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6日星期一

日语中的“汉字”在日本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存在?

里面基本都是,除了汉字以外就是一些像韩语一样的符号文字”。这句话是我采访了许多对日语根本不了解的中国人综合而成的。而且这些人普遍认为人因为是“绝对的汉字能力者”,学习“日语”这种“半吊子汉字语言”,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日语里面基本都是汉字,除了汉字以外就是一些像韩语一样的符号文字”。这句话是我采访了许多对日语根本不了解的综合而成的。而且这些人普遍认为中国人因为是“绝对的汉字能力者”,学习“日语”这种“半吊子汉字语言”,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这次我们不纠结中国人是否具有学习“日语”的天赋,我们要聚焦的是和日语的共同点,就是“汉字”,眼中的“和制汉字”和中国人眼中的“汉字”究竟有什么不同,或者存在何种的理解偏差和思维上的差异呢?我们得先从“对汉字的认识”入手。

对汉字的认识

你会说,对汉字的认识根本用不上我来说三道四的,这个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汉语”中最基础的东西。

那么各位究竟有没有认真思考一个问题,人和中国人在看同一个汉字的时候,脑海中思维顺序和浮现的场景是不是一样的呢?

我们先用对待汉语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打开”这个词,这是日本人亲自问过我的问题,这个日本人是这么说的:“打开,这个词我一直不了解,有什么东西是敲打了以后才能开的呢?问题是罐头是我撬开的,门是我拧开的,为什么打开出现的这么普遍?”。

发现没,“打开”这个词在我们使用过程中“打”字被弱化掉了,所以当中国人看到“打开”的时候已经泛指“开”的含义了,而“打开”的发生学本意不会被人重视,只要是将汉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就根本不会考虑“打开”中的“打”字究竟是“敲打”还是“击打”。

所以归为汉藏语系和孤立语的汉语,和黏着语的日语在面对同样的汉字时,会有非常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日本人的“汉字bug”

其实日本人对于汉字的认知如果以中国人视角去看的话,的确是存在bug(漏洞)的,但是,如果真正学习过日语后,你会发现像中国人那样深的对汉字的了解,可能是无用功甚至是不需要的。

日本小学或学龄前儿童对汉字的理解

在名侦探柯南里,各位应该不止一次的看到成绩较差的“小岛元太”抱怨汉字太难写,想全部写成假名草草了事,但是周围人都希望元太能够把汉字记下来。

在小学或者学龄前儿童时期,用假名写自己不认识的汉字很正常,就和中国的小学生写拼音一样正常,但是假名不光是只有拼音的作用。

比如日本人如果将全文用假名书写下来,辅之以空格,这是最容易帮助日本文盲读清楚大概意思的方式,但是如果将全假名扔给“汉语母语者”的话反倒效果会变差,因为没有一个汉字。

比如“はかる”这三个假名单独出现的时候,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难以知道它的确切意思,日本人如果想知道它的意思,会将它放进原文中知晓它的含义,而是中国人的话则会问“はかる”指的是“測る”、“計る”还是“量る”?中国人会依靠汉字判断词汇的意思,但是你单独的将“測”、“計”或者“量”放在日本人的面前,他虽然能写出来,但是他不能单独由这个字联想到什么意思。

所以,元太的思维大家应该可以明了了,就是“假名的组合我能够知道单词的含义,但是写了汉字,我反而不知道汉字是什么含义,花我时间记忆不说,还影响我阅读”。

日本大部分人对汉字的理解

然而现状是大部分日本人对于汉字是能读,会写,但是对于汉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高级符号”上,这又是怎么解释呢?

