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贺景田
周二,习近平在“隐身”多日之后终于“现身”,与中外企业家开了一个座谈会,主题是在外部需求靠不住的情况下,中共将“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也就是进入“内循环”。外界认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下,中共加速与世界脱钩,正在走向闭关锁国。周三,李克强开会称,“灵活就业”是“稳就业”的重要途径。然而,“灵活就业”实际就是失业,但比失业好听多了。从习近平的“内循环”到李克强的“灵活就业”,可以看到,面对经济崩溃,中共除了发明一些花言巧语迷惑外界之外,再也拿不出办法了。
习近平“现身”与中外企业家开会
周二(7月21日),习近平“隐身”多日之后终于“现身”,在北京开了一个企业家座谈会。
从与会企业名单看,多数是科技和制造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包括海康威视、中化集团、武汉高德红外公司,以及微软、松下电器等外资企业。
官媒《新华社》的报道将习近平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头衔全部放上去了,似乎有郑重其事的意味。
习近平在会上暗示,中共受到国际社会的孤立,外部需求靠不住了,现在“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习近平称,中国国内市场规模超大,可以逐步形成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格局。”
“国内大循环”的表述是习近平在5月底中共开“两会”时提出的,当时并未引起外界的关注。6月18日,中共副总理刘鹤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发表书面讲话再次提及“内循环”,引起舆论热议,被认为是中共闭关锁国的信号。
路透7月22日引述一位不愿具名的前中共政府官员的点评报道,“确认以内循环为主,相当于‘自力更生’”。
海外政经观察人士王剑在7月21日晚间的直播节目中分析认为,“内循环”是一个杀伤力很大的表述。
首先,它会改变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未来的预期,中国经济至少有40%依靠外需,依靠出口,中国大约2亿人靠这个行业吃饭。目前美中脱钩加速,这种脱钩推到极致,就是中国出口没得做,结果就是“内循环”,这是基于美中关系不断恶化的一种预期,说明主管中国经济的刘鹤所代表的一众中共官员对中国经济预期十分悲观,在外部需求靠不住的情况下,要做经济内循环的准备。
其次,“内循环”这个词对于中国人、尤其是有些年纪的人非常敏感,它与“闭关锁国”几乎是同义词,那就是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果真如此的话,中国经济几十年取得的所有成果都会归零。
或许是意识到事态严重,习近平在这次座谈会上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王剑认为,这是习近平的一种“补锅”行为。
然而,习近平的“补锅”应该无济于事。中共被国际社会围剿和孤立,中共与全球脱钩,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无论中共多么不情愿,结果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中共将被以美国代表的正常国家连根拔起。
李克强开会提倡“灵活就业”
就在习近平就“内循环”补锅之际,中共第二号人物李克强在周三(7月22日)开会,称将支持“多管道灵活就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自己当老板,对这部分人应给与一定的“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李克强称,“灵活就业”是“稳就业”的重要途径。“个体经营”(自创事业经营),网路零售、移动出行(网约车)等均属于“灵活就业”形态,对这些行业需要“包容审慎监管”。
事实上,所谓“灵活就业”是“失业”的一种粉饰性说法,中国经济从“摆地摊”到“内循环”,是一个衰退下滑的过程,对于越来越多的失业人口,中共束手无策,只能不断创造各种新词来应对无法应对的局面。
习近平的“保市场主体”和李克强的“保就业”:中共对经济已经拿不出解决办法
中共病毒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活下去成为许多企业的目标。
习近平在周二企业家座谈会上称,“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
“市场主体”是中共官方对企业的称呼。对此,海外政经观察人士王剑表示,中共党八股文化非常喜欢创造一些“新词”,它从来不会正面事实,只会拐弯抹角地说话。
然而,一旦经济“内循环”,中国经济成果归零,外贸企业首当其冲。
据中共官方数据,2019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49.9万家,其中民营企业40.6万家。在中国经济“内循环”不可逆转的情势下,中国这些与外贸相关的接近50万家企业将可能大批倒闭,很难有企业不受冲击,习近平又如何“千方百计保护好市场主体”?
而李克强“稳就业”的办法最后不过是一个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而“灵活就业”实际就是失业。
从习近平的“内循环”到李克强的“灵活就业”,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面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联合制裁,中共不可避免地走向闭关锁国之路,其过去几十年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获取的经济积累,将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殆尽,中共对此无可奈何,毫无办法。因此,无论是习近平的“内循环”还是李克强的“灵活就业”,不过是中共最高领导人面对经济崩坏而毫无办法的一种自我安慰而已。
来源:希望之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