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琴心
郭汝瑰是蒋介石器重和信任的国防部的作战厅长,国军所有的作战计划、部署和行动,郭汝瑰都了若指掌。郭汝瑰泄露的国军情报,其中包括:重点进攻山东计划、徐州司令部兵力配置、国军在大别山的调度计划、解围兖州计划、解围长春计划、解围双堆集计划、国军江防计划、武汉、陕甘、西南等地区的兵力配备序列等等。有这样的一个卧底,国军再精锐的将士、再精密的部署也是枉然。
郭汝瑰
国军将领张灵甫,在抗战中南征北战,取得了消灭日寇的辉煌战绩,被誉为“常胜将军”。他深爱历史和书法,淡泊名利。而时势却让本想成为文人的他成了一个标准的军人。他为了他深爱的国家和人民,身先士卒,死不足惜。终于日寇投降,可是国家还未安定,三民主义面临危机,共产党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推翻现政府。一国岂能容二主?“剿匪勘乱”护国安邦是张灵甫作为军人的天命。
淮阴之战夺回两淮
1946年7月,国军集中58旅的重兵进攻华东解放区,其中主力31个旅进攻“苏皖解放区”,另27个旅进攻鲁南,牵制山东解放军。而整编74师作为主力中的主力负责主攻淮阴。
抗战期间,正面迎击日寇的主战场留给国军,中共中央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游击战争,避免与日军正面打大仗、硬仗,绕到日军后方去,主要任务是建立中共领导的根据地,扩充地盘和八路军的实力。所以,八年抗战中,正如毛泽东预计的那样,国军实力在对日作战中大减,而中共领导的军队和占领的根据地发展壮大,远远超过当年红军苏区。抗战结束后,这些根据地就更名为解放区。国民政府认为日寇投降退出,国家应复归统一,不能允许另一个政权存于国中。国军将领张灵甫自然认为消灭地方分裂势力,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他欣然受命。淮阴当时是苏皖解放区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意义,即使在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下,也是属于不到万不得以绝不轻言放弃的要地。当时华东解放军主力有山东野战军(简称山野,陈毅指挥,共约7万余人)和华中野战军(简称华野,粟裕指挥,共约11万余人)。
从7月到9月15日,国共双方进行了激烈的鏖战,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当晚74师攻占杨庄和码头,逼近淮阴。16日,为确保淮阴,谭震林不顾百姓的安全,下令扒开运河大堤,放水迟滞74师的攻击。但仍然不能阻止74师的攻势,防线被突破,解放军被迫于19日撤出淮阴。国军占领淮安,基本控制两淮。
华野主力只得北撤山东,解放军在华东只剩下了山东解放区。
随着两淮的丧失,华中解放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运河税务失去了,华中主要的工商区也失去了,遭受很大打击。
二战涟水收复苏皖
国军攻占两淮后,稍加休整,于10月开始进攻涟水、益林地区。解放军在涟水外围集中了共23个团的兵力,另以第5旅守涟水城。这次战役从10月22日始,截止于11月1日,是第一次涟水战役。双方争夺激烈,拉锯战频繁,多次发生白刃战。最后,张灵甫率部到马厂修整,战争暂时结束。
12月,国军再次进攻涟水,投入整编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以及新7军一部共5个旅,由74师师长张灵甫统一指挥。张灵甫改变战术,双方激战十日,将解放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涟水以南。12月14日张派出一支奇兵从西面攻击涟水,傍晚就已打到废黄河大堤。解放军这才察觉74师的主攻方向,急忙返回涟水增援。
16日拂晓,74师集中全部炮火轰击涟水城,炮击一停,即以营、团发起集团冲击,而且一波连一波,前赴后继,经白刃肉搏于上午8时突破大堤进逼城垣,中午时分便攻入城里。解放军增援部队华野第6师(粟裕华野三大主力之一)几次反击均被74师击退,伤亡超过5000人,被迫撤出战斗。
自此,国军收复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华中野战军主力北撤山东,华东地区的主要战场已转到山东。经此重创,1947年1月山野、华野两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共约27.5万人。
悬进被围血染孟良崮
1947年3月,国军改变战略方针,由对解放区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国军指挥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所部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担任右翼进攻之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等相邻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试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7军及整编第48师北攻沂水,策应整74师作战。
5月11日晚,华东野战军获悉整74师冒进,当即决定加以割歼。派四个纵队分别钳制和阻击能向整74师靠拢的国军所部,分由整74师的两翼寻隙向纵深楔进。抢占要点,切断整74师与整25师和整83师的联系,构成对蒙阴整65师的正面阻击。整74师在其外围各要点失守后,只能向孟良崮、垛庄收缩。15日垛庄失守,74师退路被断,被四面包围。蒋介石一面命令其固守待援,并令空军空投粮弹,一面严令整编第11、第65、第25、第83师以及第7军、第84师等部,迅速向整74师靠拢,希图在蒙阴、青舵寺地区合击华东野战军主力。增援的10个师多数只距离孟良崮一至两天行程。华东野战军严令阻援部队坚决阻住国军。
