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QiC
接前文: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1)–教育避坑指南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2)–教育避坑指南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3)–教育避坑指南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4) –教育避坑指南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5) –教育避坑指南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6) –教育避坑指南-植入家庭教育的木马
你的孩子不会成功就对了(7) –教育避坑指南
2.3 危害面面观
上几节我们讨论了大高科是如何把最先进的心里操纵手段用在产品设计里面;也讨论了电子产品如木马般突破父母的防御,将这些成瘾应用推送到了小孩面前;还讨论了家庭干预在整个过程中的缺失。那么这种情况下,后果是什么呢?这里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典型。
网络游戏和虚拟成就感
第一章说到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都是感受至上。如果你家小孩是个牛娃,现实中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还好,无论是学业还是体育还是朋友众多…他至少在现实中可以找到成就感。但如果现实中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呢?周围的同学都把幸福建立在相互比较之上,如果一无是处谁看的起呢?这时候他就会有强烈的自尊需要,但又该如何满足呢?
其中一个去处就是虚拟世界,尤其是社区化的网络游戏。这种游戏有其独特的积分,等级设定。这种设定本来就是成瘾设计。基本上要获得更高的虚拟社会地位,又不想花钱的话,就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对于选择玩游戏的小孩,游戏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游戏本身,而成了其社交的一部分。如果你观察这类孩子,你会发现一般他的朋友们都无一例外的在同一款游戏里。
游戏里的地位提升可以带来他们在现实世界朋友圈的地位提升。而且这类游戏只需要花时间,人人都可以提升。只要花时间就能在朋友们间获得地位,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羡慕,这种成就感的获得,相比在残酷的现实世界竞争,可要容易多了。游戏中多样化的设定和发展路线,可以容纳更多的可能性,你这个不行还可以选另一条路,每个人都可以成功,都可以快乐。这种感受轻松压倒了现实体验。
在中国,游戏上瘾的小孩耽误学习,家长们打骂都没用了以至于杨永信这种极端电击疗法骗局都能存在,可见证这种瘾的强烈。在西方,这些极端手段都不可以使用,但是各类游戏本质上是毫无区别的。所以一旦染上,一样很难戒除。唯一的优点是,在中国有很多失控的校外网吧,而在这边小孩使用电子设备好歹家长或者学校还能知道。要戒掉游戏除了自身的困难,还有一个阻碍就是群体。因为他们的朋友都在游戏里,你要他退出等于要他退出他的社会关系,为了这个你家娃非跟你拼命不可。
据初步统计所有玩过游戏的人有1-3%已发展为精神疾病级别,以下列出大概的9条游戏严重上瘾自测标准,机翻的抱歉。
1,预占。即使你不玩游戏,你是否也会花很多时间思考游戏,或者计划下一次什么时候可以玩?
2,退出。当您试图减少或停止游戏或无法玩游戏时,您是否感到焦躁、烦躁、喜怒无常、愤怒、焦虑或悲伤?
3,宽容。您是否觉得需要增加玩游戏的时间、玩更刺激的游戏或使用更强大的设备来获得与以前相同的兴奋感?
4,减少/停止。您是否觉得应该少玩一些,但又无法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5,放弃其他活动。您是否因游戏而失去兴趣或减少参与其他娱乐活动?
6,尽管出现问题,仍要继续。即使您意识到会有负面后果,例如睡眠不足、上学/上班迟到、花太多钱、与他人争吵或忽视重要职责,您是否仍继续玩游戏?
7,欺骗/掩盖。您是否对家人、朋友或其他人谎报您玩游戏的时间,或试图不让家人或朋友知道您玩游戏的时间?
8,逃避不良情绪。你玩游戏是为了逃避或忘记个人问题,还是为了缓解内疚、焦虑、无助或抑郁等不舒服的感觉?
9,风险/失去关系/机会。您是否会因为游戏而面临或失去重要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机会的风险?
