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日前推出号称”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的程式语言”木兰”,被揭露是全球最流行的开放源码程式语言之一Python的”换壳”产品,甚至连图标都没更换,开发者事后公开道歉,也承认夸大”木兰”应用范围,且非完全自主开发。该事件不仅引发网友热议,也让外界联想到去年红芯浏览器被踢爆是Chrome”换壳”的事件。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推出号称”完全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的程式语言”木兰”,被揭露是”换壳”产品,开发者刘雷公开道歉。
偷粱换柱频发
综合媒体报导,中科院计算所15日对外发布”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编译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木兰”程式语言体系,刘雷当时还介绍称,”木兰”是”我们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程式语言。
消息发布后,”木兰”编程语言却被网上的计算机业内人士质疑是Python语言的套壳产品。有用户在”知乎”上指出,使用从网路下载的”木兰”语言编译器制作的应用程式,图标与用Python制作的完全一致。
澎湃新闻引述专家说法指,”木兰”更像是Python的”套壳”产物,”就是在Python语言外边套了一层壳,还是比较简单的那种”,相当于一个介面,连图标都没更动。
对此,”木兰”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所编译实验室员工刘雷17日发表道歉声明,承认”木兰”在32位元单晶片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进行的二次开发。声明强调”木兰”程式语言主要是用于中小学教育,对于此前夸大为”智能物联领域”及”完全自主开发”致歉。
“木兰”原本在名为”中科智芯”的企业网站上开放下载,但在引发争议后,下载连结目前已失效。每日经济新闻报导,中科智芯为一家科技教育企业,目前的产品多针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有投资人士表示,此事之所以引发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资本当前对编程教育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中国科技产业曾多次发生”偷梁换柱”事件。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2003年藉助”汉芯一号”骗取了高达上亿的科研基金,之后被揭发购买摩托罗拉飞思卡尔56800的晶片后,将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冒充成自己的产品。
来源:世界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