续打压内需,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拖累。

减税,任重而道远。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