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金融智库近日披露,中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正在下降,民众因对风险资产采取回避态度,将资金却越来越多的投入货币基金。美媒则表示,中国消费增长放缓等疲弱的经济数据或将对第四季度GDP增速带来压力。中共体制内学者分析,在对华贸易政策上,川普政府联合各国采用〝封锁战术〞,直击北京要害,中国经济内外交困,北京若不做出让步,恐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
钱到底去了哪里?
11月13日(周二),中共央行公布,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970亿元,创下2017年10月以来新低,并低于此前路透8620亿元的调查中值。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目前企业融资意愿弱,借的多是短期且利率更低的票据融资。
陆媒《投资者报》11月12日报道,据统计,2018年三季度货币基金规模(净值)已增加至近9万亿元,占全部基金比重已高达67.46%。
货币基金一向以收益稳定、流动性强、购买门槛低、资本安全性高等特点著称,这也是其在证券市场低迷时广受追捧的主要原因。
四维环球金融智库9月25日发表研究报告,尽管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走低,但资金却越来越多的进入货币基金。近几个月,货币基金迎来高速增长,截至7月底,中国境内发行的货币基金规模已超过8.6万亿元,占整个公募基金规模逾六成,单月增幅来看,整体公募基金7月环比增长超1.1万亿元,而其中约9300亿元来自于货币基金。
报告认为,目前,货币基金虽不挣钱,但最近两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演变,投资者风险偏好非常低,他们对于风险资产采取回避的态度,从追求高收益到追求安全,是居民投资心态的一大转变。这就是说,如果央行不停止货币宽松和低利率政策,资金就只能选择进入货币基金,不会在意极低的收益率。
报告认为,中国目前遇到的是资金进入货币基金市场的空转,如果央行继续投放货币,把利率打至极低,资金仍然不进入实体经济,那么就真的会遇到流动性陷阱,那样的话,央行就真正遇到了挑战。
疲弱的经济数据将拖累未来GDP增长
《华尔街日报》11月14日报道,市场担忧,中国消费增长放缓等疲弱的经济数据或将对第四季度GDP增速带来压力。
中共政府设定的2018年GDP增长目标为6.5%左右。而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已经降至6.5%,低于市场预期,也低于第一、二季度的6.8%、6.7%。
路透援引国开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征征的观点报道,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名义消费增速大幅弱于预期,实际增速再创历史次低水平。同时,13日公布的10月货币金融数据反映出经济活动仍较弱,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不佳,银行风险偏好下降,M2增速再平历史新低。预计2019年GDP名义增速或将有1-2个百分点左右的降幅。未来1-2个季度,可能会出现GDP同比增长6.3%甚至更低。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4日报道,野村(Nomura)驻香港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周三写道:“零售总额(反映消费状况的指标)既不受提前发货的影响,也不受防治污染力度放松的影响,因此其放缓或许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经济健康状况。
“我们认为最糟糕的情况还未到来,增长将在2019年上半年更大幅度地减速。”
此前,中共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认为,与国内经济危局相比,更危险的是中国可能会被美日欧在经贸市场上孤立,这种局面将让中国无路可走。
时殷弘:中国应该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战略中寻找平衡
中共体制内学者、中共国务院参事、中共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在11月12日对海外党媒多维解读中美关系现状。
时殷弘认为,特朗普政府表现出了很强的战略思维。在不断提升对中国关税同时,整合与欧洲、日本等国家的经贸联系,采用技术封锁的方式来向北京施加压力,直击北京的要害。这使得中国经济开始遭受较大的打击,突出表现在金融市场上股市的低迷与汇率下跌,经济增速开始变得缓慢。在这背后,反映出中国经济突出的问题,即面临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矛盾,在特朗普关税打击下,这些矛盾显露了出来。
时殷弘预测,面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不排除对美国做出空前让步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战略中寻找平衡,坚决有力地反击美国关税措施同时,做出妥协的准备。尽管妥协并非中国民众所情愿的,却可以让中国的经济损失降低。
与国内经济危局相比,更危险的是中国可能会被美日欧在经贸市场上孤立,这种局面将让中国无路可走。
在10月份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签订的美加墨协定中,存在对中国等非市场行为体的抵制的“毒丸条款”,一旦该条款应用到美国与日本、欧洲签订的自贸协定中,将会意味着中国被杜绝于国际经贸高端市场,鉴于世界上主要的先进科技来源于美日欧三方。
时殷弘警告说,一旦这种局面形成,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会十分严重。到时中国只能依赖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低技术层级贸易,无法实现产业链的升级。
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