大家应该玩过一款“消除合并类”的游戏“三重镇tripple town”吧,“求合体”是游戏的精髓,所谓消除合并,就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一样的物品可以消除,生成一个更高级的物品,和只有消除的“开心消消乐”是不一样的套路。

比如说日语单词“顧みる”,中文意思是“回头看,顾虑,照顾”,它的假名写作“かえりみる”。

日本人看“顧”这个词其实是在看“かえり”,对于大多数日本人而言,汉字是一个用来“让文本长度变短”的存在,使自己的文本变得更加简短易懂,在这个单词里,集齐“かえり”,自动变成“顧”,如果“顧”忘了怎么写就乖乖写“かえり”,所以日本人的脑海里基本上不会浮现出“顧”这个汉字的,也就更不会思考“顧”这个汉字的含义了。

但是中国人就完全不一样,看到了“顧”这个字,就直接反应是“顾”的,然后想到了“左顾右盼”、“顾忌”、“照顾”等等各种含义,这也就不难理解“顧みる”的意思是“照顾”了。但是中国人往往看到了“顧”字很难反应出“かえり”,这个就是中日在面对词汇时出现的不同反应。

还记得文章开始问我“打开”是什么含义的日本人吗?其实他是很努力在学习中文,并且开始学会使用“孤立语”的思维思考单独的每个汉字,但是,实际上对中文完全不了解的日本人是不会这么思考的。

比如,有一个特别汉语式的日语词语叫做“要冷蔵”,这个在很多日本产品上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很简单,意思就是“需要冷藏”,但是许多日本人将这三个字直接理解为一个单词,根本理解不了“要冷蔵”如果作为孤立语时“要”是“需要”的意思,也就更加难以引申了,如果和日本人说“要計算”这种汉语思维造出来的词的时候,虽然日语中没有这种用法,但是日本人多半会理解不了。

中文作为象形文字的引申

这就是日本人在学习中文时的疑问,中国人在学习母语的时候遇到了不会的汉字的确是能标拼音,但是拼音不像日语中的假名可以用于书写,而且拼音对于汉字的图形记忆没有任何帮助啊!

这个其实就是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优越性体现了,如果遇到不会的字,一般会翻开词典,查找偏旁部首、笔画、拼音等条件将文字“锁定”。

但是日语缺乏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这方面的用处,我来浅显的举个例子。

比如说日语中的“輝く”,其中的“輝”就是“辉”的繁体字,其实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光明”、“闪耀”的意思,但是没有几个日本人是通过“輝”的“光字旁”来直接了解他的含义的。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和制汉字“峠”,这个是一个高级日料的名称,中国人喜欢把它成为“山上下”,但是它的确确是个日语单词,意思是“山顶”,有个“山字旁”,对中国人来说哪怕是不告诉意思,也能知道和山有关。

这就是为什么在当年《聲の形》上映的时候,好多日本人看成《蟹の形》的原因了,中国人压根就不会出现这回事。

写汉字的越来越少了

昭和时代,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会有很多人学习写汉字,并且主动了解汉字的含义,那个时代和中国一样,奉行“字如其人”。

而这么多年过去,平成也成了最后一年,日语汉字依旧采用繁体,保留了大量“憂鬱”、“戦闘”这样的词汇,再加上日本的西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就连平常使用的汉字也都在逐渐的“假名化”。

不重视,学生不练习,考试不在意,毕业了这些知识全部还给了老师的情况大有人在。

比如,“消息”用日语有两种写法,“情報”和“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information)”,问题就在于现在很多日本年轻人写不出“情報”,而“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笔画少,显得时尚,还不用记“情報”的写法,何乐而不为呢?

而我曾经看过日本一桥大学的主业,上面的“金融专业”也写作了“ファイナンス(Finance)”,这一点也说明日语正在不可避免的“假名化”。和文化层次不再直接挂钩。

我们能在以往的日本的“鸡蛋”广告中大量看到“玉子”和“卵”的身影,而现如今,也都变成了“たまご”大行其道了。

一些日本语言学家甚至认为,虽然在书写汉字时会出现错别字,会出现少一笔两笔的情况,但是不影响理解就无所谓,那这样的话,其实还不如变成“韩语”那样来的比较干脆。

来源:日本物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