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抗战近距离接触宋美龄:美貌、智慧、端庄 特有的气质和典雅的风度

作者: 沙浪

我们年龄虽然不大,但战争中苦难的经历已经不少。几次见到,她的美貌、智慧、端庄,还有她那特有的气质和典雅的风度,在我们小小的心灵里留下难忘的印象。

宋美龄已经作古。这位世纪风流人物,史书给她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近几年来,我在电影、电视中看过扮演的宋美龄,我不能说表演者不优秀,但她们塑造的宋美龄形象,也许受这样、那样的局限,无论是形似、神似,我总感觉不像或者不太像,这也许是我对艺术的苛求。

最近看到一条讯息,有人要拍一部宋美龄的电影。由此,唤回了我遥远的记忆。

在我叙述这段往事之前,我必须回顾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

据《重庆大事记》1939年5月记载:5月3日,日本飞机26架以密集队形空袭重庆,我飞机起飞迎敌。日机侵入市区,投弹1000多枚,陕西街、大梁子、仓坪街、左营街等地均被炸起火,居民伤亡近1000人。

5月4日,日机27架再度空袭市区。市区发生大火,都邮街、柴家巷尽毁,居民死2000多人,伤3300多人。

3、4两日,市区房屋被毁1200多栋,驻渝英、法、德使馆均无幸免,人员亦有伤亡(我的记忆中,当时外国使馆、教堂房顶上为防日机轰炸,都铺着该国巨幅国旗,以示第三国)。

5月3、4日,仅这两天日机对区的狂轰滥炸,几千人的鲜血流淌成河,漫天大火烧焦了湛蓝的长空!山城重庆啊,千百年来,日夜依偎身旁的涛涛和美丽如画的也被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激怒了!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中国不会亡,不会亡……”

这是重庆市民和滚滚大江的同一首歌,同仇敌忾!

1938年9月下旬,我们战时儿童会一百多名师生,从保卫大武汉的战火中乘民生公司轮船辗转宜昌、万县到达重庆,编入重庆临时保育院,住在朝天门临江半坡上一座叫万寿宫的小庙里。

5月3日下午警报解除后,街上大火还在冲天地燃烧着,院长、们带着我们,撤离万寿宫,紧急向外疏散。那时保育院难童年龄最大的约十三四岁,还有更小的。从万寿宫出发时,老师们领着走,我们的老师也多是流亡学生及自愿者。前一年暑假我小学毕业,在这个大家庭里我算是个大孩子。出发时,我原在队伍的后头,上了大街,有一边街的房屋大火还在燃烧,我们冲撞在长长的狼烟迷漫的街道上。那时重庆街道不宽,但逃难的人群和救护队、救火车混流,一些倒塌在马路上的墙壁和燃烧着的木头、家具又不时地横在路上。直到现在我也不完全记得清我们这个非常弱小的队伍,老师们是怎样将我们拖带出火海的!但我记得逃难的人群中好些我们不认识的大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帮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奔跑。

大约过了几个小时,才到两路口。这里马路宽了一点,脱离了狼烟蔽天的街区,路上来往的人、车仍然很多,由于我们保育院的孩子都是穿着一色的青布衣裤,特别好认。到两路口时,我已从队伍的后头,跑到了队伍的前头,站在了老师的身旁,等待后面的同学上来。

这时,一辆黑色轿车从城外迎面缓慢开来,车子突然在我们的左前方,距我们很近的路旁停下。谁知,下车的是宋美龄,跟着她下车的还有洋人端纳。宋美龄身著深蓝色西服裙装,快步向我们走来。即问:“你们是哪个学校的?”

“我们是重庆儿童保育院的。”老师答。

宋又问:“你们到哪里去?”

“我们去歌乐山保育院。”老师又答。

宋美龄环顾前后,果断地对老师说:“你们停下不要走了,等我……”

只见她立即转身到马路中间,伸开双臂拦住了一辆卡车,车子一停,她步履矫健地登上汽车踏板,手扶车门,大声对司机说:“我是蒋夫人,请你把我的孩子送到歌乐山去。”

我们几个同学也跟着到了车前,她对司机说的这句话我们听得特别清楚。

司机立马下车,打开后车箱,帮着宋美龄和老师扶着我们快捷上车。很快车子满载着我们向歌乐山驰去。时间已近傍晚,后头的师生也都乘车陆续到达歌乐山,直到深夜我们才吃饭睡去。

这个夜晚,重庆市民陷入深重的灾难中,无家可归的人不计其数。宋美龄和歌乐山保育院院长曹孟君和老师们也是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听老师们讲,宋美龄送走了难童,她的车子又向城内被炸中心开去了。

从两路口到歌乐山,究竟有多少公里,要走多少山路、黑路、险路?如果只凭我们这群孩子徒步行走,将有多少艰险!

写到这里,我想补充一个情节:战时儿童保育会是1938年4月由沈钧儒、郭沫若、李德全、、沈兹九、刘清扬、唐国桢、杜君慧、安娥、季洪等在大武汉保卫战中,鉴于许多流亡儿童流浪街头,在汉口发起成立的,宋美龄被推选为战时儿童保育会会长。

从此,成千上万的流浪儿童,从各个战区被儿童保育会接收后,运到后方转送各个学校上学。记得1938年圣诞节前夕,宋美龄来到万寿宫,还带来了好几大篓橘子赠送全院师生。还有一次视察保育院时,宋美龄和陈纪彝等走进庙里,在我们的地铺上,翻开垫在地上的稻草查看是厚、是薄,对院长、老师也有不少嘱托。

宋美龄的难童情结,我们那时并不理解,在上了中学以后,有的同学与当地学生打架难解难分时,老师忠告我们,你们(保育生)在学校上学、吃饭、穿衣,一切费用,是宋美龄和妇女运动的领袖们募捐来的,来之不易!

我们年龄虽然不大,但战争中苦难的经历已经不少。几次见到宋美龄,她的美貌、智慧、端庄,还有她那特有的气质和典雅的风度,在我们小小的心灵里留下难忘的印象。

炎黄春秋》2004年第3期

来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