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中共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到2月国企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连续第六个月回落,营收同比增速仅6.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0%。旅美学者何清涟表示,中南海拉动经济的三大招数,功效互相矛盾,恐难奏效。瑞士信贷报告指,中国消费信心指数低于印度和巴西。美国荣鼎咨询集团报告指,2018年北京对欧盟投资总额较2016年的总额缩水了53.5%,而中资在欧州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任危机。
中国1到2月国企利润同比增速连续第六个月回落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财政部周一傍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人民币4520.5亿元,同比增长10.0%。
这一增速为连续第六个月回落,印证经济增长放缓之下,国企业绩进一步转弱。此前2018年1到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人民币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
财政部同时公布,1到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8.71万亿元,同比增长6.3%。
这一增速更是大幅低于前值。2018年1到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5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0%。财政部统计的国企包括中央管理企业、中央部门和单位所属企业以及36个省区直辖市的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
何清涟:中共拉动经济的三大招难奏效
今年两会上,政府同时祭出各种法宝,旨在透过“放水”(降准、发行地方债)提振经济,同时放出三大招数:降税、促消费、重新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旅美学者何清涟在大纪元撰文称,这些目标的功效有些是矛盾的。
2019年中共要减税两万亿,但基建投资加大,就意味着政府的支出将随之加大。其它诸如社会保障、民生保障、军费和维稳等多项支出,都构成了财政开支的硬约束。
同时中共规定财政赤字必须维持在往年水平,几乎找不到多少减税空间,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以费代税,企业负担难以减轻。
何清涟认为,中共试图通过消费拉动中国经济也很难奏效。
中国的财富分配极度失衡,这方案就算加上习近平御批,占人口68%的低收入人口仍然受困于经济收入,无法扩大消费。
何清涟认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无力拉动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就是市场饱和与产能过剩,2009年的四万亿救市主要投放到制造业、基础设施与房地产上,结果是增添了新的过剩产能,加剧供需失衡,完全是饮鸩止渴之举。
十年前的中国经济围城,依靠房地产业救了中国经济。2019年这轮经济刺激,高度泡沫化的房地产业这匹疲马已经无力拉动中国经济,更何况,中国人均负债约17万人民币,多数民众荷包里再无余钱。
瑞士信贷:中国消费信心降低已被巴西超越
自由时报报道,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25日公布的8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调查显示,巴西消费意愿已超越中国成为第2,第1则由印度所夺下。
瑞士信贷的全球研究主管克莱克(Eugene Klerk)向《CNBC》指出,中国消费者支出意愿已落后巴西,克莱克表示:「今年的数据显示,印度消费者呈现特别乐观的情绪,而巴西乐观情绪则是逐步上升,不过中国却是不同的景像。」
克莱克表示,今年的调查显示,新兴市场国家消费者比我们想像中,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中国耐久财的消费意愿下降,单纯来自于经济放缓,而非其他原因使然。
欧盟中资数目锐减;外媒:北京在遭遇信任危机
美国荣鼎咨询集团(Rhodium Group)近期调查研究显示,2018年,北京对欧盟投资总额较2016年的总额缩水了53.5%。外媒指出,中资目前在欧州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信任危机。
据荣鼎报告称,2018年,北京方面在欧盟的投资额为173亿欧元(约195亿美金),而2016年,中企对欧的投资为372亿欧元(约420.63亿美金),是近年来中资在欧收购的高峰。2017年,在欧中资额为291亿欧元(约329亿美金)。2010年至今,中企在欧州的投资至少为1450亿欧元(约1640亿美金)。
该报告提到,与此前不同的是,中国去年在欧州的投资,近半都是敏感技术产业,而这样的做法正在遭至欧盟的严格对待。
荣鼎集团认为,北京在欧投资减少的直接原因来自于当局此前试图去杠杆的举动,也有欧州国家收紧投资法规的作用。
此外,在欧中资减少也有中国经济下滑,外汇储备降低的原因,在不动产领域,中资正在快速撤离海外市场。地产机构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统计显示,中国企业集团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仅在2018年第三季度就出售了价值约2.33亿美元的欧洲酒店,写字楼和其他商业地产,而新投资仅为5千8百万美元。
不过,外媒指出,中资在欧州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信任危机,因为美中贸易战开始后,欧盟越发意识到北京长期以来的不公正贸易行为与窃取知识产权做法,这也是欧方对北京更加谨慎的主要原因。
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