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许多工程项目非但给受援国带来了巨大的债务风险,中国(中共)自身也因此面临不小的金融压力。报告指出,根据估测,中国国内私营经济领域的债务在2018年就已经达到了GDP的160%;而在中国境外,由于官方数据的缺失,中资机构的放贷行为更是缺乏透明度。而且,绝大多数在海外放贷的中资机构都是国有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也难以获得相关数据进行评估。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已经在过去20年间悄然成为了全球最主要的债权国之一。科隆经济研究所(IW)在报告中估测,中国(中共)当前所持有的债权规模占到了全球经济总产出的1.5%,在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国家的放贷总额已经超过了所谓的巴黎俱乐部(即22个传统发达国家)。
研究者指出,中国(中共)向海外输出的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2013年后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此框架下,非洲国家公共债务总额的17%为中国所持(世界银行数据)。包括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在内,多个深入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欠中国(中共)的债务规模已经突破了本国GDP的10%。
中国模式本身的局限性
而今年的中共病毒(武汉肺炎)疫情更是让不少债台高筑的一带一路国家雪上加霜。包括巴基斯坦、埃塞尔比亚在内的29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已经被国际评级机构调低,这又进一步导致投资者加速撤资。科隆经济研究所指出,鉴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无法掌握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真实借贷规模,这些国家的评级还有进一步被调低的风险。
科隆经济研究所的学者认为,欠中国巨额债务一方面造成了这些国家对北京的经济依赖乃至政治依赖,另一方面,债务本身的违约风险也十分高。对于放贷的中国(中共)而言,这同样也是巨大的挑战。根据官方统计数字,仅截至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欠债务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2150亿美元,相当于同年中国GDP的1.5%。
报告作者指出,所谓中国模式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一直高度依赖于债务扩张、投资拉动。但是当前中国政府在疫情后经济重启过程中谨慎放贷、谨慎投资的姿态,说明北京已经认识到了原有增长模式的局限性。科隆经济研究所因此认为,中共必须在海外投资方面也转变思路,做出结构性的决策,采取包括债务减记、重组、再融资等一系列手段。
同时,研究者也注意到,过去十几年间,中共已经多次大幅减免非洲国家所欠债务。报告因此认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受援国与中共都面临巨大风险,说明中国模式本身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而这很有可能是中共为其地缘战略崛起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来源:DW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