如果说游戏的主要伤害是耽误时间,耽误学习,逃避现实世界,那么这些伤害其实相比于接下来介绍的,还不算什么。
现在访问色情网站,你会发现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点一个18岁按钮。防护形同虚设,没有任何认证,然后你就可以访问几乎无穷无尽的色情资源。记住这还只是成千上万个资源点中的一个网站而已。与此同时,你申请个政府服务,可能都要你点个几轮交通灯,自行车之类的,已确认你不是机器人。这种对比,是在荒谬。
所以现在的小孩如果想,那么他们随时可以接触任何分级的色情内容。在这个情况下,我就问你,你幸幸苦苦的查电影书籍分级,平时小心翼翼的性教育,生怕小孩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有何意义?
在接触色情内容年龄上,我所了解(通过偶然渠道得知小孩间的谈话)周围的都是12岁左右。也就是初中居多,尤其是男生群体。这种事件根本躲不掉,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即便你的小孩纯洁知道不该看,你小孩的同学也要主动跟他分享。在群体影响下,他坚持被动也不看的可能微乎其微。只要有一个小孩子搞懂了,很快全部男生都会知道。这时候有相当比例的小孩就发展成为一种习惯。问题的关键是,这种习惯小孩是绝对不会让家长知道的。也就是说从开始到最后出问题,都是隐私范畴。
一般批判色情作品对未成年人的危害,都是站在色情片是表演,不是真实这个角度,讲给他们建立了不好的性观念诸如此类。但实际上,为还远不止如此。随着这一块的科学研究开始启动,发现最糟糕的情况是造成男女性欲的丧失,而直接毁掉未来的婚姻家庭生活。
这种症状有个准正式的名称叫做PIED(Porn 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色情内容引发的阳痿。说是阳痿,实际上对女性也有类似的影响。其作用机理大致是色情作品+色情作品刺激下的手淫本质上是一种脱敏训练。人类进化百万年中大部分时间,男男女女都只能接触到周围有限人群。结婚前性刺激基本在很低的状态。但色情作品直接就把性刺激调到了最高档,如果配合手淫发泄性欲,那么大脑就会自动调整性刺激的阈值,把这么强的刺激和性行为加以联系起来。长期以往,刺激勃起的阈值就会越来越高(所谓口味越来越重)。
等到和真人发生性行为那天,发现真人哪有AV刺激啊(大部分人的身体哪能跟AV明星比?),然后就没感觉了,萎了无法完成。女性也有类似体验。
以前阳痿都是40岁以上常见,但现在20岁阳痿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他们在网上都形成了隐秘的互助群,类似于戒色吧这种存在。无数人在经历这样的痛苦但因为话题隐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当然,有的主流媒体会尝试说这二者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有联系,或者说这并没有科学定论。考虑到他们也否认存在减少人口议程,而阳痿不正是减少人口的一个办法吗,不奇怪。而作为家长,你又是否能承担这个风险呢?
更多可参考这个典型文章:
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19/mar/11/young-men-porn-induced-erectile-dysfunction
网络文学,动漫,亚文化圈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网络小说,什么文学城,鬼吹灯之类。也有不少人喜欢动漫作品。似乎这些东西都是安全的可接受的。所以当自己的小孩也开始喜欢的时候,并不会加以阻止。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
我们那个时代和现在最大的区别有2个。第一个是内容降级。我们原来看动漫的时候,内容基本还是主流动漫为主,但现在的话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混进来。暴力和色情越来越多不说,很多自创同人借助网络发表的便利性涌现出来。这个情况和网络小说类似,因为发表门槛的降低,很多人参与进来。这些低质量的作者为了博取眼球,会用相当夸张甚至恶心的内容创作去吸引读者。 据我了解身边的一些中学生就喜欢写一些所谓的Fan fiction在同学间穿越,内容基本就是幻想某个明星和某个明星,或者角色间,发生性行为的小黄书。青少年在网上创作这些东西是没有监管没有底线的,这些创作的内容会在群体间流传,家长自然也是不知道的。
Netflix前几年拍了个《我和黑帮大佬的365天》这种低俗电影,讲的是黑帮大佬绑架美女,最后日久生情。我们这代人会觉得这玩意就是搞笑的,但别人的观影量并不低,一连拍了3集,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文学创作基本上就是现在网络小说网站最流行的典型题材。而且还算内容写的好的那种了,其他不堪入目的比比皆是。而这类题材是14,5岁青少年女生最喜欢的典型题材。这些内容低俗的作品,文学价值更是等于0。所以当你家小孩每天在线阅读的时候,你还会说只要是读书就好吗?
