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源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许多国际矛盾和战争冲突由此引发。
石油在我国古代的名称也很多,有石漆、石液、石脂水、石脑油、猛火油等。据有关文献记载,我国古代较早发现石油的地方有三处,即今陕西延安、甘肃酒泉、新疆库车附近。其中以延安地区为最早,大约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了。
石油进入古代人们的生活领域,除了作为燃料和车辆的润滑剂以外,最普遍的是用于照明。开始是用自然凝固的或初步加工的原油作成烛,后来才加工成灯油。明代曹昭着的《格古要论》记述了陕北人民将石油煎制后用于点灯的情形。说明了,我国最迟在四百年前,已经发明了从石油提炼灯油的技术。还把石油当做药物用来杀虫治疱。宋朝《嘉佑本草》《本草衍义》等药书,都有关于石油药用的记载。明代李时珍考察了我国石油资源及其历史,对石油进行了药理分析,提出了新的药用见解,写进他的《本草纲目》用石油烟炱(ti台)制墨,是北宋沈括所开创,这是世界上以石油造炭墨的开始。
我国古代人民还掌握了锻炼钢铁用石油淬火的工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以柔铁烧赤投之(石油中),二三次,刚可切玉。”此外,古代还用石油来油漆防水皮囊等。
石油用于军事,从6世纪起不断有史籍记载。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突厥人围攻酒泉,北周军队用石油焚烧突厥人的攻城器械。突厥人用水灭火,火力反而更猛。结果突厥人大败,酒泉解围。北宋时,都城汴京的兵工作坊“广备攻瓣作”所属的十多个作坊中,就有以石油为原料的“沥青作”和“猛火油作”。作战时,将猛火油用“筒柜”、“火罐”等机械装置喷出,威力很大。当时还用沥青作为延发剂来控制火药燃烧速度。
依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晋《博物志》载:“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着器中,始黄后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唐《酉阳杂俎》称:“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又《甘肃新通志》载:“石脂水,即石油河,出肃州南山”。唐《元和郡县志》记载:“玉门县石脂水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泉有苔,如肥肉,燃极明。水上有黑脂,人以草墨取用,涂鸱夷西囊及膏东。”《乾隆新编肃州志》载:“嘉峪关西有石漆,今按赤金东南一百五十里有石油泉,土人取之燃灯”。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冲击式顿鉆凿井术”),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现存此工法的油井见燊海井。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石油”一词首次在宋朝《梦溪笔谈》中出现并沿用至今。
古代发现的石油,开始仅是石油资源中极少量的自然露头。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需要钻井采油。据成书于公元130年的《大元一统志》记载:“在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癣。……又延川县西北80里永平村有一井,……”。这表明在此之前古时人民已在这些地方钻井采油了。
来源:石油化工平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