盂良崮主峰东西长约10公里,向北岗峦起伏直抵汶河,向南4公里为临(沂)蒙(防)公路,该山区山峰陡峭,多悬崖绝壁,山上无水,草木甚少。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在向南突围未遂后,即以第58旅扼守主峰、芦山、雕窝高地;以第5l旅扼守520与两个540高地;第57旅位于两旅之间的570(史称600)高地。三个旅被地形分割在几个相距较远的地方,无法互相兼顾。位于东540高地的师指挥部所在的山洞周围兵力很少。
华东野战军于15日13时发起总攻,整74师雕窝等高地相继失守。16日拂晓,整编第74师向西540高地进行连续反击,失利,伤亡惨重,伤员、辎重满山遍野,阵地已逞混乱。国民党空军投下的大批粮弹,多为解放军所获。蒋介石严令督援的8个师又2个旅,于16日上午开始向孟良崮山区靠拢,受阻。
此时,待援的74师国军顽强抵抗,51旅和58旅最后伤亡殆尽,540高地和芦山失守,余部被迫收缩于孟良崮、570高地及其间的凹地,被解放军重重包围,无法向黄伯韬部队方向撤退。孟良崮乃光秃秃的石山,山上无水。国军水冷式马克沁机枪,无水不能发挥威力。干渴也促使一些人杀马饮血止渴。
张灵甫在电报中得知援军被阻在很远的地方,余部的敢死队突围也告失败,就料到了结果。战至17时,部队伤亡殆尽。张灵甫平静地给上级发出最后一封战情电报。解放军冲到了洞口要求里面的人投降,张灵甫与部下6位高级将领宁死不降,也绝不自己开枪自毙。张灵甫领着他们走出山洞,他端着枪冲向最前面的敌人,中弹喋血倒下。杀身成仁,完成了他作为军人最后的尊严和气节。(电影《红日》张小甫最后的情节保留了历史的真实,后来的史书改成张灵甫及其部将自杀。)
蒋介石闻讯亲撰祭文:“以我绝对优势之革命武力,竟为劣势乌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损失,能不令人哀痛!”
对于张灵甫这样受国人敬仰的抗日名将,共产党将领也给了他以厚葬。
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已先分
张灵甫当年曾预感,此次出征如果胜了,以后将有一个全新局面,如果相反,则大势已去。张灵甫整74师的覆没,成为国民党军队战局失利的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正如下棋,一步棋错,满盘皆输。
张灵甫对作战计划并非没有异议,但是他一向奉军令如山。整74师奉军令悬进酿成覆灭之灾,张灵甫在最后一次通话中痛斥某些将领见死不救。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和现象。共产党军队则是突出粟裕大将的战术高明,因为是粟裕所部打下了孟良崮。其实,如果国军各部实现了蒋介石的救援计划,那么中国的现代史将彻底改写。
为什么国军总是慢半拍,为什么张灵甫孤军悬进以及增援部队的情况能被共军事先知道并预先防止?这个答案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几十年后,历史终于重见天光,当年把蒋介石整个作战计划源源不断事先送到毛泽东那里,并向蒋介石隐瞒解放军动向,使其改变原计划,作出“集中兵力追歼”的错误决策,向山东等地单方面进攻,最终导致国军精锐全军覆没,这个人就是共产党的高级间谍——国军中将郭汝瑰。
郭汝瑰是蒋介石器重和信任的国防部的作战厅长,国军所有的作战计划、部署和行动,郭汝瑰都了若指掌。郭汝瑰泄露的国军情报,其中包括:重点进攻山东计划、徐州司令部兵力配置、国军在大别山的调度计划、解围兖州计划、解围长春计划、解围双堆集计划、国军江防计划、武汉、陕甘、西南等地区的兵力配备序列等等。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这样的一个卧底,国军再精锐的将士、再精密的部署也是枉然。
到了台湾后的蒋介石痛心疾首:“没有想到郭汝瑰是最大的共谍!”台湾也有报纸写道:“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已先分。”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郭汝瑰,积极参加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被蒋介石赏识和重用。后来受共产党影响,被其所宣传的共产主义所倾倒,以为马列主义是惩治腐败使人民幸福的根本,所以反戈相向。解放后,郭汝瑰不被重用,后来被打成特务,在历次运动中挨整九死一生。78年他才恢复了共产党党籍。晚年时,他对两党及其领袖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编写了两本600余万字的巨著《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作战战记》,内中披露了这样的历史事实: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其中的潜台词不难领悟,国民党是抗日的,蒋介石先生是抗日的,没有蒋介石领导国军抗日,就没有抗战的胜利。
对于孟良崮战役和后来的一些战役,笔者也听到有些国民党老兵提及,当年解放军进攻时,经常有一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被驱赶在前面,“这仗没法打啊!”国军将士实在下不了狠手。我记得看过大陆的一部革命小说,里面提到,把地主还有国民党兵的亲属等抓起来放在进攻部队的前面,当时那被视为是智能。看来用平民做肉弹的事情的确不是空穴来风。
无论败因如何,一代天骄张灵甫的兵败身死,仿佛是一个预兆,预示着江山的易主命运。绝对的优势瞬间瓦解,名将精锐转瞬成空。天要变,任多少才俊无力回天,留给后人无尽的嗟叹。
只是张灵甫誓死捍卫过的神州土地,如今还有几人能知道张将军的英勇和他抗日的铁军?
谨以此文献给:抗击日寇精忠报国的中华儿女!祭奠,忠勇的抗战将士们!
来源:新三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