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进入暂停期,但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伤害正逐步显现。美国的物价并没因为贸易战而飙升;贸易战下大陆商家出口转内销,小市民还买了便宜货。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有中介公司表示,过年后用人需求急剧萎缩70%,非常可怕。另外,逾5成美企押后或放缓在华投资。美国国际投资人张洵表示,达成短期协议,美中可短期利好,长期不乐观。倒逼中共改革没可能。中共整体政策倒退,要对接只会越来越难。
夏业良:中美两国物价增长温和,中国民众得实惠
两国贸易战开打8个月,双方的整体物价增长可算温和。
华府时评人、经济学者夏业良教授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美国加征了来自中国的日用品、加工食品、化工材料、橡胶、机械电子零件等10%的关税,但大多数美国人感受不明显。特别是对美国的中产家庭,8个月的美中贸易战对美国的中产影响不大。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有一些感觉,但并不强烈。
夏业良还说,两国贸易战开打8个月,双方的整体物价增长可算温和。
美国消费者会慢慢把这种消费习惯,从中国这样的一个产品,慢慢的转移到其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你比如像越南、孟加拉、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所以美国的这些订单,也会走向那些更加贫穷落后的一些国家,所以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替代选择。对于中低消费者来讲,没有太大的震动。
夏业良援引国内媒体报道称,内销市场自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中国对美的出口商品在国内出现大幅降价,即使人民币实际贬值,国内消费品的价格、特别是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国内都有所下降。大量原来计划出口的产品,变成了出口转内销产品。有分析就指,原本出口的产品内销,质量提升,价格下降,民众享受到实惠。
出口加工用人萎缩70%,非常可怕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从深圳一家劳务中介公司了解到,中美贸易战对出口企业,和来料加工企业的影响很大。中介公司指,目前劳务市场的招工需求保守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非常可怕。
劳务公司经理说:我们这出口加工的企业比如说制鞋业、纺织业、机械制造等很多的企业,基本上除了多年工以外,从今年看,招新员工基本上不招人了。而且有大量的人他不招了。因为他用不上那么多人,自己的业务量变小了,他自己的规模也变小了。今年招的情况能达到旺季的五分之一就不错了,用工数量减少了70%。
而夏业良更指,假如关税由10%加至25%,商品价格变动就会有感,美国中下层消费习惯要有所调整、美国的进口商也会调整,改由其他渠道进口日用消费品。届时,对中国出口厂商的打击会进一步扩大。
张洵:达成短期协议,美中可短期利好
美国国际贸易投资顾问张洵27日在美国之音访谈节目中说,我认为,美中之间的阶段性协议目前看可以谈成,短期内也可以遵守,主要是中方会被动和被迫地在一定程度上实施,美国因此得到短期利益,贸易战可能会暂停。
从中长期看,我并不乐观。我们看到,甚至有人认为,可以通过美中贸易战来倒逼中共改革,我认为这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中共在贸易战中答应的结构性改革,都是与中共要维护国内统治这层利益直接相冲突的,就像不可能在同一个碗里又放热水又放冰块一样。这之间的冲撞是迟早的。
而且中共的对美政策是其整体政策的一部分,而中共的整体政策在倒退,所以要对接只会越来越难。现在达成短期协议,这样利于股市上扬,也可以避免某种程度的经济损失,但是,给中国的长期前景并不会带来什么希望。
中美贸战后遗症;逾5成美企押后或放缓在中国投资
中国美国商会周二(26日)发表《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有65%受访在中国大陆美国企业指,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影响了公司的长期业务战略,其中逾25%企业拟押后在华的投资;另有32%企业预计今年投资放缓,有关数字较去年增加6%。
研究国际贸易的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宋恩荣接受自由亚洲电台访问时指,中国的外资增长得较慢,有些生产线搬到其他地区,其实在中美贸易战前经已有此趋势,因为中国的劳工薪酬上升急速,及开始出现劳工短缺,生产成本高于越南等地区得多,自然贸易战本身加速了该情况。
路透社周二(26日)报道,一间总部在美国新泽西的单车生产商「肯特」(Kent),在美国的关税措施下,成本开支每年要增加2000万美元。不过,该在中国大陆设厂的单车生产商,和其他制造商似乎有对应的策略,不必将制造业务转移到美国,同时也不必停止使用中国零部件。
「肯特」现计划在柬埔寨生产单车车架,同时继续购买中国生产的零部件。由于美国规定,只要零部件和劳动力成本的35%来自柬埔寨,则可被视为「柬埔寨制造」,因此出产的单车将可以免关税进入美国。
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