动漫领域也是如此,了解下BL,耽美啥意思。(啥意思我也不懂,我们都是老一辈人)这可能就是你娃每天背着你干的事。
另一点不同是,现在有了互联网和发达的社交通信手段。当你喜欢一个事情的时候,你自然会进去到喜欢这个事情的人群形成的社交圈子中去。而我们那个时候,只能在电脑上看看,电脑连个网都慢,也没有各种社交软件和通信软件。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看,横向交流很少。现在喜欢这些东西的人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圈子。一般成为亚文化圈,也就是一个主流文化之外的小圈子。
因为是“亚文化”,所以就意味着你不懂。因为你不懂,所以你没有发言权。你试图评论以上任何内容的不合适,试图干涉的时候,你只会得到小孩一句“你老头子懂个屁”作为回应,这是一个基调。这种封闭圈子的问题是,圈子里的人鱼龙混杂,对小孩有什么影响不得而知。
以上两个方面都是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出现的新情况,所以虽然表面上刚跟我们小时候一样,但实际上情况已经悄然改变。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圈子,网文圈,动漫圈,emo文化(典型如Billie Eilish,抓住了青少年“少年不知愁滋味”这个阶段进行营销),LGBT【小编推荐:我所知道的地球历史与奥秘篇(十):同性恋与吸毒】圈…相互都有重叠。也就是说一个看动漫的小孩很可能觉得自己抑郁,一个抑郁的小孩很可能定位自己是LGBT… 现实中很多例子,比如说伪娘文化基本就是动漫圈+变性重合。一个笑话说漫展去男厕所看到很多cosplay女性的人在撒尿就是这个意思。而这样的结果不奇怪,因为圈子里人很杂,那些行为出格的人往往获得最高的关注和影响力。他们的作品或自己推荐的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群体杀伤很大。而这一切,都是背着家长发生的,一块方寸屏幕就可以完成一切。
除了以上列出的电子产品常见陷阱,还记得几年前爆出Youtube上有些给小孩看的视频,放着放着就会跳出很恐怖的东西吗?还记得各种危险的挑战吗?就在最近,跳到船尾的挑战才搞死几个青少年。当然还有我们熟悉的社交媒体等很多形式,青少年们喜欢选择父母不用的社交媒体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开父母。后果比如,很多起网络霸凌都是后知后觉。还有类似Snapchat这种陌生人交谈软件,我真不知道心大到什么样的父母才会让儿女用这种东西。他们知不知道青少年最喜欢在这上面匿名互传自己的生殖器照片的事?还有Instagram,他们知不知道只要女孩子上传个自拍,就有恋童癖要求加好友?….太多太多,难以想象。
回到本章一开始的场景。小孩去公共场合,父母都盯紧了,但使用电子设备父母却放心大胆的走开。看到这里,你还觉得这正常吗?
你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们家是从设备上禁了。从3年前开始我们全家放弃了智能手机,至今对生活毫无影响。唯一能使用的设备是电脑,因为相对很容易控制。脱离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是一个新趋势,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自救。你可能不知道Nokia又开始开发功能机,而且在年轻人群体里销量非常好,因为这个市场已经开始悄悄逆势增长。(毅然放弃这些设备,你感觉很孤独,但时间越长你越不后悔,越骄傲。去你妈的智能手机!)
- 美国指控一名俄罗斯公民利用香港空壳公司从事洗钱并非法购买军民两用微电子产品
- 卢布崩溃 俄家电、电子产品、酒类价格大幅上涨
- 电子产品对眼睛的伤害有多大?穴道按摩可缓解甚至痊愈
- 美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个可完全回收的印刷电子产品
- 电子产品成瘾是世界性难题, 瑞典心理学家谈“解药”
法国犹太老板:神告诉我们,只有一位中国人能救人类
华人必看:中华文化的飓风 幸福感无法描述
解锁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探寻中华复兴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华文明史》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未完待续】来源:西行小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