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周日20日表示,有关两国将很快达成协议的报道是“不准确的”,没有任何事物得到解决。不在字面上,也没有协议。与他上周五的描述截然相反。知情人士指出,中共拟把美国进口产品增加逾1万亿美元,不过却遭到美国谈判代表质疑。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按最新报道的消息,中共今年只多进口450亿美元,订单数字比去年大缩水,连订单外交都谈不上了。经济学者分析,中国已非跨国企业的投资福地。目前已经是第3波撤资潮,贸易战坚定了外商撤资的想法。
另外,所谓的提高中国消费力救经济也不现实,中国券商中泰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本月发布1份报告,10亿人没做过飞机,4亿人没抽水马桶可用…
库德洛转向;说美中谈判无突破性进展
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在18日(周五)告诉记者称,美中贸易谈判十分良好。他说,“无论是在广度跟深度,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贸易讨论”,而在他看来“这是件好事”。
不过库德洛20日周日接受采访时却传达了不同的意思。
他在最新接受福克斯经济新闻采访时称,“我们与中方代表在美中副部长级谈判中取得进展”。他也指出,“目前,没有任何事物得到解决,不在字面上,也没有协议”。库德洛澄清称,近期有关两国将很快达成协议的报道是“不准确的”。
中共将购逾万亿美元商品;遭美谈判代表质疑
川普政敌彭博旗下彭博社日前报导,知情人士透露,中共将购逾万亿美元商品。中共谈判时提议,将美国产品年进口额从1550亿美元提高至2019年约2000亿美元,随后逐年增加至6000亿美元,藉以将中共对美贸易顺差由去年的3230亿美元,迄2024年降至0。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分析,按这个报道的说法,2019年,中共只多进口450亿美元,比去年中共提出的700亿美元订单还少了250亿美元。这明显是没有诚意。连订单外交都谈不上了。
据指出,中共提议遭美国代表质疑,美方不仅提出中共在未来2年消除双边贸易失衡的要求,还把谈判焦点摆在中国智慧财产违法行为、强迫技术转让、产业补贴等议题。
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资深研究员塞瑟(Brad Setser)表示,即使中共承诺大量采购美国货,可能仍无法消除对美的庞大贸易顺差,「除非把电子产品的终端组装地点移出中国,否则数字上就是兜不拢」。
路透报导,知情人士指出,美国正寻求「定期评估」中共履行贸易改革承诺的进展,「即使达成协议,关税威胁不会消失」;中共谈判代表不热衷于此构想,认为「这像是一种羞辱」,表达希望找到一种让中共政府「保住面子」的方法。
据透露,「定期评估」会是解决美国贸易代表莱特西泽提出要求对美中贸易协定展开持续查核的一项解决方案,不排除未来加征关税的威胁可被用于确保中国改革承诺会按协议进行,「查核和执行方面的挑战,起自中共一直以来都未兑现承诺的事实」。
中国券商:10亿人没做过飞机;4亿人没抽水马桶可用
中国中泰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本月发布1份报告,指出中国仍有约10亿人从未坐过飞机,有4亿人的家中没有抽水马桶,显示中国仍有大量消费能力不足的中下阶层人民。
另一方面,虽然中国有相当消费力的人口高达4亿人,不过现在却面临了3个问题,首先,中国的家庭负债正快速上升。国际结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债务在去年6月达到6.58兆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3%,虽然与先进国家相比不算高,但是从2008年占比仅18.6%来看,债务上升幅度十分剧烈。
因此,在债务上升的状况下,中国中产家庭将对经济放缓十分敏感,中美贸易战导致失业率上升,对消费力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何清涟:中国已非跨国公司的投资福地
旅美学者何清涟1月18日在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中文网撰文称,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国尤其是日本、美国、欧盟等国资本。但并非所有的外商进入中国都能赚钱,不少铩羽而归。
第一波撤资潮发生于1999年至2003年(产业资本为主);第二波撤资潮发生于2008年末至2013年(制造业、金融业都有);现阶段的撤资始于2015年末的第三波撤资潮的“尾巴”。
一直在追踪研究中国的外资,发现三波撤资的原因大同小异,都与成本(土地价格、工资)、税负、投资的制度环境变化有关。
堪称Early Bird的是香港富商李嘉诚,中国大陆是他的投资福地,他在高峰时期就准备全身而退。其旗下的长和系从2008年开始就在中国不停地甩卖资产,同时在欧洲开始新的资本布局。
到2017年底,李嘉诚十年之间在大陆套现了1500亿元资产,在欧洲的营收已接近四成,在大中华地区的营收只剩下三成。台商郭台铭发祥于大陆,但从2015年开始,毫不犹豫地离开中国,对投资地重新布局。
上述事实说明,中国早就不被跨国公司视为“投资福地”。中美贸易战只是坚定了外商撤资的想法,加剧了中国的困境。
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